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古村落简介(巢湖烔炀河人家)
作者:凌志
(记录口述历史,不作主观评价)
《烔炀河人家》系列文章,开始在家乡有人围观,儿时玩伴“二五子”德群兄就几番示意,希望小镇印刷第一人孔繁鹤,能进入文集之中。我的采写计划原本亦无框框,烔炀印刷史当然值得记录。于是借着回乡探亲的机会,我拜访了孔繁鹤的后人、烔炀印刷厂老职工孔祥森、祖仪夫妇,对烔炀河印刷业创始人孔繁鹤先生有了一些了解。
孔繁鹤先生登临黄山留影
孔繁鹤先生(字敏鹰,1921年1月生,2005年5月卒,享年85岁)解放前的经历是很坎坷的。他祖上自明朝初期移民长临河、黄麓、中庙一带的孔村,孔祥森说村名叫“孔养五村”(音),但他没去过,只晓得大概方向,不知道具体地方,我在地图上也没查到这个村落。1934年孔繁鹤1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孔庆磷在福建长汀县的军营中因病去世(1934年中央红军从长汀开始长征,此时长汀国民党驻军是暂编第四旅,不知道孔庆磷是在哪个军营),母亲便带着孔繁鹤、孔繁松(1924年生,卒年不详。国立八中高中毕业,考入重庆大学,毕业分配至东北,后在华北油田任丘油建二公司退休)两兄弟艰难生活。1937年孔繁鹤17岁时,母亲就给他完了婚,妻子是烔炀河北街大户祖培敬的女儿。综合有限的信息,孔繁鹤的父母应该是在烔炀河镇上生活的,至于是哪一代什么时候从孔村迁居镇上,以及孔庆磷何时何因从军,则无从查考。
一纸证明
孔繁鹤母亲可能是洪家疃村人,1938年春日军侵略巢县时,孔母带领孔繁鹤小夫妻以及14、5岁的孔繁松,开始“跑鬼子反”。他们先是逃到娘家洪家疃,然后跟随洪家疃亲戚往张治中主政的湖南省逃难。此时孔繁鹤的妻子已经怀孕经月,但他们居然从洪家疃步行三四百公里,到了江西九江,再乘坐难民船沿江到达武昌,又辗转多日,终于到达湖南长沙,孔繁鹤兄弟二人就在长沙登记入学了国立八中。1938年春合肥沦陷后,安徽四所临时中学和三所其他中学奉命西迁,先在武汉组成国立安徽第一中学,再迁至湖南长沙,1941年改成国立第八中学,总部设在所里(今吉首),分部设在湘西多地。孔繁鹤、孔繁松从长沙步行400多公里,到坐落在湖南洪江的国立八中初一部读书,孔母则带着儿媳祖氏与洪家疃亲戚一起,步行到300公里外的沅陵投亲谋生。“三千小儿女,结伴到湘西”,烔炀河的祖保泉、祖瑞年、祖华锦、茆松林、梁之翰,以及唐家嘴村赵莹远、赵氏6兄弟等许多英才,都曾远赴湖南,就读于国立八中。
孔繁鹤先生高中毕业证书
孔繁鹤的妻子祖氏,在沅陵生下大女儿孔祥源。刚满月,祖氏就带着孩子与行李,冒着日寇的炮火(同行多人死于日机轰炸),步行40多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千里之外的烔炀河家中。孔繁鹤兄弟在校读书,学校不收费还管吃住,虽然很艰苦,但勉强能吃饱。有一次孔繁鹤染上了霍乱病,差点死去。孔母得知消息,从沅陵赶来洪江,一边照顾儿子,一边靠变卖首饰和挖野菜充饥度日。孔繁鹤兄弟俩也在课余时间,利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做些肥皂、油沫、面油和信纸等物卖钱,贴补生计。学校看他们母子生活艰难,就雇用孔繁鹤勤工俭学做本校职员,还介绍他在当地中小学兼职代课教师。孔繁鹤孙女孔令红保存的资料中,有一张民国三十三年(1941年)的旧聘书,表明孔繁鹤曾受聘于私立务正小学校,但地点的字迹不清晰,我毛估带猜,估计可能是永绥县(现为花垣县)。如此看来,孔繁鹤开始在洪江的初一部读初中,后来到了永绥(今花垣)的高中部读高中,这样由老师介绍到永绥的私立务正小学校任教,就顺理成章了。
孔繁鹤先生受聘于国立八中高一分部文书
国立八中毕业后,孔繁松考上了重庆大学。孔繁鹤没有考大学,原因不详,但大抵应该是要挣钱养家的缘故。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国立八中复员回安徽,孔母也带着孔繁鹤回到了烔炀河。孔繁松大学毕业后,到东北工作,孔繁鹤在老家也没什么更好的出路,先是应聘在巢县县立初级中学教了一段时间书,然后就去东北投奔弟弟,在辽宁锦西的工厂里做了技工。东北解放前夕,孔繁鹤从锦西辞工回到烔炀河。
