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

【地州巡礼】

阿克苏农产品借力“十城百店”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很多东西不敢种,怕卖不掉。现在,‘十城百店’工程帮我们把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我再也不担心种的东西卖不出去了。”5月27日,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一家茶馆里,农户艾则孜·沙拉对记者说。

以托依堡勒迪镇为例,这几年卖出去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种类越来越多,从苹果、香梨、面粉、牛羊肉到刺绣、木雕等,不下20种。

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1)

2020年9月8日,由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共同举办的“十城百店”工程阿克苏185纸皮核桃发车仪式在阿克苏商贸物流产业园举行。此次发运的300吨185纸皮核桃几天后上架鲜丰水果在浙江的827家门店。姚容摄

“通过‘十城百店’一体化销售网络,我们不仅销售沙雅的特色农产品,还把代销范围扩大到阿克苏地区及其他地州市。现在,我们公司向长三角销售的新疆特色农产品已达200种。”新疆疆浙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乃君说,2018年公司成立之初,年销售农产品400余万元。今年,即便是生意较淡的4月,销售额也有700余万元。

记者从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了解到,今年前四月,“十城百店”工程合计销售新疆农产品13.3亿元。其中,线上网店销售2.2亿元,线下门店和批发渠道销售11.1亿元。

阿克苏地区行署副专员、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陈海涛介绍,2017年8月,新疆与浙江联手打造的“十城百店”工程启动,旨在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在浙江省10个地市建设阿克苏特色农产品公共仓,形成100家以上市场销售门店。去年8月,浙江省援疆指挥部、阿克苏地区行署、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政府联合出台《打造“十城百店”工程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十城百店”2.0版的目标任务。

提档升级后的“十城百店”工程,采用“线上十进”和“线下十进”双线联动方式,进一步加大了“疆果东进”力度。“我们重点打通受援地农产品流通体系‘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在线下网点拓展、电商主体培育、电商人才培养、物流体系完善、‘浙产西进’上发力,让受援地的农副产品由以卖往浙江为主向销往全国各地转变。”陈海涛说。


继续阅读

现代农业“加速跑” 科技赋能产业兴

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2)

【核心阅读】阿克苏,因水得名。水是农业的命脉,在阿克苏地区,这个“农”字大有文章可做。“十三五”期间,阿克苏地区粮棉果畜设施农业“五大基地”呈现布局优化、优势突出、效益提升的发展态势,农业产业化水平达到新高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迈出新步伐。2020年,阿克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7594元,比2015年增长近35%。

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3)

俯瞰位于阿克苏市的吐和高速G3012与G219公路互通立交桥(5月1日无人机拍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阿克苏地区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成为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新疆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拥有“中国长绒棉之乡”“中国小白杏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等美誉。

如何让农业产量高的同时质量更好,品种多的同时品牌也多,体量大的同时产业也强?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引擎,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

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4)

数说阿克苏

粮棉

科技先行增产增收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

在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幸福村,2018年小麦单产450公斤,2019年达到460公斤,2020年上升到490公斤。今年,幸福村党总支书记阿布力克木·买买提对小麦丰产信心十足。

阿布力克木的信心来自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良品种推广和田间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几年,阿克苏地区广大农民像他一样,不断学习科技种田知识,并享受着其带来的增产增收喜悦。

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5)

一架植保无人机在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塔木托格拉克村的冬小麦地里喷施农药。包良廷摄

阿克苏地委农办副主任、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华伟杰介绍,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粮棉生产中的科技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部门组建的粮棉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指导,并在农时关键节点开展技术下基层服务。

在小麦种植上,阿克苏地区大面积推广优质小麦高标准示范田建设,把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小麦耕地地力补贴,激发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2020年,当地夏粮实现“十三连增”。

“老黄,跟着你学种棉花,我知道了怎样播种、施肥、浇水、打药,怎样让棉花产量更高、品质更好。”5月21日,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米勒克艾日克村的一处棉田里,村民吐拉克孜·喀斯木对温宿县鑫春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春堂说。

台兰河畔的古勒阿瓦提乡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棉花生长。不过,由于地块分散无法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再加上种植管理技术粗放,种植成本逐渐提高,吐拉克孜和很多棉农辛苦一年,一亩地才纯收入五六百元。

2019年,“土专家”黄春堂牵头成立合作社后,古勒阿瓦提乡一些棉农拥有土地租赁金和年底合作社收益分红两份收入的同时,还学到了先进的棉花种植管理技术,找到了突破棉花增产增收瓶颈的密码。2020年,当地棉花平均单产增加了50公斤左右,水肥农药、机械人工等投入每亩地节约成本六七百元。

