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的印记(抗战号角在这里吹响)
2020年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新华社)
血肉铸就新的长城
近代百年以降,哪个节点对中华民族精神重塑至关重要?
自九一八事变始,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领导的抗日战争可谓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重要节点。以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所有抵御外侮的挣扎,中国人的境况和结局只有两种:悲惨和更悲惨;自共产党在东北率先吹响抗日号角起,中国人的精神面貌陡然逆转:坚强和更坚强。从此中国向死而生,不再一盘散沙,不再任人欺凌。
“我以我血荐轩辕”。没有最惨痛的沉沦,就没有最辉煌的崛起,这是民族精神重塑的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以血汗足迹、铁的事实彪炳史册——
其一,拿起武器,不抱幻想。和平从来就不是由乞求或一味妥协换得的。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了抗战的呐喊。东北沦陷后,义勇军、游击队、东北抗联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秉持民族大义旗帜鲜明地首发抗日宣言,毫不动摇地坚持抗日。因而愈加赢得人民的拥戴,党的队伍从抗战初期的3万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132万多人。
其二,团结人民,一致御侮。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空前团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九一八事变所引爆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比近代以来历次抗争都更强烈、更广泛。这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胜根本,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
其三,坚忍顽强,不怕牺牲。东北抗联以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抗日战争最持久、最艰苦、最悲壮的一页,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一大批战至生命最后一息的优秀儿女。浩然英雄气,沛乎塞苍冥。让世界看到共产党人所代表的中国骨气和民族元气,以及坚不可摧的浩然正气、无畏勇气。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血肉筑长城”的抗联精神仍具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铸就了不可磨灭的民族丰碑。
发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抗日宣言
抗战号角在这里吹响
辽宁沈阳城北柳条湖地区,硝烟散去,如今已是车水马龙,一片繁华。“90年前,烙在中华民族心上的那道伤疤,如今深深刻在不远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上。”“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部负责人高建长叹道。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一夕之间,日本关东军轻而易举占领了沈阳城。一切重要军政机关和官银号等悉被占领,所有驻省城的军警均被缴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张云峰说。当时,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不仅数量上远超日本关东军,还拥有中国唯一的空军和舰炮齐全的海军。仅沈阳兵工厂一处,即存有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各种子弹300余万发,炮弹10万发,足够配备15个师。这些军械被日军一日掠尽。
抗联战士穿过的衣物。经济日报记者孙潜彤摄
十几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挑衅虽有预判,却抱有幻想,认为不抵抗政策可换来国际同情及国际联盟的强力干预。
“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发出了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馆长刘秀华说。
在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一排硬山式青砖瓦房被完整保留至今。九一八事变当夜,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赵毅敏奋笔起草了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宣言指出:“伟大的任务久已放在我们肩上了!只有我们以英勇的斗争能完成它!”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召开紧急会议,以党的名义发表了这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抗日宣言,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发表的第一个反法西斯战争宣言。
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资料图片)
九一八事变前,中共满洲省委就通过“满洲特科”(党的情报部门)密切注意日军的侵华动向。中共地下党员赵唯刚将相关情况在事变前1个月向上级党组织打了报告。事变前两周又给时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臧式毅打了报告。这表明中共满洲省委“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连续发表一系列宣言,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武装工农群众,联合一切爱国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主张。1932年,东北各地陆续建立起党直接领导的十几支抗日游击队,继而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统一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抗日烽火燃遍了白山黑水之间。
刘秀华说,中国共产党不仅第一个表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立场和决心,而且第一个敏锐地认识到赢得胜利的基本途径是动员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战。为此,我们党进行了长期坚韧不拔的英勇奋斗,让世界看到了共产党人所代表的中国骨气和民族元气。
图为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经济日报记者孙潜彤摄
铿锵旋律在这里唱起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地,听到这慷慨激昂的歌词和旋律,总会心潮澎湃。田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其灵感来自辽宁抗日义勇军战歌。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的国歌墙。经济日报记者孙潜彤摄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先后派遣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一大批党员、团员到抗日义勇军中工作,组织东北人民群众建立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支援和联合各抗日组织和军队共同抗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辽宁各地纷纷建立义勇军、自卫军、救国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民众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起来!起来吧,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辽宁锦州曾活跃着高鹏振率领的抗日义勇军,他们每次都高唱这样的战歌去战场杀敌;抚顺也流传着《血盟救国军军歌》——“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抗联一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一角。经济日报记者孙潜彤摄
