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男孩因为受不了羞辱自杀)

前些天,黄山市某高中二年级,一个16岁的男孩跳楼自杀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16岁男孩因为受不了羞辱自杀)

前些天,黄山市某高中二年级,一个16岁的男孩跳楼自杀了。

确切说,不是自杀,是“他杀”。

“凶手”一步步将他逼上绝境,只因为一个原因:他笑了。

这还只是第一次,就发生在众目睽睽的开学典礼上。

这个孩子尚未从这样巨大的羞辱中回过神来,第二次的伤害又来了。同样是那个老师(教导主任),在随后的晨会上再次当众批评男生,理由依然是:他在笑。

即使晨会结束,男生也未被准许回教室,而是被叫到办公室罚站,站了整整三个小时。

罚站结束,男孩就自杀了。自杀前,还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告别,让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替自己尽孝。

父母傻眼了。他们拼命赶往学校,可是太迟了。

男孩再也没能醒过来。

父亲说,儿子的表情一直都是这样,并不是故意不遵守纪律。

尽管事后当地教育局对涉事老师进行了相应处罚,但却再也不能换回一个鲜活的生命了。

01

悲剧频繁在上演

有人会说,这样的新闻总是极少数。

是的,死了一个学生,就死了吧,并没有特别严重,也不用恐慌。

死了两个呢,也不过是偶然吧。

死了三个呢,怪现在的孩子太玻璃心了……

死了几个学生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我们的媒体特别爱报道罢了。

真的如此吗?

这才不是什么偶发的极少数事件,类似的“谋杀”一直在我们身边发生。

去年8月,13岁的女孩补课后跳楼自杀,留下的遗书里赫然写着:

爸、妈,再见了。女儿不孝,要您白发人送黑发人了。遗书还说,她是“因老师原因自杀”。因为班主任从不尊重学生,“扯耳朵,打耳光,除了讲还是讲,卷子丢成家庭作业,做到12点……”

不要说这是个例。

同样的悲剧,一次再次地在我们身边切切实实地发生着。

可以看到,报道这些新闻的时候,媒体很委婉地用了一个词,叫做“批评”。

批评是什么意思?是对孩子的缺点或者错误提意见。

可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做的事情,能叫批评吗?不,他们那是在羞辱。

而羞辱,则能轻易地杀人于无形。

02

羞耻感是这样杀人的

当一个孩子犯了错,你简单明了地告诉孩子,不能那么做,应该这么做比较好,这叫批评。

当一个孩子犯了错,你恨铁不成钢地指责,甚至不管场合地说:

你是猪脑子吗?……你怎么这么笨/自私/不礼貌/不文明/丢人现眼……你总是不让人省心……你这样下去以后还不无法无天了……

但凡带有贴标签的、定性的言辞,特别是不顾孩子的尊严、完全不分场合的责罚,都是攻击和羞辱,会轻易带给孩子羞耻感。

心理学家在解读人类所有负面情感(包括愤怒、恐惧、内疚等)的时候,明确指出,最致命的人类情感,就是羞耻感。

羞耻感的能量几近死亡。在羞耻感的作用下,我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是希望自己能够隐身。这是一种严重摧残身心健康的状况。有时候还会直接导致人的死亡。

在所有情感中,唯有羞耻感会轻易破坏我们对自身的评价,让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肮脏臭路的,低人一等的,毫无价值的,不值得被爱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与遭受来自陌生人的羞辱相比,父母的羞辱会引起较少的羞耻感;与在私下遭到侮辱相比,在公共场合受虐会造成更深的伤害;与私下被批评相比,在同龄人面前挨骂会让孩子觉得更羞耻。

所以,那个16岁的男孩跳楼前究竟承受了什么?

在公众场合下,尤其是在同龄人面前被处罚带来的强烈羞辱感;

想阻止却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的巨大无力感;

体无完肤的暴露感;

有缺陷或低人一等的感觉;

异化和孤立的感受。

所以,这个男孩他不是自杀,他死于被羞辱、被迫害的绝境。

03

更多孩子在遭受迫害,只是尚未死掉罢了

有太多孩子正在遭受这样可怕的羞辱与迫害,他们只是没有死掉罢了。

类似下面这样的小事,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有时候,这样的羞辱就是轻轻松松的几个巴掌。

比如,前些天我带女儿在小区玩滑滑梯。当时女儿正撅着屁股想往上爬,旁边一个3岁多的男孩冷不丁冲了出来,推了女儿一把。幸好我眼疾手快,护住了她没受伤。

我尚未反应过来,对方爷爷走了过来,拎起男孩对着屁股就是一顿胖揍。

转瞬间男孩哭开了。

我试图阻拦:“不用打他,好好跟他说就好了。”

爷爷说:“小孩子不打不成器,必须要给他点颜色,不然以后还得了?!”