孔繁鹤先生受聘于永绥县私立务正小学
为了养家糊口,孔繁鹤就想自己办一个印刷小作坊。现在无法知道当初孔繁鹤为什么要办印刷作坊,也许是他在湖南读书和勤工俭学时接触积累了与印刷有关的信息与知识,也许是他在东北做工的经历与印刷有交集,也许是他与柘皋镇或者巢城印刷作坊的人员相熟识。但他这个创意在当时是崭新的,解放初期巢县只有巢城与柘皋各有一个印刷作坊,其他地方都没有,烔炀河镇除了传统商业与手工业外,没有任何工业轻工业,更不用说冷门的印刷行业了。而社会发展对印刷业的需求增长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烔炀河街上开一家印刷作坊,一定有市场。
孔繁鹤先生受聘于永绥县县立初级中学
孔繁鹤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先是以不足5元的价格,筹办印刷设备,到柘皋镇上的印刷作坊,买了一块对开的石灰石的石板和一应印刷辅料,再把家里的两条板凳、一把菜刀拿到店里,店铺就设在烔炀中街与北街结合部的理发店内,烔炀镇历史上第一家以石印为主的印刷作坊就诞生了。
孔繁鹤先生受聘于巢县县立初级中学
现代人都知道,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机械把油墨抹上印版,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无论印刷技术如何发展,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读书识字的人很少,所以尽管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发明,但却无法规模推广使用,有限的印刷需求,雕版、手印就完全可以满足,所以古代的书籍印刷称之为付诸“手民”。直到清末,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开办的中国最早的出版印刷机构“墨海书馆”,其印刷机还以老牛拉车为动力,就更是不足为奇了。
孔繁鹤先生受聘于永绥县县立初级中学
孔繁鹤的石板印刷,其实还称不上机。也就是在古板上绘画或雕刻要印刷的文字与图案,涂上墨色,再蒙上纸张或者布料,手工加以压力,让着墨的图案复印到纸或布上。要印别的内容时,就将石板上的图案磨掉,再重复以上步骤,循环往复。估计当时烔炀河糕点的包装、商号的账册、塾馆与学堂的读写本薄,等各种需要经常连续使用的印刷业务,恐怕就此告别了他乡外印,都被孔繁鹤印刷作坊包揽了。
当年孔繁鹤先生印刷作坊的石灰石印版
烔炀河解放后,随着各项社会改革的开展,各种宣传品、表格,以及工商发票等印刷业务逐渐增多。印刷业被列入特种行业,接受公安机关监督。国家对印刷企业有专门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也很支持孔繁鹤的印刷作坊,免除了作坊两年的税收,无偿送给孔繁鹤一台小印刷机,让银行给孔繁鹤提供扩大生产贷款,还将全镇商业统一发票交由作坊印刷。
孔家院内的石印版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刷作坊得到迅速发展,先是承典了烔炀河镇北街闸口李德康家的房子,这个房子坐西朝东,一开两进,门面临街,作为前店后坊,非常理想。接着孔繁鹤在1953年收了一个叫祖中顶的徒弟和帮手,添置了一台3号圆盘印刷机,相应的辅助设施也更加配套,印刷作坊也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印刷厂了。业务的扩大与繁忙,特别是学校对学生作业本的大量需求,孔繁鹤与家人忙得不可开交,经常要加班到深夜,上学的大女儿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厂里干活。有多忙呢?孔繁鹤在一份写给儿女的信中这样描述:“有了市场,也有了资金,我跟你妈人更辛苦了,常在深夜互相以惊吓来刺激睁不开的双眼,实在是我们的睡眠太少”!
