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最近会拍什么电影(承包豆瓣Top250榜单的导演)
如果诺兰活得足够久,豆瓣Top250都就被他承包了。
来自豆瓣《星际穿越》条目上,赞数最高的一条评论,如今成为了流传已广的一条“诺吹金句”。
影迷之所以这么吹,是因为诺兰从1998年到2017年的10部电影长片作品中,有7部都进入到了豆瓣Top250榜单。
分别是:
8.9分,第239名《追随》;
8.6分,第167名《记忆碎片》;
8.8分,第118名《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8.9分,第78名《致命魔术》;
9.2分,第26名《蝙蝠侠:黑暗骑士》;
9.3分,第19名《星际穿越》;
9.3分,第9名《盗梦空间》。
《追随》的分数要比《记忆碎片》高,但排名却要低很多,大概是因为评价人数的关系。
前者评价人数是13万人,后者则是43万。
而同为9.3分的《盗梦空间》排名要比《星际穿越》高,同时评价人数也更多。
可见,评价人数是豆瓣Top250榜单的一个考量指标。
评价人数是很重要的一环,这点后面会谈到。
总之不可否认,诺兰是上榜作品数量最多的导演。
但他只是之一。
如果只有诺兰能有无限寿命,其他导演都不能。
那么诺兰确实有着承包豆瓣Top250的可能性。
只是,为什么只能一个诺兰有无限寿命呢?
反正都是假设,多几个名额不香吗?
毕竟和诺兰上榜作品数量一样多的,还有两位。
一位是宫崎骏,他也有七部作品进入到了豆瓣Top250。
8.6分,第194名《魔女宅急便》;
8.9分,第139名《风之谷》;
8.9分,第100名《幽灵公主》;
9.1分,第41名《哈尔的移动城堡》;
9.1分,第39名《天空之城》;
9.2分,第21名《龙猫》;
9.4分,第7名《千与千寻》。
比起诺兰,宫崎骏的作品分数整体更高,排名也更靠前,而且他执导的电影长片总数只比诺兰多一部而已。
可以说,他才是真正的“豆瓣Top250之王”。
如果他老人家真的可以无限复出,豆瓣Top250岂不是要被动画片承包了。
(原图作者:Jenna Smith)
另一位是斯皮尔伯格,在《头号玩家》上榜之后,他的豆瓣Top250作品也多达7部。
8.6分,第249名《E.T. 外星人》;
8.6分,第196名《人工智能》;
8.7分,第156名《头号玩家》;
8.8分,第128名《幸福终点站》;
9.0分,第70名《拯救大兵瑞恩》;
9.0分,第60名《猫鼠游戏》;
9.5分,第8名《辛德勒的名单》。
作为改变世界电影潮流的导演之一,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有量又有质的他,自然有着媲美诺兰和宫崎骏的资本。
豆瓣是一个中国网站,中国的导演自然能够得到更高的评分。
仅次于诺兰、斯皮尔伯格、宫崎骏的,只有王家卫和李安。
他们分别都有5部电影上榜。
王家卫依靠的是1990年到2000年间的几部巅峰之作,片名都是四个字。
8.5分,第215名《阿飞正传》;
8.6分,第171名《花样年华》;
8.6分,第166名《东邪西毒》;
8.7分,第104名《重庆森林》;
8.9分,第83名《春光乍泄》。
李安无论是类型还是语言都多元很多,还包括了2010年代的作品,不愧是国际大导演。
8.4分,第223名《色,戒》;
8.9分,第147名《喜宴》;
8.8分,第96名《断背山》;
9.1分,第60名《饮食男女》;
9.1分,第35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李安进入前100名的作品有三部,王家卫只有一部;
李安的9分作品有两部,而王家卫一部都没有。
很直观的,李安在豆瓣上要比王家卫稍强一些。
得出这个结果,并不一定是因为李安百分之百比王家卫出色,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两人的风格问题。
豆瓣是一个大众评分网站。就算是不懂电影的人,只要不被认定为恶意刷分,提交的评分也一样有效。
李安的风格更加通俗易懂,他是一个喜欢把故事讲清楚的导演。
在品质相近的情况下,更多人能看懂李安的电影,能被李安鼓励、感动,李安获得的好评自然会更多一些。
