天下第一庙会太昊陵开幕(一天限流二十万)
小时候最盼望的两件事,二是过年,一是过会。
在我心中,会比年大。好吃的更多,能买到五分钱一块的大雪糕,好玩的更多,有三毛钱一册的画本(连环画)、五毛钱的陶模之类,见到的亲戚也更多,十里八乡的都来了,要在院子里提前架起大锅熬上菜。
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过会”的全称是“过庙会”,但当时对庙没有一点印象。直到前两天去到淮阳的太昊陵,才算体验了一次真正的庙会,人流量也达到二十万的上限。
致谢 | 佳能郑州分公司提供摄影器材
文 | 韩青
图 | 豫记
太昊陵是太昊伏羲氏的陵墓,传说伏羲演八卦,创文字,定娶嫁,结网捕鱼,驯养牲畜,位于三皇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所以当地又称太昊陵为“人祖庙”。
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太昊陵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祭祀祖先,祈福消灾。如今,太昊陵庙会已是中国最大的庙会,某年单日人流量达到80万,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了拍到这一盛况,我们一行人凌晨四点就爬起来,直奔太昊陵。同行的还有一位淮阳的伙伴杨小弯,我们管她叫弯姐。
赶到时,门前已经排起长队,有些人一过渡善桥就跪拜,满布皱纹的脸上写满庄重。
看到这一场景,我内心陡然动了一下。去过西藏的人常为朝拜、转山的场景打动,觉得那才是信仰的净土,但如果他们来到太昊陵,就会发现汉人对祖先的信仰一样虔诚。
弯姐说,听老人讲,之前交通不便,为了赶到早上上香,她们经常相约半夜出发,走一晚上正好赶到。来得早的,就住在大殿里,依次念符,直到天亮。
太昊陵第一道大门是午朝门,建于明代,高十米,红门金钉,上书“开天立极”匾额。
穿过午朝门,中轴线上是青石甬道,两侧遍植古柏。甬道右侧有一凉亭,由四棵古柏搭就,陵园工作人员在为大家分香,每人可凭票免费领取三柱环保香。
这也是无奈之举,在此之前,有的香有一人多高,能烧上老半天,香炉池会很快填满。有的家庭要许大愿,还会吹着唢呐、敲锣打鼓地进来,到陵前集体叩拜。
如今简单多了,不分贫富贵贱,不分事大事小,大家都一样手捧三炷香前行,行色匆匆,搞得我都想放下手中的相机,加入进香的队伍了。
一路无话,穿过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太始门,就来到伏羲“紫禁城”的面前。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土坟头了。坟头高度有八米左右,底座边长近两百米。这坟头能保留下来真是个奇迹,前些年周口平坟,很多人担心太昊陵的安危。据传文革期间,还有红卫兵想把这个“大四旧”破除掉,但 “人祖爷”显灵,他们用炸药都没炸开。
坟前挤满进香的群众,烟气迷蒙中,很多人眼睛都睁不开,但还是坚持挤进来,把香点上插好。还有人把塑料袋丢到坟头上,里边装的是从家乡带的土,给“人祖爷”添土,也是流传多年的习俗。太昊陵的坟头,正是用四面八方的土堆起来的。
进了香,添上土,就要叩拜许愿了。坟前有三棵侧柏,树龄上千年,其中一棵树干底部凸出一块,酷似人耳形状,又称“耳柏”,传说这是羲皇用于倾听子孙心声助其得偿所愿的,所以很多人会在叩拜后,和“人祖爷”说上几句悄悄话。
可能有的人心愿较多,一口气能说上两分钟,“耳柏”前一直排着长队。当时就想,要是谁在耳朵里放个录音笔,不知道能听到多少秘密。比如有一位小姐姐,许的愿望就是能和她的成都小哥哥走到一起。还有一位大哥,许的愿望是能生出一支足球队。
陵前还有一块三米多高的墓碑,上书“太昊伏羲氏之X”,最后一字模糊不清。传闻宋代时重修陵墓,邀苏东坡填写碑名,正赶着他不在家,苏小妹便自作主张,一气挥就。苏东坡到家后看到书法连连叫好,只为最后一字可惜,墓字写成了莫字。
但看到苏小妹一脸得意,突然醒悟,原来她是以大地做土,这正和人祖爷身份相符。
淮阳龙湖芦苇荡
看完进香,天色泛白,我们慢慢往外走。第一个目的地,就是传说中的“子孙窑”。
作为烧窑专业出身的人,听到这名字,第一反应是有一大一小两个窑,用来烧泥泥狗。
“子孙窑到了!”弯姐喊道。
我左顾右盼,哪有窑啊,她指指显仁殿青石墙上的一个小洞,“就这里了”。
“我靠”,我还想反驳来的,但看看介绍,又无话可说。原来这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说是六千年前,为了避免部落内部的近亲结婚,人族伏羲就把周围各部落的男女召集在一起,中间放一块带“窑”的石头,男女若有意,相互摸窑,便可结为夫妻。
