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存的汉城墙(瓮城在外的神策门)

南京明城墙有十三座老城门,最北端的神策门是唯一一座将瓮城设立在外城的城门。

​​ 神策门(又叫得胜门、和平门)位于南京城北,坐南朝北。它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内城门之一、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一座外瓮城。它的城门在里面,瓮城在外面。这和中华门等城门的瓮城正好相反。该门1928年(民国十七年)改名和平门,门额由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胡汉民1929年题写。

残存的汉城墙(瓮城在外的神策门)(1)

现在的城门门额题字是胡汉民手迹。

相传,南京建城的主事者是著名军师刘伯温。传说此人有天眼,能呼风唤雨,未卜先知。明故宫(宫城)便是他选址所建,城墙也是他制定的规划,13座内城门,则是他按照天上星宿“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的布局所设。按照七星布局,神策门属于“北斗七星”的第七星——“摇光”,斗柄第一颗。 ​一些史料记载中,摇光又称“破军”,和军事有关。而“神策”一名,据说是因为此处为明朝禁军“神策卫”的驻地。

残存的汉城墙(瓮城在外的神策门)(2)

古时候,把环境、城市等规划叫“堪舆”。

神策门采用了外瓮城的结构。瓮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果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在明代建造京师南京内城城墙以前,历朝历代中国传统瓮城的形制是将其设于主城门外,也就是外瓮城结构。而明代京师南京城墙在修建过程中则普遍将瓮城设于城门内,称为内瓮城,就像明代聚宝门(现中华门)一样。唯独神策门依然采用了古老的外瓮城结构,因此它也成为了十三座城门中结构最独特的。

残存的汉城墙(瓮城在外的神策门)(3)

这是中华门瓮城,也是南京城墙典型的内瓮城。

残存的汉城墙(瓮城在外的神策门)(4)

这是神策门外瓮城西侧,而双门洞设计也是军师刘伯温的杰作,这在十三座城门中也是唯一​

残存的汉城墙(瓮城在外的神策门)(5)

这是神策门的外瓮城。

残存的汉城墙(瓮城在外的神策门)(6)

外瓮城西侧,双门洞设计也是军师刘伯温的杰作,在老城门中也是唯一的。

​ 神策门处建造外瓮城主要是最大程度利用险峻的山势,明城墙在建造过程中力求“地尽其险”,专走山势险要之处。所以,依山而建的神策门,如果把瓮城建在城门内,反而会把小山包在城门和瓮城之外,这对于防守进攻是很不利的,明太祖朱元璋才将神策门的瓮城设计建在了城门外面。

残存的汉城墙(瓮城在外的神策门)(7)

这是神策门内城。

根据明史记载,神策门出入城门要经左右两个门洞,平时只开一个门,急时酌情开一洞,它充分体现了明太祖朱元璋因地制宜,在不同地段、不同环境条件下采取不同方法的筑城思想。神策门在军事防守上地位相当重要。

残存的汉城墙(瓮城在外的神策门)(8)

双门洞设计别具匠心,特别实用。​

太平天国初期,清军的第一次攻城发生在神策门,太平军的张继赓几次谋反,结果被捉,他的同谋就伙同清军准备里应外合攻入神策门。但是,太平军及时组织防守,用大型木桩和铁链加固神策门的防御工事。清军只得撤退,并在撤退之前,将神策门外的一条商业街付之一炬。

神策门的没落则是伴随着太平天国末期整个天京城的失陷,清军先从太平门附近攻入,然后兵分几路,其中有一路就沿城墙打到了神策门,最后神策门在内外两路清军的夹击下被攻陷。

残存的汉城墙(瓮城在外的神策门)(9)

神策门内城保存完整,马道上还留有很多品相完整的老城砖。

神策门虽是军事要塞,但由于地处荒僻,少有人烟。明、清、民国时期基本闭而不用。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将得胜门改名为“和平门”,并在和平门内设美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油库。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将和平门外瓮城培土建成日军汽油库。1956年解放后,南京军区接管此处,仍沿用作油库,禁止百姓参观;直到改革开放后的2001年,南京军区将和平门油库归还南京市,南京市人民政府将和平门开辟为和平门公园,和平门同时也跟南京明代城墙一样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