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个阅读者(一个好的阅读者应该是怎样的)
变化是如今阅读的特点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考查目标的语文中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核心是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语文高考的阅读量每年在递增,正在向“万字”级挺进;另一个风向标是“学的不考,考的不学”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注重考查阅读思维和理解能力,真正的阅读能力,学生单纯靠刷题无法取得高分还有个变化是语文部编教材将“一统天下”,2019年已经全面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如何培养一个阅读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何培养一个阅读者
变化是如今阅读的特点。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考查目标的语文中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核心是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语文高考的阅读量每年在递增,正在向“万字”级挺进;另一个风向标是“学的不考,考的不学”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注重考查阅读思维和理解能力,真正的阅读能力,学生单纯靠刷题无法取得高分。还有个变化是语文部编教材将“一统天下”,2019年已经全面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当我们在谈论这些变化时,其实还不够,我们还要回归到阅读本身,阅读者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考试或者教材上。因为阅读能力不仅是考试技能,还是一个人的生活技能和素养品性,是一个人应对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时代的“终身能力”,更是我们为自己建立的人生“避难所”(毛姆语)。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论是学校阅读,还是家庭阅读,都要回归阅读的真正价值和意义,重塑阅读教育理念,从人的角度,思考如何培养优秀的、积极的终身阅读者。如果这样思考的话,就会豁然开朗,从狭隘的考试观走出来,回归阅读本质,彰显阅读价值。
一名好的读者,势必将阅读作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如果几天不阅读,感觉仿佛失去了什么。正像黄庭坚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有人从“我者”的角度解释这句话:喜欢读书的人,如果几天不读书的话,自己会感到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还有从“他者”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林语堂将这句话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热爱阅读的人不仅自己欢欣,让人家也欢欣。
阅读,不会让我们立马改变人生,有时甚至不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但一定会使我们内心变得丰富和超然。作家谢有顺说过:“因为生活的宽度广度,延展的界限,决定着人生的质量。读一本书,似乎令自己经历了别人的人生,感受自己没有感受过的体验,当把许多种人生叠加之后,自己也会变得有厚度,就显得比人家活得更多,更超越了,而不再局限于互相去比活得好还是不好。”
好的读者是积极主动的,具有敏锐的嗅觉,知道哪儿有“书香”,哪儿有好的书,会千方百计觅好书:书展、书店、图书馆,甚至别人的书柜……对于他们来说,觅到一本好书,就像邂逅心目中的那个“他”或“她”,是怦怦心跳、一见钟情的感觉。积极主动的读者不仅主动地找书,还会主动地找时间阅读,断然不会抱怨时间太少、工作太忙、压力太大、人生太短。
好的读者不仅“觅书”积极,阅读时大脑也在积极思考,正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句话曾说:“如果读一本书,从头到尾你都能读明白,作者只是把你们共同知道的东西表达了出来,那么,对于你而言,阅读这本书只是让你获得了一些资讯,并没有增进你的理解力。”这种阅读会给你带来幻觉和迷药,你以为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你只是知道了更多的资讯,理解力并没有提高。这种阅读只是“目光阅读”,读者只是扫描文字,目光从左到右,完成“阅读量”而已。
积极的阅读是“思维阅读”,是一种分析阅读。阅读者一直在思考,运用策略和思维,与文本进行互动和对话,不断地添加个人思考、生活经验和困顿疑问,将一本书越读越“厚”,如同往一堆篝火中添加柴火,火焰喷腾,火星四溅,照亮漆黑夜空。《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阅读第三个层次是分析阅读,是全盘阅读、完整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它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重在追寻理解。
好的阅读者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者”,总是提问自己:看懂文本了吗?文本意思与我理解的意思有何区别?文章到底要表达何种意思?正是在不断地自我发问中,读者才会读出“应有之义”和“弦外之音”。当遇到阅读拦路虎时,好的读者是会“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调适和调整阅读方法及策略,直到理解和明白文本。
正因为是积极的阅读者,还会不断联想、联系、猜测、推理、提问和想象。在看到书名或标题,甚至看到图片时,会下意识地预测或猜测。在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邂逅“场景生词”,在文本中具有独特的含义,积极的读者会通过语境猜测“弦外之音”。
如今是“书籍泛滥但阅读饥荒”的时代,缺的不是书籍,而是读者——好的读者。好的读者一定不仅会选择一本好书,更会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知道哪些部分要深入地阅读,慢慢品味和咀嚼,哪些部分要快读,浏览即可;有时甚至是略读,浮光掠影,在不同的阅读方法间出入自如,左右逢源。
“选择”还体现在侧重点和关注点。在阅读叙述性文本时,读者所关注的重点是人物、背景以及冲突。读懂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脉理,也就会豁然开朗。当读者面前是一本非连续性文本时,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要经常回顾、总结读到了什么,哪些信息是关键的,给予自己何种启发。
好的读者正是在不断地尝试、选择和甄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密码和图谱,但这一定是有前提的:时间的酿造、方法的塑造和意志的锻造。当我们将学生培养成“好的读者”,关注阅读方法、习惯和思维时,所有阅读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作者单位: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20日第9版
作者:郑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