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

2018-05-12 08:39 | 温州商报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

“感谢浙江、感恩温州”,在绵阳市平武县和广元市青川县的交界处,快到马鬃关附近,一块高耸的石碑,提醒着我们,青溪镇就要到了。十年前,这里曾地动山摇、家园毁坏、亲人丧生、生计落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声号令,温州集结上征程。数千里驰援,肩负起历史重任。

“5·12”汶川特大地震,改变了河流山川的走向,也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发展模样。十年间,青溪古城打造旅游城镇、生态城镇、健康城镇等梦想,正一步一步照进现实。这其中离不开援建的外力推动,更离不开当地百姓的信心重塑和自力更生。彩虹在风雨后升起,5月10日,记者踏上这片土地,感受着大发展、大建设、大更新的新青溪。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2)

修复:延续青溪古城的旅游梦

走在千年历史的青溪古城里,东瓮城下,一处小范围的颜色不同的墙体,是当年地震留下来的唯一痕迹。其他部分都已在灾后重建中,统一修复成灰色的墙体。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3)

青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建兴七年(公元229年)便设为郡县之所,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历来都为商贾云集,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称之为“川北门户,西蜀咽喉”。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4)

“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摧毁了这座古城,在浙江省及温州市的援助下,青溪古城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投资2亿元完成了古城7大类21个项目的建设,主要有古城墙修复、游客中心、廊桥、小东街、星月广场、水景观、清真寺、民俗文化馆、城门以及星级厕所、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2011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5)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旅游业,是青溪在地震之前就准备“大展拳脚”的重心产业。

为了延续旅游发展大计,除了要修复的古城,还有要抢通的道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堪称“中国版黄石公园”,这里有1100多种动物栖息繁衍,有3100多种植物茁壮生长,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动植物基因库”和“生命家园”。大地震过后,由于山体滑坡等原因,由青溪镇到毛香坝长达22公里的必经主干道青唐公路严重损毁,温州援建指挥部下属的浙江环宇隧道公司赶工半年,斥资5000多万抢修,终于竣工通车。此外,保护区内红摩公路,供水、污水处理系统,步道、河堤,都由温州指挥部修缮。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6)

此外,为提升保护区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为川浙两地持久联动搭建平台,温州市援建指挥部还投资3000万打造川浙交流中心,特地将交流中心打造为暖色调的川北民居建筑风格,为的是与自然协调。“目前,交流中心主要用作大型研讨会的举办地,自然保护科研基地,由此也传播、打响了唐家河保护区的名声,吸引来自我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带动周边产业如农家乐等的发展。”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李明富介绍道。

造血:扶持万名村民的脱贫路

灾后重建,精神重建树立信心是关键,产业扶持造血是根本。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7)

阴平村,这个曾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的村落,由温州市援建指挥部规划成民宿旅游特色村,如今已是“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6年,旅游纯收入突破3000万元,人均突破2万元,旅游从业者占到了本地村民的80%以上。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十年前,当地的农家乐才刚刚起步,地震后,温州援建指挥部给了他们重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以新的灵感和思路。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8)

走进阴平村内,一条青砖铺成的“温州路”曲径通幽,约摸有两千米,两边是农户将自家农房改建成的农家乐,门前有小花园,屋后有小菜园、小果园。一眼望去,“青瓦房、白粉墙、木栏窗、吊脚楼”的川北民居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之中。“这条青砖步道就是当时温州援建指挥部的思路,他们说要与整个建筑色调相统一,专供游客步行用,放到十年后的现在,依然时尚又环保。”青溪镇党委副书记李华方说道。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9)

阴平村的农家乐每年7至9月份都是爆满,村民闫龙凤经营的农家乐叫“龙凤居”,靠着13个房间,去年有了25万元的收入。“地震时,我还在省外部队当兵,震后请了一个月假返乡,回家后,听说这里重建后要发展乡村旅游,还有贴息贷款可以贷,这让我重新有了‘盼头’。”就这样,原本再过四年就能由部队安置工作的闫龙凤,提早返乡,做起了农家乐。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0)

做农家乐设计规划时,温州指挥部建议闫龙凤在每层楼都留一个小客厅,让游客有休闲的地方。“这意味着,农家乐就少了两个房间,但我还是遵照建议改造了,效果显而易见,客人们都夸客厅温馨,回头客也很多。” 闫龙凤笑道。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1)

