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怎么做最合格(培养一个正厅级公务员)
文/米糖
三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一代人的绽放,12年寒窗苦读又拿什么超越呢?
考公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公务员拥有稳定、薪资待遇高、社会地位高等优势,不过众多优势下也有个不可忽视的劣势,那就是晋升空间有限。
公务员晋升条件非常高,很多人上岗是这个职位,退休依旧是这个职位,一干就是一辈子,毫无工作激情。
公务员晋升如此难,可想而知晋升到最高级别正厅级有多难。
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家庭,通过这个真实案例,让大众知道普通家庭培养一个正厅级公务员需要几步。
培养一个“正厅级公务员”要几步?
大致总结一下,该网友分享的家庭成员工作经历。
“太爷爷辈家徒四壁,爷爷在那样贫寒的家庭中,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开启了人生的副本。
家里的两个孩子都非常整齐,二奶奶考上了北京工业学院,也就是如今的北京理工大学。
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是农村大学生的奶奶,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也就是如今的华中科技大学。
因为工作的调动,爷爷和奶奶下贫困县工作,爸爸也是在贫困县出生的,但受家庭影响,考上了奶奶的母校华中工学院,姑姑考上了南开大学,就此跳出了县城,走进了城市。
时过境迁,勤勤恳恳工作的爷爷奶奶也得以晋升,爷爷成为政府办公厅副处长、奶奶提拔为行署副专员。
到此该家庭,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从底层迈入了中层。
有了中层的底蕴,到了父辈,一路从主任科员、到办公厅级主任科员只用了16年的时间。”
从这段真实的分享能看出来,这是三代人的努力,才培养了一个厅级公务员,三代人中没有一人拖后腿,全是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
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12年寒窗苦读?“寒门难出贵子”言论的喧嚣尘上,无论是高考状元,还是985名校学生,都以中层家庭孩子为主,这让普通人时常感叹命运不公,也怒斥如今的社会,让矜矜业业读书的学子没有出头之路。
通过上述真实案例,我们知道,中层甚至高层家庭,也是从底层过来的,几代人一刻不敢松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凭什么就被一个人十二年寒窗苦读追赶上呢?
现实就是如此,中层家庭出来的孩子,受学习氛围、学习习惯、学习意识、精气神等因素影响,在考公、考研等遴选考试方面更有优势,他们更容易成才,成为领域内的精英。
而经过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一朝考上名校,也是能改变人生的,就像上述网友评论区就有这样一个评论。
“我们这有一个真正的农村娃出身,本科考上清华,本硕博连读,39岁已经实现副厅级别公务员了。”
可想而知,从农村走进清华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又从清华考上公务员,到达副厅级别,吃了多少苦。
所以,寒窗苦读12年的学子,很难追赶上几代人努力的中层家庭,但是难不代表不能,还是要看个人能力。
而普通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想要快速晋升,“选调生”是最简便的一条路。
专属于名校生的公务员VIP之路
所谓选调生就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各高校挑选品学兼优的本科以上应急毕业生,作为预备干部,下基层工作2-3年。
为什么说选调生是为名校生专门打造的通道呢?因为选调生主要从下面34所名校挑选学生,包括清华、北大、浙大等名校。
并非所有名校毕业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选调生,成绩优异是最基本要求,还需要党员身份,除此之外,在校期间还要有获奖经历,或者是国家级别学生干部。
这些硬性要求都过关了,选调生还有严格的政审要求,需要较高的道德品质,大学四年不能有任何不能有记过处分,不能有挂科记录,否则就无缘选调生选拔。
要求高,晋升快,在基层工作一两年,回到政府机关单位,就能迅速成为主任科员,像上述39岁晋升为厅级干部的,80%走的都是选调生路线。
总而言之,普通家庭学生无法与中产家庭相比,但是自身硬实力过关,还是有机会成为厅级公务员的。
今日话题:
看过上述真实案例,你有什么感受?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