李安的5部豆瓣Top250作品评价人数加起来是266万人,王家卫是220万;如果各自去掉最多人评价的一部,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01万人,王家卫《重庆森林》56万,两者的评价总人数都是165万上下。可以看出,李安这边多出来的人,主要集中在《少年派》这部在2010年代大热的电影,而评分网站是在这个时期之后才兴起的。
这也说明,其实去翻他们两人的经典作品并提交评价的豆瓣网友,人数差异不大。
在双方观影人数差不多的情况下,王家卫的分数要稍微低一些,主要原因之一是他的个人风格要比李安更加强烈,晦涩难懂的电影语言并非人人都有耐心去品味。
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出关于王家卫电影看不懂的“差评”。
到了只有专业影评人才能打分的国外网站Metacritic,王家卫5部的豆瓣Top250作品则要比李安的高分。
王家卫的最高分高达96,最低分69;
李安的最高分87,最低分61,而且还有早期的两部电影没有评分。
比王家卫、李安要少一两部的三位导演,都是极具个人风格的。
从没拍过烂片的大卫·芬奇有四部作品登上豆瓣Top250。
8.7分,第108名《消失的爱人》;
8.8分,第80名《七宗罪》;
8.9分,第65名《本杰明·巴顿奇事》;
9.0分,第48名《搏击俱乐部》;
他主要擅长悬疑向的题材,不过由于其叙事节奏普遍缓慢,他的影迷群体要比同样已经拍了10部长片的诺兰要小一些。
姜文和昆汀两个鬼才都有三部电影上榜。
姜文一共只拍了6部电影,上榜率高达50%。
8.8分,第102名《阳光灿烂的日子》;
8.8分,第67名《让子弹飞》;
9.2分,第38名《鬼子来了》;
对于昆汀的影迷来说,昆汀只有三部,似乎是有点少了。
8.6分,第214名《无耻混蛋》;
8.7分,第150名《被解救的姜戈》;
8.8分,第79名《低俗小说》。
其实昆汀还有一部8.5分的《八恶人》,是有希望冲击豆瓣Top250的。
排名248位的《发条橙》同样是8.5分。不过评价人数要比《八恶人》多了10万。
上文已经提到过,评价人数是决定一部电影能否杀入Top250的关键。
昆汀虽然是享誉国际的超级大导,但由于常常喜欢彰显个人风格,他的片子也只能由特定的影迷群体接受。
更多对他的风格不感冒的,就不会对他的新作品感兴趣了。
以至于他最新的两部电影,评价人数都还没超过20万人。
《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也有三部电影进入到豆瓣Top250,不过都是单个系列。
当然了,《教父》和《指环王》都是各自类型片中的极致,提交评价的人数自然会足够多。
所以呢,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豆瓣Top250榜单,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品质,更是一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
如果一部电影的评价人数更多,就算分数要稍低,也会排在分数更高的电影前面。
如果一个导演足够出名,有庞大的粉丝群,他的作品就能够受到更多的关注。
宫崎骏和斯皮尔伯格都是家喻户晓,堪称历史级别的导演,而且他们的电影大多老少咸宜,有着极为广泛的受众群,因此能够获得更多的评价数。
而诺兰在2008年到2014年间有着惊人的3部现象级电影,电影评分网站正好是崛起之时,大家都趁着新鲜感一拥而上地给诺兰的电影打分,他可谓是顺应时势,成为了在豆瓣上最受欢迎的导演,几乎没有之一。
一些更早成名,影坛地位其实比诺兰要高,作品品质和评分都媲美诺兰的大神人物,由于在没有热点话题驱动的情况下,需要观众主动花时间搜索他们的作品观影,他们进入到豆瓣Top250的作品就少很多了。
“黑帮之王”马丁·斯科塞斯,竟然只有一部《禁闭岛》入围,8.8分排名第84位。
《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等真正的影史经典,评分都在8.4以上,却因为评价人数太少,而没能入围。
