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三孔有哪三孔(曲阜的三孔)

2022年10月1日,驱车12小时,走走停停,人困马乏,总算到了曲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曲阜三孔有哪三孔?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曲阜三孔有哪三孔(曲阜的三孔)

曲阜三孔有哪三孔

2022年10月1日,驱车12小时,走走停停,人困马乏,总算到了曲阜。

萌生去曲阜的念头,是为了儿子可以多少沾染些文气,在他这个年龄,人文的熏陶似乎比直接感受世界来得更有价值些。不都说孔子是天下读书人的祖师爷么,如果能在入学的阶段来实地拜谒一下,或许能对孩子的启蒙有所帮助。可惜,因为疫情,儿子无法成行了,倒是尚在垂髫年纪的小女被携带至此。

曲阜是一座笼罩在青色烟尘中的城,在苏州住久了,去哪里总感觉别的城市“乱乱的”,缺乏规划,杂乱无章。看来孔子的曾在,并没能延续一座城群体的“算力”。曲阜在孔子诞辰2573千年之后,慢慢隐匿在了现代文明之中,倘若她不是行将前往的“三孔”所在,或许很多人一生都不会踏足这座城。延续与传承,是个大问题,“三孔”做到了,但也只有“三孔”做到了。

三孔,就是孔庙,孔府,孔林。当我回来和儿子讲述起这“三孔”时,我突然意识到,也许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便已经幻化在这“三孔”之中。

孔庙,是文化与教育的象征,人活着,终生学习很重要。孔子首倡了有教无类,可照我说,“有学无类”更重要。孔庙在浩瀚千年经历了两次劫难,一次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次是文化大革命。这是儒家思想,遭遇了其他思潮冲击的佐证。可无论哪种思潮,作为学问的一种,不该被比较学习,兼容并蓄么?既然教育不分对象,那么学问又何必分出三六九等。宇宙的规律,作为终极的戒尺,一定会以时间为刻度,给真理以验证。

孔庙大气肃穆,说它大气,是一切地上物在7400平米上从容的矗立着,工整,简洁,对仗。说它肃穆,是那郁郁葱葱的松柏,百年参天,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但历代王权留下的那些斑驳疏离的碑文,却并没给我留下太多震撼,我只是好奇于当年的能工巧匠如何将硕大的碑体移到赑屃石身之上,鄙夷其定然耗费了极大的民力。据说其中最甚者,是康熙御赐的那块采石于石景山的碑刻,一路从北京运送到此。虽然不知道传说真假,可还真的应了那句话:“功过自有后人评说”。至于评说的对不对,除了当事人,又有谁真正在乎呢,在不在乎又能如何呢?

孔庙作为遗世不多古建筑,除了我们熟知的榫卯结构,勾心斗角,三路布局,九进院落之外,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些空间的“留白”和建筑的“华而不实”。

“留白”给了人以空间感,让人感受到了“大”而为“美”的意境,但宽阔巍峨却并不具备任何生产意义的建筑,仅仅是用来“象征”令我觉得有些可惜。只能说我们的先人从不吝啬在这些资源,比如土地,建筑,对贤者给予极大的礼遇。这里或许有发自内心的信仰,或许会有充满政治算计的诡谲,但无论如何,总让我感觉到浓厚的“现实主义”,也就是一切意识价值都终将用现实祭祀去标定。或许是这种“正激励”调动了人性中最顽强的生存动机,让民族得以绵延至今。

木匾,碑文,石刻,经书,竹简,画扇,文字作为一切“景”的点睛,无处不在,这与彰显皇权的陵寝和宫殿有不同,文字带来的美,体现了先人内在的细腻和对文字审美的高度,令人心旷神怡,舒适平静。士大夫“向内求”的功力不寻常可能来自于文字的深厚沉淀,因为只有文字的博大精深,才能将思想,心理,情绪精准的勾勒,传递,从而捕捉到更完整,更深层的人性,渐渐地,扒拉灵魂这门手艺,就成了中国人情社会里最无上的神技。

只是在老槐树下发愣的我,总是担心如此强大的“路径依赖”会不会妨碍了十几亿颗脑袋“向外求”的探索之路?譬如孔庙之上,夜空之中的繁星点点,浩瀚宇宙。

孔府,是孔子后人配享的居所,据说只有嫡长子这一支,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直到77代嫡长孙孔德成离开大陆。在我看来,孔府便是“家”的寓意,除了学习,家庭便是中国人的第二件头等大事。

比起孔庙,孔府多了些烟火气,多是一些经历不同年代的生活设施和陈设。孔家,以“道”传家,历经千载,无论王权如何更迭,他们不迈出曲阜一步,也不逾越本分一步,才能做到经久不衰,这的确很令人深省。

孔府的“私设公堂”是个容易记住的地方。据说在曲阜当地也有县令,但县令通常只管小事,每逢大事,或者孔家主动承揽的事务,都在孔府的公堂上了断,这算是封建帝皇给孔家的特权。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凌驾于芸芸众生恐怕就是很多读书人的一生所求,内心暗示。至少读书人的典范,孔家府上的这座公堂便是前车之鉴。对照周恩来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下立判。而在和平年代,家国须臾无虞的年头,一代代人为什么读书,又以何传家?

孔府另一个令我难忘的地方是“外室”给“内室”提供水源的设施,一个砌入墙内的方形石槽,内部做成了斜坡,便于家仆将水倒入后通过一个“人”字型水道自动分流到墙后。这种设计可以让砖墙阻隔墙内外的视线,因为男女授受不亲。而"男女授受不清"这几个字,也就定义了古代很多男女的人生。现在想想,比起现实中的王权,霸权,思想才是最深远,最强大的权力。如果人不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想,那么或许我们只是其他思想的提线木偶罢了。当然,不能忘记,宇宙规律才是万法之宗,有时候当一个民族过于专注“人堆里那点事儿”的时候,也很容易忽视了更本质,更强大的物理规律,为何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社会,没能出现哥白尼和伽利略?

孔林,也就是孔陵,三孔的最后一站,也是孔子族人生命的最后一站,孔子后人的陵寝。里面坟碑林立,所以叫孔林吧?孔林足足200万平方米,绿树常青,没有一般陵园那般局促和阴森,可见阴森的从来不是陵墓,只是人的感受而已。人们觉得,孔子一脉,哪怕是埋人的坟冢,也透着正气与祥和,并不令人生畏。而我不觉得孔林不仅仅是埋葬遗骸的地方,它寓意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孔林”,它是人一生归处,不仅仅安放躯体,也安放我们的灵魂,人生的意义。

从孔林返程的路上,林前村道路两边是沿街叫卖的商贩,从商铺陈设和居民的面貌看,大家过得可能既不宽裕也不讲究,而唯一的公厕,更是一言难尽。想起很多年前,在德国短暂停留的日子,似乎所到之处,虽朴实无华但格外干净。这不由得令人感慨,已经是2022年的今天,孔子故里,儒家起源的曲阜,三孔的气势恢宏与庄严肃穆与街景的残破杂乱,卫生堪忧形成了鲜明对比。《后汉书》写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怎么扫了千年,还没把这一屋扫完呢?

人生而为人无法选择,但余下的学习,家庭,入土总算是我们能把握的。孔庙,孔府与孔林,就这么诠释了孔子族人的一生,也算是对我的一点点启示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