记者从阿克苏地委农办了解到,阿克苏地区每年种植棉花700余万亩。“十三五”期间,棉花种植较为集中的区域,落实田间管理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组织农技人员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机械采收等配套技术,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棉花产业节本增效。

果蔬

绿色种植提质增效

绿色是农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使命。

眼下,在“中国小白杏之乡”库车市,陆续成熟的杏子四处飘香。在库车市阿拉哈格镇乌库托格拉克村,亚森·艾木杜拉等杏农,守护着家里的杏园。由于库车小白杏品质好、知名度高,他们根本不用像前些年那样拿到巴扎上卖,只需坐等客商上门收购。

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6)

5月25日,库车市牙哈镇恰其库木村村民在分拣小白杏。目前,库车市10万亩小白杏陆续进入采摘期。尼亚孜·热合曼摄

2014年,库车小白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标识,为库车市发展杏产业带来了机遇。

库车市从根子上解决小白杏品质和产量问题。“我们实施了国家果菜茶有机肥代替化肥项目,并联合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科研人员,为库车小白杏扎好根、坐好果,优化创新了施肥模式。2020年实施的库车市小白杏主产区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覆盖7个小白杏种植乡镇的9.5万亩小白杏果园。”库车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赵红霞说。

果品的加工环节也是“绿色”相伴,并与种植形成循环经济。库车市2018年引进的新疆果然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收购的残破果子生产酵素,而生产酵素的残渣又可加工成酵素菌肥。该公司将杏子、苹果等鲜果“吃干榨净”,并通过引导果农使用酵素菌肥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帮助农户开辟增收门路。

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7)

阿克苏地区第十七届“多浪·龟兹”文化旅游节暨阿瓦提县第九届刀郎美食文化旅游节在刀郎故里景区举行。包良廷摄

这几年,阿克苏地区林果面积稳定在450万亩左右。在持续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中,当地做优做精核桃、红枣、苹果、香梨、杏、葡萄六大果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果农”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县(市)有龙头企业、乡(镇)有合作社、村有绿色基地的林果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全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

绿色农业,让“果盘子”做优的同时,“菜篮子”也在做大。2020年,阿克苏地区种植的17.86万亩大棚蔬菜、41.96万亩露地蔬菜满足自给的同时,还配送到周边地区甚至北疆。很多农民尝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蔬菜增收甜头,在新品种引进推广、绿色种植上下更大功夫。今年,阿克苏地区蔬菜供应能力将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0%。

“十三五”期间,阿克苏地区在促进农牧民增收方面,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畜牧

转型升级做大品牌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必须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围绕“稳粮、优棉、强果、兴畜、扩大非农、促进转型、美化乡村”的思路,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8)

村民在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乌尊阔恰村绿色肉牛养殖产业园为牛添饲草料。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周鹏摄

“新和县发展牛产业后,我学会了标准化养殖。掌握了饲料、配种、防疫等知识,这是把牛养好、增加收入的关键。”5月19日,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阿克亚村村民买买提·阿吾提说,2018年,他在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贷款买了两头牛,第二年增加到了4头,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5头。靠养牛,他从贫困户变为致富带头人。

新和县大力推进的“增牛”工程中,像买买提这样靠养牛发家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近年来,为鼓励养殖户外购优质生产母牛,新和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一定时间内县域外购入优质西门塔尔生产母牛的农民、合作社、企业给予每头1500元的补助,不限时间对全县新出生母牛犊、公牛犊分别给予300元和100元补助。

目前,新和县牛存栏量从2017年底的3万头增加到20万头,养牛龙头企业2家、养牛合作社97家、养牛户21267户。牛产业已成为当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

同时,有着养鸽传统的新和县,加大新和鸽产业园建设力度,实施“六个一万”增鸽工程,提高全县鸽子养殖存栏量,积极实施“新和鸽”品牌战略,把新和鸽特色养殖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就业增加、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在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现代畜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54座现代化牛舍整齐排列,诊疗场所、标准化产圈、兽医值班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托依堡勒迪镇党委书记阎岩介绍,全镇28户养牛大户集中到这里发展养殖后,可享受更多优惠政策、更优畜牧防疫服务,更好地交流养殖经验。养牛场和附近的饲草料种植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形成了生态种养循环经济。

经过8年发展,位于乌什县阿合雅镇的新疆振兴园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带领广大农民把传统零散的养殖业发展成了科学现代的养殖业。目前,该公司养殖基地建有标准化羊舍50栋,羊存栏2.5万只;牛舍14栋,牛存栏1000头。

“十四五”期间,阿克苏地区将坚持“兴羊增牛扩草、降本提质增效、产业化经营”总体思路,完善“科学养畜示范、饲草料保障、畜禽良种繁育、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科技服务”六大体系,重点发展肉牛、肉羊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畜禽产业,适度发展鸽、油鸡、马鹿、驴、骆驼等特色养殖产业。