除了把农家乐做精做美,金桥村的核桃专业合作社也是发展得风生水起。“当时听说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可以给灾民提供就业援助,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指挥部找人寻求创业出路。无意间提及村里核桃种植正面临困难,引起了指挥部的重视,由此促成了核桃专业合作社的组建。”现为合作社股东的李朝阳告诉记者。

金桥核桃合作社成立之后,为社内老百姓免费提供苗木,并且对农户进行劳动力培训,发展其为技术人才,入社村民产出的核桃普遍品质更好、价钱更高,由此引发全镇核桃种植户争相加入,由此而来的广泛的连带效应显,目前,在全镇12个村3000多户集中连片栽植核桃33.3万株10000亩,并在公路沿线及集镇周边形成了5000亩的核桃产业示范带。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2)

重生:筑造现代安居的新城区

鹿城大道、龙湾大道、瓯海大道、洞头路等八条以温州各地命名的道路,围造出了古城的一个新城区。据悉,这些道路自2009年9月开工,2010年6月30日完工,抗震烈度为8度,建成后,大大地拓展了青溪镇镇区,完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工程建设资金3420万元由温州市慈善机构募集捐赠,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实施。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3)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4)

在洞头路上行走,记者闲逛至同为温州援建项目的青溪花苑内,碰到了下楼来散步的住户杨珍蓉。今年已经71岁的杨珍蓉,是原先徐坝村的高山移民安置户。由于曾经长期从事农活,整个人依旧是精神矍铄。得知记者来自温州,杨珍蓉强烈邀请去她家里坐坐。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5)

青溪花苑所属的东瓯社区主任李龙武告诉记者,镇里给他们一家人的安置补贴加上装修补贴,大概有20万,等于他们不用再自己出钱了,现成的就能住上新房子。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6)

杨珍蓉家位于3楼,简单装修过的三室一厅,看着特别温馨。她告诉记者,平时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就她和孙女留守在家。“如果不是灾后重建,如果不是脱贫政策,我可能真的没有这样的福分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杨珍蓉激动地表示,从山上搬到山下,从破平房搬进新小区,这是此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7)

除了让当地百姓住得安心,温州援建指挥部还先后援建了青溪中学、青溪小学、正泰幼儿园、青溪卫生院、东瓯农贸市场、爱心公园等民生工程。现代化的校舍,智能化的设备,不再一下雨就脏乱的菜场……这一切新兴建筑物的出现,改变着青溪镇的城镇面貌,也改变着青溪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地震后的重生,不仅是一次生命的重新开始,更是过上一种与原来生活完全不同的新集镇生活。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8)

青溪中学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19)

青溪小学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20)

正泰幼儿园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21)

爱心公园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22)

青溪卫生院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23)

东瓯农贸市场

从“震不倒”的小学到幼儿园

见证了无数温州人的爱心凝聚

5月10日下午5点,青川县凉水镇幼儿园的孩子们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向等在门外接他们回家的家人们飞奔而去。听着孩童们的欢声笑语,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河滩地。记者了解到,这所刚刚装修一新、投入使用才一年多的幼儿园,是目前凉水镇唯一一所幼儿园,也是拥有塑胶跑道、大型游乐设施、多功能厅等诸多现代化教学元素的幼儿园。而它的前身,正是十年前,本报(温州尚博啊)发起捐建的“温州牵手幼儿园”。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24)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25)

最真实的崖壁石碑(一晃十年此去青川)(26)

青川县凉水镇幼儿园

“重建,不是简单的再建,而是一次跨越和重生”

青川援助的“温州模式”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创建援建之地的长效发展机制。5·12,一场刻骨铭心的地震灾难,让他们不远千里,奔赴青川,用爱心与智慧再建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

从2008年8月27日,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千里驰援青川县青溪片区一镇两乡(青溪、三锅、桥楼),至2010年10月底援建结束。26个月792个日日夜夜,40名温州援建干部心系家乡父老拳拳之情,肩负灾区民众殷殷之盼,活跃在灾区一线。两年多时间里,援助项目119个,援助资金6.97亿元,用“温州精神”写下了火热的援建情怀,成为当地群众眼里“最可爱的人”。

地震已过去十年,如今的青川,已经成为新的家园。而温州援建干部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创建援建之地的长效发展机制,深得当地群众好评,被当地媒体称为援建工作的“温州模式”。

援建“输血”结合“造血”

灾后,新房拔地而起,但对于灾区群众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如何确保灾后重建工作长期可持续性,是所有援川干部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整个对口援建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恢复到震前,而是希望使援建地的各项事业有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得到增强。”这是温州援川指挥部指挥长鲍卫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援建工作的总指导思想。为此,温州市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产业发展组组长叶剑平等人率先萌生了发展产业的想法,立足“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全面加快灾后产业恢复重建步伐。

