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秋电影免费完整(一代电影宗师郑正秋)

郑少秋电影免费完整(一代电影宗师郑正秋)(1)

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在《三亚日报》“影音”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中国电影史上每一代的代表导演,简要阐述其生平和作品。现将文章整理转载于个人头条号,供电影爱好者或研究者作为入门资料。

文|陈令孤

1935年7月16日,中国第一代具有思想追求的电影人郑正秋去世,著名作家田汉亲笔题写挽联:

早岁代民鸣,每弦管繁急,议论风生,胸中常有兴亡感;谁人抒国难,正火热水深,老成凋谢,身后惟留兰桂香。

出殡那天,“电影皇后”胡蝶、《渔光曲》导演蔡楚生等名人亲扶灵枢,为这位一代电影宗师做最后送别。

从“代民鸣”到“留兰桂香”,郑正秋以自己的“社会片”教化了民众,发展了电影艺术,培育了影人,他在电影史上所开创的很多个“第一”,至今仍震撼如初。

从戏剧到电影

早期从事电影行业的人员,很多是从戏曲、话剧(早期叫“文明戏”)等其它种类艺术转行过来,尤其是戏剧,与电影有着紧密的联系,郑正秋的经历便是如此。

他祖籍广东省潮阳县,1889年1月25日出生于上海,原名郑伯常。14岁时因为和同学一起向学校请愿禁止体罚,被父亲认为是目无尊长,遂退学,回家帮忙料理旅馆的生意。但是郑正秋对做生意兴趣不大,而是爱上了戏曲,一有时间便浸泡在剧院里,和当时的名角混得很熟。

戏看得多了,也便有了自己的想法,1910年,他以“正秋”为笔名,在鼓吹革命的《民呼》《民立》等报刊上发表戏剧评论文章,提倡新剧,改革旧剧,甚至不畏强权,对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演出也喝倒彩。

他的求新的态度得到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赏识,邀请其出任《民立》报戏剧副刊主编,和章士钊共事,还目睹过孙中山的风采。期间,他还建立剧团,编写剧本,亲自登台演出。他的新民剧社所演出的家庭伦理戏,在上海滩颇为知名,就像现在的“婆媳电视剧”特别火一样。

所以,郑正秋最早是作为一个带有愤青色彩的“剧评人”的身份走上艺术道路的,而他所提出的“戏剧必须是改革社会、教化群众的工具”的观点,也在此后延伸到对电影的态度上。

1913年,郑正秋和好朋友张石川联合成立了新民公司,承包了亚细亚影戏公司(一个美国商人在华投资经营的电影公司)的拍片业务。郑正秋以自己家乡潮州地区买卖婚姻的习俗为题材,写了剧本《难夫难妻》,讲述一对互不相识的男女,在媒人的撮合下,经过各种繁文缛节,直到最后被送入洞房。

所以,这部戏又名《洞房花烛》。

郑少秋电影免费完整(一代电影宗师郑正秋)(2)

在具体拍摄过程中,郑正秋负责指导演员的表情,张石川负责机器的位置。这部短片成为中国最早的故事片。之前,所谓中国电影都是直接摄录戏曲片段或景物,主观创作的成分较少,而《难夫难妻》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编剧”开始进入创作流程,在电影史上具有拓荒的重要意义。

但是这部戏拍成后,郑正秋和张石川发生了分歧,他便脱离了电影,重新回到戏剧行业,这一离开就是10年。

“孤儿救祖”,电影救市

1920年前后,由于北洋政府的压制和“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侵略者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资本家不再热心实业生产,而是进行土地、公债等投机事业。1922年,张石川投机的股票交易失败,他预示到电影行业必将发达,有利可图,便和老友郑正秋等人一起成立了明星公司。

一开始,郑正秋想要拍摄教化社会的长片正剧,但张石川认为公司建立之初,应该拍摄投合观众趣味的影片,以尽快取得收益。由于张石川是公司的主导,郑正秋只好让步,为公司编写了几部滑稽喜剧短片。但观众看多了这类影片也就腻了,公司经营遇到危机,于是重新回来考虑拍摄郑正秋所说的长片正剧。