采访札记

“绿色 ”换来城乡高颜值

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9)

4月30日,在温宿县柯柯牙镇拍摄的柯柯牙绿化工程。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5月,陶渊明笔下的江南盛景,在阿克苏地区城乡随处可见。很多外地游客来到这里,都会惊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竟然有这么多水、这么多绿色,有大片的鱼塘和稻田,确实是“塞外江南”“鱼米之乡”。

年轮在早年柯柯牙绿化工程粗壮的树干中扩散,每扩散一圈,阿克苏地区就会增加数十万亩森林。2020年秋季,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台里克区域“三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时,阿克苏地区森林总面积已从2015年的1245万亩增加到1752.9万亩。

森林面积的增加,让大自然不由得做起一道道“加减法”:优良天数和降雨量增加了,扬尘和极端天气减少了,城乡“颜值”和生态空间增加了,休闲旅游场所和游客增加了……

葱茏绿色,尽染阿克苏地区境内塔里木河、阿克苏河、渭干河、托什干河等大小河畔。“阿克苏”有“清澈的水”之意,但山水与绿色唇齿相依,才是和谐画面。35年前,阿克苏地区启动柯柯牙绿化工程时,坚韧的阿克苏各族人民已经在风沙盐碱肆虐的卡坡上勾画了这个画面。

一片片生态林和经济林扎根在城镇居民区周围,同样根植于戈壁荒滩和阿克苏人心中的还有“柯柯牙精神”。

因为有了这种“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成为阿克苏地区一座座小城的魂魄;艾西曼湖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等一批生态惠民工程“绿色 ”的魅力进一步彰显。(张治立)

阿克苏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借力)(10)

见证

小村方志馆 学习新阵地

5月的温宿县托乎拉乡河畔村,溪流淙淙、果木森森、稻秧茸茸。一些村民从绿海般的田野归来后,喜欢到村委会大院里的方志馆看看。

“这几天,我们村的方志馆刚装修完毕,我每次去都能碰到本村或周边村的人来参观。干完农活,来这里充充电挺好的。”5月24日,河畔村村民图尔荪·亚森对记者说。

河畔村方志馆建于2018年4月,是全疆首个村级方志馆。图尔荪自豪地说:“河畔村是托乎拉乡较为偏远的村,但阿克苏地委史志办‘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让其他村村民羡慕的文化活动场地。”

河畔村因库玛力克河流经此处而得名,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2018年开春,阿克苏地委史志办驻河畔村“访惠聚”工作队入户走访中,听到卸任的村干部讲村史,发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老物件。出于职业习惯,工作队队员萌生了建一个村级方志馆的想法,这个提议得到了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的支持。

建造方志馆的场地,是村委会大院后面一排闲置的办公室。村委会组织村民维修顶棚和地面、拆除杂物、粉刷墙面、铲除杂草、修剪树木,破旧的办公室变成了亮堂的展厅。

方志馆里陈列的老物件全靠村民捐赠。听说家里早已淘汰的车轱辘、马灯、毡靴等物品还有用处,村民们翻出来慷慨地送到了村委会。很快,200余件铜器、木器、奇石、丝织品、老版钱币等摆满展厅,再加上工作队搜集的史料、拍摄的照片等,一个有模有样的方志馆落成了。

阿克苏地委史志办主任粟新介绍,方志馆、村史馆是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村记忆、记录时代变迁的重要载体。河畔村方志馆建成后,村里每逢重大节日或举办重大活动,村民都会到方志馆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村里的一些党建活动也在此举办。由于是全疆首个村级方志馆,还吸引了其他地方的不少干部群众前来参观,这里已成为温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观摩点、红色旅游景点。

“到方志馆里转一圈,不出村子,便了解到很多历史、地理、农业生产、文明新风等方面的知识。”河畔村老党员阿吾提·达吾提说,从分门别类的老物件上,他看到了村子由穷变富的过程;从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的历史介绍中,他看到了现代农业造福着新疆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农民;从历任村党支部书记生平简介、历届村“两委”班子工作成绩介绍中,他看到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重要性。

2019年9月,工作队又筹措10余万元,与村党总支联合建起了河畔村党史教育馆,进一步教育引导村民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今年,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河畔村方志馆进一步装修完善。一是按照要求增添了探寻党史足迹、缅怀伟人丰功伟绩、党的建设等内容;二是增添了红色书籍,方便村民阅读党史故事、查找党史资料;三是结合地方特色建起水稻馆,进一步激发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粟新说。

记者在阿克苏地区采访时发现,不少乡村都建有各种形式的方志馆或村史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这些方志馆或村史馆经过扩容后,内涵更丰富翔实,更受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小编:岑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