随着援建工作的展开,指挥部产业发展组首先对青溪片区做全面的调研工作。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温州市援建指挥部最早提出了在援建工作中展开产业帮扶的指导思想。叶剑平凭借在温州市经济合作办多年从事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工作经历,结合青川实际,起草了《关于帮助灾区开展产业援建工作思路与建议的汇报》,很快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所谓产业援建,主要涵盖了帮助灾区富民产业的提升、百姓素质的提升、发展理念的提升、生活动力的提升等一系列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容,其要义就是“生存与发展并重,当前与长远结合”。

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

青溪镇适合发展哪些产业?指挥部做出了充分的调研。叶剑平说,鉴于青溪镇独有的地理条件,指挥部产业发展组首先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高山农业)这一想法。

“青溪百姓大多以农业种植为主,如阴平村每家每户都有种植玉米,但是他们的玉米大多是用来喂养家禽。正当大家在思考如何提高玉米利用率时,温州农科院潜心研究的科技成果甜玉米1号成了最佳目标。它甜度超过西瓜30%,可以生吃,成熟期早。”如今,在阴平闫家坝社,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帮助阴平村发展的生态产业园——“阴平村生态农业观光园”透着绿意,散发着花果香,园内果园、菜园密布。

引进温州甜玉米,只是产业援助中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温州援建指挥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指导和规划了产业发展类项目16个,总投资额2000多万元。发展和建设了生态农业、稻田养鱼、食用菌种植、畜牧养殖、万亩核桃林、茶叶连片种植基地等。一项项产业帮扶项目使灾区群众腰包逐渐鼓起来。

不仅如此,在青溪镇,温州援建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还将产业帮扶工作与发展当地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农家乐、庭院经济、旅游经济,为农民增收。

赠予“鱼”同时授予“渔”

有了产业的支撑,还需要给当地农民注入先进的思想与理念。在最初的产业援建过程中,因为习惯,因为理念,因为对科学知识的缺乏,援建人员与百姓之间遇到了种种思想沟通上的困难。“温州援建的最终目标是要把青溪人都变得像温州人这样拥有先进的理念、智慧的头脑、创业的技能,才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实实在在地走下去。”叶剑平说,为此,温州市援建指挥部把智力援助提升到了一个无上的高度。

温州援建人员和专家们的传道授业,在向青溪同胞赠予“鱼”的同时授予“渔”,在往青溪人口袋中填充物质财富的同时关注其精神的“温饱”。据了解,援助期间,温州农业专家行走于青溪的田间地头,温州技术人员穿梭于青溪大小工地,大大小小的讲座、技术指导培训活动等不计其数。

续写后援建时期新篇章

温州援建干部让青溪重生,这里也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彼此之间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即使两年多的援建日子早已经结束,但所有的援建干部仍然牵挂着那片土地,续写温州后援建时期新篇章。

温情大手牵小手,温州青溪共携手。就在上个月,叶剑平等人一同与青溪镇委、镇政府编发《青川县青溪镇项目招商推介书》,还通过广大温商朋友圈帮助青溪推介,并诚挚欢迎广大温商关注青溪,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诸如此类的事不胜枚举……在援建结束后的日子,温州援川干部还在为当地的旅游发展牵挂,通过多方联系,最终与温州市旅游局达成协议,青溪被列入环九寨旅游景点之一,把温州游客带入青溪,一批又一批的温州游客为当地旅游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温州对口援建青溪情况简介

青溪镇地处青川县西部边缘,位于岷山山脉南麓的摩天岭脚下,青竹江上游,二省(四川、甘肃)三市县(广元、绵阳、甘肃文县)交界处。

全镇幅员面积526平方公里(唐家河23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个场镇社区,总人口1.6万人,农业人口1.1万人,有汉、回、藏等多个民族,其中,回族村两个(东桥村、东方村)。

“5·12”地震,全镇遇难死亡28人,重伤8人,80%的居民住房严重损毁,道路交通,供水,通信全部中断,10余家矿产企业停产,全镇直接经济损失达5.9亿元。

温州对青溪镇的基础设施、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和精神家园四个大方面着手援建,在当地人看来,通过援建后,青溪境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向前跨越发展20年。

(原标题《一晃十年,此去汶川,发现竖着这样一块让温州人动容的石碑……》,原作者 张晨 黄文盈 夏晓腊。见习编辑 邵晨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