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考核绩效方案(从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入手解决猪场遗传管理和育种人员缺乏难题)

随着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实施,我国猪的育种取得明显进展,但育种企业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其中遗传管理和一线育种人员的缺乏成为育种企业老板最头痛的事,严重制约了猪场育种工作的进展。

1 猪场育种工作和育种人员现状

猪场的育种工作难做,场长和生产主管因不了解育种而不支持育种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猪场场长和生产人员的绩效考核与育种无关,生产人员考核PSY和MSY等生产指标,并不关心种猪测定选留等育种工作,更不会去参与。猪场生产与育种工作截然分开,工作不能有效衔接,比如剪耳号是育种的工作,剪牙、断尾等工作是生产的事,产房选留是育种的工作,阉猪是生产的事,几个事情本可一次完成,却因岗位分工而增加了工作量和对猪只的应激。

育种人员在猪场里被边缘化。开生产会议,育种汇报可有可无,奖励先进历来也没有育种员工的事,因为育种见效慢,不容易看出成绩。育种要坚持5~10年才有可能见到明显的遗传进展,国内能在一个猪场工作这么长时间的员工很少,育种员更是少之又少,这跟国外几代人经营一个牧场,一个育种员工长期待在一个猪场是不同的。

猪场育种人员非常紧缺。全国畜牧总站每年举行2~3次种猪测定员培训,举办1次数据管理员培训,但仍然满足不了企业对育种人员的需求。一方面很多育种企业都缺育种人员,一个好的育种主管更是各个育种企业争抢的对象,有的企业甚至不惜花费比原有公司高2~3倍的价钱来雇佣一个育种主管;另一方面育种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有很多都不懂养猪,更不用说做育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次开育种会议的都是一群刚毕业的育种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猪的生物学习性和养猪基本知识都不太了解,单纯靠书上学的那点育种专业知识就想培育出性能卓越的种猪是不现实的。

2 育种企业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企业虽然定位做育种,老板也认识到育种工作的重要性,非常重视育种工作,但并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育种工作和生产衔接不畅,通常场内做育种工作和生产的人员是分开的,各自负责各自的工作,互相之间工作也不合作,育种工作很难有序开展。

育种人员缺乏晋升的渠道,配种主管很容易晋升到副场长岗位或者场长岗位,产房主管也很容易得到晋升,而育种主管要得到晋升相对较难,原因有二:第一,育种人员本身难召,好不容易有愿意做育种工作的,就用他到辞职为止;第二,现在猪场的组织结构是育种和生产分离,这就堵死了育种主管晋升场长的道路。猪场应该跨越部门和单位的界限,有系统地提拔管理人才。据说,除非美国能为所有军种建立统一的升迁渠道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否则就不可能产生协调一致的国防军,因为在尚未达成这个目标之前,各军种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视其他军种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猪场的生产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

企业缺乏对育种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育种只是育种员一个人的事,做的好做不好,与其他人的绩效无关,这也错误地引导了生产员工对育种工作的漠不关心。

以上原因归根结底,是育种企业的组织结构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育种的绩效考核没有起到正确的引导与激励作用。企业虽然已经在做育种,企业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绩效激励却没有相应改变,仍跟育肥场差不多(图1),育种工作没有真正融入生产的各个环节,虽然设立育种部门,但不能定位育种部的主要职责及工作内容,育种的重要性在组织结构中没有得到体现。

猪场考核绩效方案(从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入手解决猪场遗传管理和育种人员缺乏难题)(1)

图1 育种场不合理的组织结构

3 调整改进措施建议

首先,育种企业的生产目标是培育适合市场的种猪,整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都应以此为出发点,为企业设置适合其生产目标的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

在育种场组织结构的设置上,育种部应放在突出位置(图2),育种主管在实际上是一个副场长的角色,能够对全场的育种工作负责,并协调生产与育种工作的进行。育种主管应来自最优秀的主管,懂得如何养好猪,了解各个区间的运营,能够协调好生产与育种的关系。育种工作应融入整个生产过程,和生产有机结合在一块,比如剪耳号断尾工作由生产人员完成,育种员做好核查监督;配种主管根据选配的原则和公猪的情况做好配种工作,育种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育种人员选留小公猪后进行阉割而不必非要等产房员工去做。组织结构设置要合理,2 000头以内的育种场配置1名育种主管和1~2名育种技术员即可。一线育种员可从优秀的生产员工中选拔,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就能胜任测定、选配等育种工作。

猪场考核绩效方案(从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入手解决猪场遗传管理和育种人员缺乏难题)(2)

图2 育种场合理的组织结构

根据企业和各部门的目标来设置绩效考核(表1),育种的结果不只是育种员的事,育种的考核应将涉及育种的所有人如场长和各区员工包括在内。考核的指标应为大家能控制并能参与其中的指标,可根据工作量确定其占总体绩效考核的比例。

通过新的育种考核机制,能有效地引导猪场人员了解、熟悉并重视育种工作,提高大家对育种工作的积极性,并积极配合育种工作。

表1 育种场绩效考核说明

岗位

育种考核指标

占总考核比例(%)

场长

种猪测定量、母猪规模结构、年度遗传进展等

20~40

副场长兼育种主管

种猪测定量、母猪规模结构、年度遗传进展等

50~80

育种员

种猪初选、断奶前选留、种猪测定量、数据准确性、种猪选留质量等

100

配怀车间

指数低公母猪淘汰、优秀后备猪的选留培育等

10~30

分娩车间

指数低母猪主动淘汰、仔猪耳号准确、初选种猪数量等

10~30

生长测定车间

测定猪头数、测定猪生长速度等

10~30

通过对猪场组织结构和绩效的调整,将育种部设置成育种企业的重要部门,将育种主管放在能够协调全场的岗位上,解决好育种人员的晋升渠道、育种与生产的矛盾,实施育种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以解决育种企业面临的遗传管理和育种人员短缺难题。

作者单位:山东荣昌育种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猪业》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名称:猪业资讯

微信ID:zhuyezixun

欢迎加入中国猪业杂志QQ群交流:17987093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