印刷用的铅字
到1956年公私合营和合作化运动时,孔繁鹤带着妻子和徒弟,以及全部700多元生产基金,还有全部设备(其实也就一台老式圆盘印刷机和一些辅助设施),加入了烔炀供销合作社,名称为合作社棉百商店印刷组。这时期有职工5人,年产值达到了3000元人民币。1957年初,农村合作化出现回潮现象,城镇工商业合作社也有所反复。印刷组由于主要是孔繁鹤夫妻在经营,跟棉百商店的其他行当联系不大,镇上就让孔繁鹤退了社,印刷厂仍然由他们私人经营,地点大概在烔河南头跳边上,罗祖芳家隔壁。但时间不长,反右运动开始,到当年年底,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孔繁鹤就又回到合作社,印刷厂也再次成为烔炀供销合作社棉百商店印刷组。
孔繁鹤先生的长子孔祥森夫妇
1962年后,国家对印刷业实行分类管理,小的印刷企业都划归手工业系统,烔炀印刷组也改属巢县第二轻工业局,地址移至北闸外以上的信用社对面,人员也有所增加,招了好几个人,杨应礼、高道金、曹宗汉等,都是那个时候进厂的,厂名称也改为烔炀印刷社。1958年,烔炀区政府组织人力,修筑了火车站前的刘家巷到老街北闸口的1公里多的大马路。以前这个路段的两边都是农田,印刷厂在信用社对面添盖了一排红砖大瓦的新平房,成天到晚机声隆隆。这个地方我印象很深,那时经常从学校翻围墙溜出来,穿过后面岗田跑到这里,扒到窗口看印刷机印刷,感到很神奇。
这个时期,职工增加到9人,固定资产2000元,产值16000元,每年也有了1000元左右的利润。到1970年,烔炀印刷社又改称为烔炀印刷厂。1980年,印刷厂职工增加到42人,固定资产6万元,产值11.5万,利润1万元,成为烔炀河的明星企业,区镇领导的家属一般都首选安排在印刷厂做工。到1985年时,厂里有印刷机械设备14台套,其中圆盘印刷机6台,4 开机3台,板凳头印刷机1台,方箱印刷机1台,切纸机1台,装订机1台,铸字机1台,铜字模6套。但产值与利润则开始走下坡路,产值降至10万,利润更是低至不足3000元。
孔繁鹤先生的长子孔祥森在回忆往事
烔炀印刷厂的厂长几经转换。公私合营以及归属县二轻局后,一直都是孔繁鹤担任厂长,负责一切产供销事务。1966年文革开始,有职工检举揭发孔繁鹤,说他在国立八中毕业后为国民党做过事,有历史问题,就把孔繁鹤打倒了靠边站。当时上上下下到处一派混乱,上面也没有安排新的厂长,厂里职工有事还是找孔繁鹤处理,厂里生产就这样靠着惯性苟延残喘着。到1970年前后,上面从在烔炀小学办的“清查516”学习班里,抽调了徐立友来印刷厂当厂长。徐立友很想把印刷厂搞好,就比较重视印刷生产业务,对技术业务骨干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孔繁鹤的大儿子孔祥森,1949年出生,1963年14岁从烔炀小学毕业,顶替其母进入烔炀印刷厂工作。由于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印刷生产的技术和流程,成为厂里的生产技术骨干。但孔繁鹤任厂长时,只让儿子做了生产技术环节的班组长,并没有刻意提拔重用他。徐立友当厂长后,不仅把孔祥森提拔为车间主任,还给他涨了一级工资,让他全权负责厂里的生产技术工作。
孔繁鹤先生全家福
1978年,印刷厂厂长换成了镇上的管惠珍,孔繁鹤在1981年60岁时黯然退休,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烔炀印刷厂。1986年前后,印出厂厂长又换成温耀明,这期间孔祥森是生产副厂长,据说产供销业务也大都是孔祥森在过问。此后厂长频繁更换,就象走马灯一样,荀礼祥、颜世林、曹伟刚、刘祖中,等等。从1971年开始,烔炀镇上开办了一家彩色印刷厂,虽然主营是生产扑克,但烔炀印刷业一家独大的局面从此不复存在。此后,印刷行业科技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进入1990年代以后,小型印刷企业开始难以为继,烔炀印刷厂也是每况愈下。1994年,烔炀印刷厂面临破产倒闭,厂房以及所占土地以区区几十万折价给了房地产开发商,设备与库存物资以不足十万的价格拍卖给了私人,所得款项按工龄长短分给了职工,烔炀印刷厂就此寿终正寝。
孔繁鹤有三男三女六个孩子。大女儿孔祥源1939年出生,在烔炀小学毕业后考入黄麓师范,后又考入淮南煤碳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淮北矿务局工作;二女儿孔祥霞中学毕业后下放农村,后招工到淮北机械厂工作;三女儿孔琼先下放农村后远嫁河北,经叔父孔繁松安排参加工作,在河北任丘油田退休。三个儿子孔祥森、孔祥兵、孔祥荣都是小学或者初中毕业就进了烔炀印刷厂,算是子承父业了。
1999年,孔繁鹤夫妇在淮北留影
孔繁鹤先生27岁时创办了烔炀镇第一个印刷企业,为印刷厂奉献了33载年华,也见证了烔炀印刷厂46年的诞生与消亡的历程,是烔炀河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值得记住的重要人物。孔繁鹤先生晚年最喜欢也最信任他的长孙女(孔祥森女儿,在巢湖市电视台工作)孔令红,把他的历经劫难留存下来的有限的历史资料,都交给了孙女。我去烔炀河采访孔祥森夫妇时,时机不凑巧,没能见到孔令红,也无缘一睹孔繁鹤留下的资料。只有希冀小孔能认真整理出来,给烔炀河的历史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2018年10月28日于合肥三孝口
最忆是巢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