我说不出来话,只是觉得心底透着些许寒凉。

有时候,这样的羞辱就是随随便便的一句貌似恨铁不成钢的话。

比如,我带我家老大上架子鼓课时,就遇上这样一件小事。

当时机构里正在搞演出活动。一个学钢琴的小女孩站在舞台下面,紧绷着小脸,就是不肯上台弹奏。

妈妈在旁边督促,也不管用。孩子就是杵在原地,不挪半步。

最后,妈妈愤愤地大声对组织活动的老师说:“你们继续吧,别管她了,她胆子小的很,太没用了!”

我不知道那个小女孩内心承受了多少痛苦。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觉得心里扯着疼。

也有时候,这样的羞辱就是你一个带有情绪的小动作。

比如,因为某次考试,一个小男孩没考好。

班主任老师在发放试卷的时候,不是发到孩子手里,而是扔到垃圾桶里。

班上所有其他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小男孩屈辱地从垃圾桶里捡回自己的试卷。

事后,班主任老师还说:“得刺激刺激他,让他知道知道考不好的后果。”

因为这一件小事,男孩差点儿变得厌学。

能说这些家长和老师是坏吗?

不能。

他们只是以为,羞辱会刺激孩子,能让孩子听话。

殊不知,他们的羞辱只会“熬鹰”般摧毁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心生憎恨或害怕。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要么变得优柔寡断,沉默寡言,凡事任由他人羞辱和虐待,而无法真正反抗;

要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内心充满了羞耻感和憎恶,性格偏执,无法爱人,充满了攻击性和控制欲。

(动图来自沈阳某少管所里的少年犯。这些早年反复遭受羞辱和虐待的孩子,长大后要么自伤,要么伤人,并早早堕入歧途。从他们自述可以看到,羞耻感和愤恨占满了他们的心。)

04

任何教育都是基于尊重和爱的

所有错把羞辱当成管教手段的家长,老师,都需要明白这一点:

我们永远不可能通过羞辱、掠夺等方式让孩子真正变好。

如果说我们能够做什么,那么是下面这件事:尊重和爱。

任何教育都是基于尊重和爱的。

每个生命生来都是向上的,积极的。没有人一出生就希望过一种糟糕的、被人唾弃的生活。

爱和尊重,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基本需要。

当我们去羞辱一个正常的小孩,只能给那个小孩带去伤害。因为不需要你的羞辱,他原本自己就能矫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当我们去羞辱一个行为习惯已然出问题的小孩,则会让那个小孩感受到“被关注”的成就感,他反倒会变本加厉制造问题,勾引你的进一步“羞辱”。

与其如此,不如放下你那些“为了孩子好”“孩子不好好管就会堕落”的执念。

就算你无法做到爱和尊重孩子,也请至少不要伤害。

请克制住你羞辱孩子的冲动。

千万不要在公众场合,特别是在孩子的同龄人面前去责骂孩子。

万一你没忍住,当众责罚、羞辱了孩子,也请第一时间去跟孩子说:

“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向你道歉。”

若孩子也有孩子的问题,那么正好告诉孩子: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比起当众羞辱孩子,你的尊重和智慧,才能帮孩子发展出更有价值的人生技能。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在一个大人自以为对一个孩子拥有巨大权力的时候,在他自认“都是为了孩子好”却从不曾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过觉察的时候,那么他的所谓“为了孩子好”,就有可能演化出极端行为。

但凡一个过度迷恋权威的成年人,都可能以“管教”孩子之名,做出伤害孩子之实。

比如本文开头那位教导主任。他也许真的认为自己是在管教孩子。回头去看,他似乎更多是无法接受自己的权威疑似被挑战。

要求这样的老师去尊重和爱孩子,也许真的很困难。

但血的教训,要求我们必须牢记一个底线:即使做不到尊重、接纳和爱孩子,也绝对不要伤害。

身体的虐待,我们都可以清晰看到伤口,尚能够会坚定地说不。

心灵上的羞辱和虐待,却如同灵魂的谋杀,杀人无无形。

所以,不要再让类似的悲剧日复一日地重演了!

守护孩子,就从不羞辱、不伤害开始。

与所有的父母、老师共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