2019年的《爱尔兰人》累计了18万人的评价,获得8.9分,进榜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愤怒的公牛》、《好家伙》加起来才只有13万人的评价,可见现在的热门电影,比起需要“挖坟”的经典电影,更容易冲进豆瓣Top250。
另外一位影坛大佬雷德利·斯科特,他的顶级经典《银翼杀手》和《异形》都没进Top250,反倒是《末路狂花》有着9.1分,曾经入围过,刚刚在5月10日的更新中被刷了下去。
还有中国的已故导演杨德昌。
他的段位绝不比王家卫和李安差,但由于他2000年后就没有新作,去世那一年豆瓣评分还没有真正兴起,他进入到Top250的作品也只有两部。
8.8分,第211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9.0分,第114名《一一》;
但其实他其他作品的评分并不低。
《独立时代》和《麻将》两部姐妹篇,一部8.8分,一部8.6分。
1986年的《恐怖分子》8.8分。
最低分的是长片处女作《光阴的故事》,7.7分。
假设杨德昌能活得久一些,关注他,看懂他的电影的人能多一些,他在豆瓣Top250的作品肯定不比诺兰他们少。
一些比斯皮尔伯格、宫崎骏地位还要高的上古大神,他们的豆瓣Top250作品也并不多。
黑泽明,只有《七武士》和《罗生门》。
希区柯克,只有《惊魂记》。
库布里克,只有《2001太空漫游》和《发条橙》。
排名248位的《发条橙》可能会在不久之后被挤出榜单。
基于豆瓣的主要用户是文艺青年群体,一开始豆瓣电影评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电影爱好者的口味。
于是王家卫、大卫·芬奇这些文艺片导演,比起迈克尔·贝、J·J·艾布拉姆斯这些专职商业片的大导,得到了更高的评价。
随着豆瓣评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他群体也逐渐影响着Top250榜单。
近年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好片,《超能陆战队》、《我不是药神》、《血战钢锯岭》,这些商业性偏重的电影也轻松入榜。
对于电影的品质好坏,电影界其实一直都有着某一种被广为接受的说法。
比如《2001太空漫游》和《银翼杀手》是最好的科幻片;
《蝙蝠侠:黑暗骑士》是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
《花样年华》是2000年后最好的亚洲电影;
《教父》是最好的黑帮电影,等等。
有人说,时间是检验电影的唯一标准。
如果一部电影在百年之后仍然有观众,那这就叫做经典。
定义电影高低好坏的榜单有千百种,除了评分网站,还有电影节奖项,各大权威媒体评选的各种榜单。
但一部经典的电影,却是永恒不变的。
豆瓣评分、Top250榜单提供了电影品质的一个参考和推荐,经典却不会因为没进到豆瓣Top250而失色。
反而如果豆瓣评分偏离了被广为接受的标准,豆瓣会逐渐变得失去公信力。
所以与其说豆瓣评分反映一部电影的好坏,不如说豆瓣所反映的是一个群体的审美和电影素养。
想想如果未来的Top250榜单,没什么营养的商业片把具有艺术价值的,激发灵魂共鸣的好片都给挤了下去,那只能说豆瓣评分反映了影迷群体更喜欢更关注商业片,而不能说经典好片过时了,不如新出的现象级大片。
万一Top250榜单变成了新电影难以入榜,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有机会进入的话,那么这个榜单无疑更具有权威性。
与此同时,作为可以说是中国最大影迷群体聚集评分的平台之一,豆瓣Top250所反映的也是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水平提升。
若是库布里克、希区柯克、黑泽明这些传奇导演的作品能够被更多人发现、欣赏的话,某些中国导演又何苦要哭诉,垃圾观众太多。
注:
以上豆瓣电影数据统计截止至2020年5月10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