1933年2月,辽宁义勇军到热河参加热河保卫战。聂耳等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也随团来到热河前线慰问。聂耳亲眼看到辽宁义勇军冒着枪林弹雨英勇抗敌的场面,为他后来谱出《义勇军进行曲》铿锵雄壮的旋律奠定了最直接、最真切的基础。1934年,田汉在武汉采访辽宁义勇军将领唐聚五将军,听到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深受感动。
辽宁省政府原参事赵杰说,义勇军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给田汉、聂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奠定了基础。歌曲诞生后,迅速鼓舞了中国抗战,凝聚了人心。
抗联精神在这里闪耀
天桥沟的红叶,你为什么这样红?漫山遍野的红叶似在默默诉说“一寸山河一寸血”。
“辽宁丹东天桥沟,抗联第一军军部旧址所在地,抗日英雄杨靖宇战斗过的地方。”辽宁社科院研究员卢骅说,每年深秋,这里的枫叶都火一般红艳。可在抗联老战士眼里,枫叶一红,最艰苦最难熬的寒冬抗战就要来了。
抗联战士平时就在深山老林里宿营,组织作战。摄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经济日报本报记者孙潜彤摄
抗联一军老战士赵明山生前曾口述艰苦作战的日子:行军再累也不敢歇口气,一歇下来就冷,还不能烧火取暖(暴露行踪)。有战士觉得脑袋有点疼,一摸是耳朵冻掉了。但耳朵冻掉了不算啥,就怕手冻坏了不能打枪,脚冻坏了不能行军,那不成累赘了?打伏击,俺就穿着空筒子棉袄趴雪窝子里好几天,透心凉啊。敌人来了,班长命令准备射击,俺听到了也看见了,就是脑子发木,腿脚不听使唤。直到枪响了,天崩地裂似的,这下子清醒了,跟着大伙冲啊杀啊……
抗联部队在深山老林里常常一两个月吃不到一粒粮食,战士们只能以草根、树皮、野菜充饥。“抗联队伍付出的牺牲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卢骅感慨地说,在14年的对日作战中,抗联部队仅师级以上干部就牺牲了190余位。即使这样艰苦卓绝,党领导的抗联队伍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党在东北领导的抗日武装,以顽强作战给予日本侵略军沉重打击,迟滞了日本侵略军妄图以中国东北为基地大举南下的侵略步伐。
坚贞不屈的人民英雄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今天的白山市靖宇县境内,当年叫通化省濛江县。
1月25日,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青山白头,松柏墨绿,皑皑白雪间,一片苍茫。松软的白雪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如同几十年前的历史回音,诉说着抗联战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32年,他受命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战部队,是由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地方武装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改编而来。抗联开展局部抗战,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1937年,日本侵略军为全力进攻华北,决定集中兵力剿灭东北抗联,尤其是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路军。东北抗联进入了最艰难时期。由于叛徒出卖,70多个装满战备物资的密营损失殆尽,无给养。日伪采取归屯政策,将散落在林区的村民集中居住,不许种植直接食用的作物,出屯不能带食物,彻底断绝抗联战士的给养。但是杨靖宇毅然决定坚守,因为可以牵制关东军入关。
杨靖宇率领他的一路军进入了长白山的大山深处。那里天寒地冻,积雪齐腰,是日本人不愿去不敢去的地方。
杨靖宇孙子、东北抗联文化暨杨靖宇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马继民介绍,杨靖宇领导抗联打了许多胜仗,人民受到鼓舞,敌人受到打击。杨靖宇在寒无棉衣、食无粮、住无所的情况下,制定了“保存实力、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的战略计划。他有自己的战术,即“三大绝招、四快、四不打”——“三大绝招”:半路伏击,远途奔袭,化装袭击;“四快”:集结快,出击快,分散快,转移快;“四不打”:不能予敌以痛击的仗不打,于群众利益有危害的仗不打,不占据有利地势的仗不打,无战利品可缴的仗不打。
1940年初,因叛徒出卖,杨靖宇和第一路军总部的行踪暴露。为牵制敌人,杨靖宇只身一人来到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在一个小窝棚里度过了最后一个夜晚。2月23日,杨靖宇在与日伪军激战中壮烈殉国。
残忍的日本侵略军无法理解这位英雄的坚强行为,他何以能够在冰天雪地里长时间被围困、且完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顽强坚持战斗。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在通化杨靖宇纪念馆作了20多年研究工作的第三任馆长刘善业说,杨靖宇的伟大精神,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忠诚的爱国情怀、强烈的民族自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联军,成为中国局部抗战中的主力军。
杨靖宇的孙子马继志去年从郑州搬家到长春。记者在他家看到,二手房的装修没有什么改动,显得老式和陈旧。屋里没有一件关于杨靖宇的纪念物。原来这是家里定下的规矩,不能以英雄后辈身份自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而是做普通人家的普通人。就连在郑州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都不知道他们是杨靖宇的后代。
杨靖宇当年牺牲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今人民生活日新月异。英雄洒下热血的黑土地正向世人展现新时代现代化名城新画卷。
来自各地的人们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缅怀先烈。王乾摄(中经视觉)
留言簿
辽宁某高校辅导员程恩斯:我们班级的团课选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历史知识,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党和爱国主义观念。同学们无不被历史的沧桑所震撼,无不被馆内的气氛深深感染。通过本次参观感悟到肩负的使命,找到自己的方向。
朝阳师范学校学生李佳露: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民族的信念永存,抗日英雄们是一座座丰碑,顶起了现在没有硝烟和战火的和平天空。鼓舞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走向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丹东凤城市民纪淑萍:当我即将迈步走出展厅的那刻,与在场的每位参观者一样,心中仿佛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似乎都凝固成一串问号: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们举起屠刀?面对这里的每件实物和日本战败投降的一幅幅图片,为何有人至今不能正视它?甚至歪曲它?篡改它?落后就要挨打,何以落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呐喊,这呐喊唤醒了国民,警示着人们:“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堕落之邦,忘记苦难,苦难就会重叩国门”。
沈阳小学生赵梓豪:展厅“日本侵略者血腥统治”,观展后心里特别难受。展厅“侵略者的下场”,看着战犯低头站在被告席上,真是大快人心。走出展厅时,阳光温暖而又宁静。我想,成长在温暖阳光下的我一定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强大祖国!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孙潜彤 李己平)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