1923年,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上映。影片讲述一个富翁的儿子不幸身亡,留下刚过门的媳妇。富翁的侄子为了侵占家产,掩盖兄嫂怀孕之事,设计把她赶出家门。媳妇回到娘家,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最终得以与祖父相认,一家团聚。郑正秋的儿子郑小秋在影片中扮演孤儿。

郑正秋将传统封建道德和教育改良的思想结合起来,再加上剧情的跌宕起伏,很受欢迎。影片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上映两天就在上海家喻户晓,大家争相观看,其声誉超过了所有的外国影片。此后又在南京、天津、汉口等地连映六七个月。

郑少秋电影免费完整(一代电影宗师郑正秋)(3)

《孤儿救祖记》让明星公司的经营获得生机,开始投资更换设备、新建摄影场,并增招外股,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首屈一指的电影公司。

同时,这部影片的成功,还刺激了电影市场的发展,一大批投机家看到了电影行业的商机,纷纷投资成立影视公司,使中国电影出现了第一次大繁荣。

《孤儿救祖记》开辟了“社会片”的创作风潮,此后,郑正秋又写了很多这类题材,并更多地关注中国妇女在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悲惨命运,如《玉梨魂》《盲孤女》等,这些影片大多由张石川任导演。

1926年后,郑正秋自己也开始做导演,自编自导了《一个小工人》《小情人》等片,同时仍继续为公司撰写剧本,其中就包括《火烧红莲寺》这样轰动并引领一时的武侠商业片。

《姊妹花》创巅峰

进入1930年代后,随着“左翼”文化运动的兴起,批判现实和民族救亡成为文艺创作的主题,明星公司也顺势而行,聘请了一批“左翼”作家进入公司担任编剧。作为旧思想代表人物的郑正秋,面对这些社会变化,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933年,他把自己的三幕舞台剧《贵人与犯人》改编成电影《姊妹花》,讲述一对孪生姐妹,自幼因家庭变故骨肉分离,长大后,姐姐嫁给村里的木匠,妹妹做了军阀的姨太太。后来,当她们相遇的时候,发生了一系列颇具戏剧性的事件。郑正秋通过这种对立叙事批判来贫富差距的社会现象,体现出写实主义分割。

片中,“电影皇后”胡蝶一人分饰两角,成功地演绎了两个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影片上映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首轮连映60多天,票房收入高达20多万元,“打破了远东中外一切影片的纪录”。

郑少秋电影免费完整(一代电影宗师郑正秋)(4)

可惜的是,两年后(1935年),郑正秋因病去世,享年46岁。

郑正秋所处的正是中国新旧交替的时代,体现在他身上也便有了很多矛盾性。他沉溺于时髦的话剧和电影艺术,同时还始终保持着吸鸦片的习惯;虽然提倡改革,但作品又充满了旧文人的酸腐习气。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典型的“好好先生”,人情世故非常练达,左右逢源。他一手培养了女明星胡蝶,也是他最喜欢的演员。胡蝶一直把郑正秋视为恩师,在郑正秋生病的时候,常在旁边照顾。郑正秋去世后,她甚至买下了他的房子,搬进去住。此外,郑正秋还收比自己小18岁的老乡蔡楚生为徒,悉心调教,协助他拍摄影片,培养了这位中国“第二代”导演的佼佼者,也算是师门有后。

郑少秋电影免费完整(一代电影宗师郑正秋)(5)

郑正秋一生所编剧的作品远远多于他导演的作品,可以说他的剧作家身份要重于导演身份。他立足生活、融教化于娱乐的创作诉求,开启了民族电影的先河,对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成熟起了重要作用。

单凭《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姊妹花》这三部电影,就足以奠定他在影史上的鼻祖地位。这三部电影之间分别相隔10年左右,也恰好对应了他创作生涯的开端、发展和高潮。

正是这个瘦小的颇具书生气的“老夫子”,不但“代民鸣”,而且“代电影鸣”,是当之无愧的一代电影宗师。

(首发于《三亚日报》2013.11.03)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