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用手机怎么做(终于进化成了看不懂的样子)
文丨折舟
对当代互联网人来说,如果有哪天的冲浪没有玩梗,或者见到别人玩梗,或者看到别人传播梗图,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说最近十年的互联网文化相比之前有什么大的创造,meme(模因,也就是梗的学术用法)一定是其中之一。
不论是十年前风靡一时的暴走漫画,或者是在政治正确风潮下应运而生的没品图,再到看图配字的日式冷幽默,视觉文化一方面在向特效技术的方面猪突猛进,在另一个方面取代了语言成为更通用的符号货币,塑造互联网民们的共识。
比如,你可以不用认识尼克杨,甚至也可以不看一眼NBA,但那个黑人问号的表情包,一定在某个时刻主宰过你的社交软件。
全世界不分国籍,不分地区的网友们,都不约而同地用它来表达“wtf?”
哪怕是一个部落里的原始人,看到这张图片,也有一定的概率能够get到其在互联网中的涵义——毕竟,解读图像是人类自然的能力之一,正是这种解读能力,使得“meme”的存在得以可能。
(老司机们无需解释立刻就能理解的meme,图片来自微博博主“今日memes”)
而正是解读背后的共识,一直是模因能够广泛传播的核心原因。“日式冷幽默”的大火就是最好的佐证之一。
拿这张图举例,一次偶然抓拍的偶然趣味通过文字有了“路过的小姐姐因为没有捡猫因而被猫暴打”故事,而“在路上捡到猫猫”和“猫都是傲娇的”作为一种隐而不发的潜台词,决定了它的喜剧效果。
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隐而不发的部分:它的趣味性,就在于能够通达背后背景人之间的默契对笑,这种对笑,这种不显露的默契,悄无声息之间以“能不能get到笑点”的形式重新归纳它的用户,以一种知识性的壁垒构筑区隔。
正如我们都熟知的那样,区隔是最好的传染催化剂,我们消费的各类商品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区别,正是我们内心发乎本能般的“想要不同”导致的,穿更潮的鞋,更贵的衣服,开更稀少的跑车,更复杂的名表,无外乎是。
而拥有信息的不同,自然也在其中。
上面那个图片,如果这个故事直白地被讲述,那就只是一个无聊的故事。
而如果被解读,那其中内涵的趣味,也会迅速消弭,转而形成一种“你居然在解读笑话?”
“不会就你懂吧”“你不解释我都发现不了呢”的揶揄。像下面这样
(解读笑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跟想象中的共同群体对话,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完成一件事:巩固共同体。很多梗是官方那个也乐于引用的,比如岩手县盛岡市就用“日式冷幽默”的风格出了一次圈,达到了很多大砸经费的地方政府都梦寐以求的效果。
这种信息的拥有感,使得“梗”好像商品一样,有了被消费的可能;也让它们像商品一样有了反过来控制人行为的可能。
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某个梗的出现完全没头没脑,抖音上的“神曲”,一些电视剧的片段,动画里的人物台词,都会倏忽如流星崛起再滑落。
“华强买瓜”“两只老虎爱跳舞”“代号穿山甲”,你没法在任何程度上解释它们的爆火,信息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培养信徒,再以超乎想象的方式传播。
最终,玩梗的乐子人在别人眼里,就像自顾自念着莫名其妙咒语的原始部落的野人。我们往往称不分场合玩梗的乐子人为魔怔人也是这个原因。
“meme”,作为一种转移自生物学基因的概念,被发明出来就是为了提醒人们,我们对于一些传播的东西并不想自己以为的那样占据主动,而且正相反的是,一些更简单更粗暴,更难解释的梗轻而易举的摆脱了所有理智,大肆传播,人类的大脑就真的只像一个用以传播信号的机器,不再有任何主体性的尊严。
可能是为了拨乱反正,也可能是不断进化的meme终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一种全新的meme类型出现了,它完全拒绝解读的共识性,涵义晦涩,和文字搭配也似乎难以匹配,
就像下面这样(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慎点)
好像它在试图传递什么东西,但是毫无关联的信息铰接在一起,难以自洽地得出任何讯息,但如果说不能精确传递信息的图片只是一团乱码,这张图片却又能唤起种种不详的情绪。混乱、感伤、恐惧,脱离了文字依旧应召而生,meme在此处像是完成了终极进化的怪物,以一种无法被理解的方式控制人的潜意识。
这种风格的meme,被称为“wiredcore meme”,也就是“怪核模因”。
如果各位有印象,我们之前有过一篇文章分析各类新怪谈的创作是如何革新用户的恐怖体验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最为恐怖的式,往往发生在不能言说、理智短路的地方。
有一种被称为“liminal space”的美学风格,也是在近似理念的指导下创作的,用熟悉的空间营造陌生可怖的奇异体验。
(和“怪核模因”可以称为近亲)
“怪核模因”的诞生,就可以看作是基于模因创作模式的小型怪谈。“梗图”里总有各种各样为人类私自占有的意义这一默认设定在“怪核模因”创作过程中被无情嘲弄,这才是它们看起来如此诡异的原因。
就像在科幻小说里的经典设定一样,为人造的物超出人类的经验和想象,成为一个威胁。怪核模因唤醒的也就是这种经验的一种,它时不时提醒着一切热衷于玩梗的乐子人网友们,梗也可以驱使人类向着给非理性的方向前进,而在理智拉响警铃的地方,人类才能缓缓记起无数前辈们血泪汇总得出的忠告
“玩梗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