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人生态度(不孝有五不是三)

青谈《孟子》73 不孝有五不是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孟子的人生态度?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孟子的人生态度(不孝有五不是三)

孟子的人生态度

青谈《孟子》73 不孝有五不是三?

打工人,就点击关注打工人写的“青谈阔论”。

这一节,基于公都子对匡章的评价,孟子总结了不孝有五:

1.啃老不孝

2.赌博不孝

3.有老婆没爹妈不孝

4.丢爹妈的脸不孝

5.打架给父母带来无妄之灾不孝。

这一章里,提到这个匡章,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在当时,应该很有名,他是齐国名将,至少战功如下:

1.前334年,桑丘之战,击败商鞅变法后,攻破楚国的余威的秦军,

2.前314年,燕国内乱,帅齐军攻破燕国,

3.前301年,垂沙之战,匡章领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楚,相持半年,大胜。

4.前298年,匡章再之率领三国联军攻打秦国。 相持三年,攻入函谷关,秦国割地求和。

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厉害的战将,怎么就让“通国”也就是全国人民觉得不孝呢?

通过对话,我们可以理解到,匡章当时应该是单身狗一个。和父母也有矛盾,妻子孩子都被他赶着了。

孟子为此找到了一些他的理由:

1.匡章父子反目,是因为用待朋友的方法,对待了父母。文中用的是“责善”,猜可能是辩论或者争论,磨砺想法吧。这种方法,对朋友之间的提高是有帮助的,但是对父子关系伤害很大。为啥,代沟嘛。

2. 因为和父亲关系搞不好,所以把老婆孩子都赶走了,并且不再娶与养。这点其实我觉得还挺奇怪的,不明就里。

当年吴起在鲁国,魏国和楚国,为了建立功勋,爹妈,老婆孩子也都不要了。

其他的大咖客卿,也多是背井离乡,可能孟子当年也是这样去齐国求职的吧。

青谈阔论:

在社会关系快速变化的战国时期,一方面,重视血亲关系的宗法文化还在,一方面,基于现实的个人发展需求,背井离乡也是现实所迫。

立志建功立业的士族,应该有很多无奈吧。

原文: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

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而已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