唉,大学烧了四年窑炉,到了太昊陵才明白了“窑”的本义。
窑口四周异常光滑,估计来祭拜的上千万人都摸过了。我也摸了摸,算是到此一游了。
但“村花”强调,这样不对,要把手指放进去,想要几个孩子就放几下。真有些难为情,未经人事的小姐姐都听不下去了,说什么都不摸。但拍摄需要对象啊,我只好在镜头的注视下,一脸虔诚地放了十一下。希望能如愿吧。
淮阳龙湖日出
第二个目的地,也是我们期待之中的画面,就是“打秦桧”。太昊陵中建有岳王庙,岳飞曾在淮阳附近打过胜仗,史称“陈州大捷”。庙前有秦桧、张俊等五人的跪像。
对于这一画面,心里是有些纠结的。秦桧等人是汉奸不假,但毕竟害死岳飞的真凶是宋高宗。只打奸臣、不骂昏君,放在现代来说有些过时了。
不过等真正看到这一场面,心中的纠结总算放下了。跪像周边围着一圈人,没有一个是义愤填膺地掌掴,全部是轻轻地拍打,面容平和,就像抚摸子孙窑一样。
一问方知,说是“打秦桧”可以治病,自个身体哪个地方不得劲,就拍拍秦桧那里。看来,再政治化的象征,到了民间,都能融入到许愿祈福、祛病消灾的大脉络之中。
不知这一风俗是何时形成的,听淮阳老人讲,几十年前,还有人拿石块“砸秦桧”。
出了太昊陵,广场上的摊位已经摆起来。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一万多步,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吃什么呢?弯姐说,“压缩馍,压缩馍,小孩儿吃了考大学。”
这句话,得用淮阳话读出来才押韵,学的最后读音也是o。说话间,她给买了一兜压缩馍,“小的才正宗,大的都是后来的。什么奶油的、巧克力的,以前哪有!”
还甭说,果然是压缩馍,有嚼劲,顶饿,吃起来还有淡淡的甜味。我一口气吃了三个,早饭解决了,到吃午饭时都不觉得饿。
吃饱喝足,要看戏了。广场上有大型演出,这是中原古韵·第十届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开场的陈州战鼓气势恢宏,鼓声震天,好像岳飞抗金的场面就在眼前。
场外也别具一格,一些中老年妇女挑着花篮伴着音乐起舞。
这在其他地方还没见过,同事杨小弯介绍说,这是“担经挑”,是来太昊陵还愿的,按照传统,许愿灵验后,要连挑三年,以祭祀人祖爷和人祖奶奶。传统都是身着黑衣,但现在不那么讲究了。
这人祖奶奶,就是女娲。太昊陵中建有女娲观,也叫“奶奶庙”,类似于送子观音。
当地原来有“拴娃娃”的风俗,百姓来到庙里,可以免费拴个娃娃,放到被许愿人的身边。还愿时,还要再往庙里送两个娃娃,这样庙里的娃娃也不至于断供。
淮阳的泥泥狗名声在外,不过,在今年太昊陵庙会的摊位上,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伏羲的伏字中有犬,可能也与之有关。泥泥狗,也叫陵狗,或灵狗,用夸张性的手法,体现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
著名民俗专家倪宝诚先生曾在《淮阳泥泥狗》一书中提到,八十年代的庙会还有三四百个摊位卖泥泥狗,到二十世纪初就剩几十家了。而如今,只看到许述章、张华伟两位非遗传人的展位。
过去的人参加庙会,都会带着家乡的土前来,给人祖爷添坟,回去时带两个泥泥狗,辟邪消灾。
除了泥泥狗,还会带布老虎,给小孩当枕头,做玩具。颜色主要有黄色和红色,不过现在的花色渐趋多样了,做得也更为精致,比如非遗传人雷智超的作品。
资料显示,太昊陵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有52次御祭。尤其自朱元璋敕令重修太昊陵之后,太昊陵的地位更显尊贵。
如今太昊陵中有不少名人题字,比如明代书法家董其昌题“功业莫及”,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题“象天法地”,物理学家钱伟长题“中华始祖”,朱镕基题写“羲皇故都”等。
前几年,台湾的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的第一人曾仕强来太昊陵祭拜,祭拜完后他在树下席地而坐,对着一众弟子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人讲究的是祖先崇拜。太昊陵就是所有华人的“麦加”圣地。每个人一生中,都至少要来参拜一次。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关注“豫记”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