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时候思想有多开放 盛唐的最后一丝幽香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一千多年前,

陶渊明如此表达对一位美人的朝思暮想。

不待诗人化身,

美人们早已将云霞萦于衣领之上,

从领巾到云肩,

那些美好的饰物如云卷霞舒,

衬托着明月般的容颜。

盛唐的最后一丝幽香,留在了一条领巾上。

那是一个清爽宜人的午后。在水晶凉殿中,琴师贺怀智的琵琶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玄宗正与亲王对弈,杨贵妃在一旁观棋。忽有清风徐来,贵妃的领巾,竟被拂起,飘飘忽忽,落在了贺怀智的头上。

当时只道是寻常。

盛唐的时候思想有多开放 盛唐的最后一丝幽香(1)

唐·李思训《明皇幸蜀图》

此后经年,边关反了,长安破了,贵妃香消玉殒,明皇狼狈入蜀。当生命中一切宏大和动荡悉数尘埃落定后,古稀之年的唐玄宗回到长安,枯坐在记忆的尘埃里。同样老朽的贺怀智来觐见他了,他颤颤巍巍地献上一个老旧的锦囊,里面是一块幞头巾,那正是当年贵妃领巾曾经覆过的。

巾上,唐玄宗闻到了瑞龙脑的香氛,那是交趾国进献的稀罕香料,他曾赠予贵妃十枚。

在这个记载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为那经久不息的瑞龙脑香而迷醉,亦可为那轻盈如雪的领巾而注目。

领巾,是古代护领之物,以一布帛绕于肩领部,可防风增暖,护领保洁,亦可为美之点缀,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衣饰。其起源较早,西汉扬雄的《方言》中有“被巾”一词,东晋郭璞注称为“妇人领巾”。三国时编撰的百科辞典《广雅》中提到的“绕袊”,或许也是领巾的一种形式。在《北齐校书图》中,可清晰看见侍女所佩巾帛即为领巾,它的形制较为短小简洁,以长方形为主,佩戴方式与今日小长方巾类似,大抵是包围肩领部后再打结,余端自然下垂,宛若蝴蝶;也有将领巾从胸前绕至肩背,两端直接垂于后背的,如河南偃师北魏柒华墓舞蹈俑。也正由于领巾的佩戴方式较为简单,容易脱落,杨贵妃的领巾才会被风吹起,飘拂到贺怀智的幞头上,留下那一抹香氛。

盛唐的时候思想有多开放 盛唐的最后一丝幽香(2)

北齐·杨子华《校书图》中侍女的领巾

早期在绘画和雕塑中出现戴领巾的,多为侍女、女仆等地位较低的女子,领巾也较为朴素。当领巾之风渐渐熏染至簪缨世族之家,其装饰意味也便更加浓重。豪华版领巾的材质多选择轻软绵柔的丝织物,如吐鲁番文书的《唐质库帐历》中,记载有“绯罗领巾”“白小绫领巾”,便可见其材质之精。更有唐代诗人王贞白诗为证:“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火鼠布是传说中以南方异兽火鼠皮毛所制,经火不焚,又称“火浣布”,冰蚕是一种在冰雪中作茧的神奇蚕类,它吐的丝据说五彩纷呈,火鼠布、冰蚕丝都是极为罕见稀有的布料,以之为领巾,可想见那领上的一抹霞色绚丽了。除了选料讲究,爱美者还会在领巾上装饰明珠。当然,最诱人的是领巾上的香氛了。因为领巾往往与佩戴它的佳人耳鬓厮磨,佳人身上的香味渐渐地也浸染在领巾上,闻香识美人,最是旖旎。

除了点缀装饰之外,领巾还有一等文雅妙用,便是求字乞诗。领巾为随身之物,又多为素绢,请诗人墨客留墨宝于其上,既便捷,亦有传情之意。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便有这么一桩轶事,据北宋何薳所撰的《春渚纪闻》说,苏东坡在黄州时,每逢宴会酒酣,往往不惜笔墨予人,有时也在营妓侍者的裙带、团扇上题字作画。有一位叫李琪的营妓,聪慧且知书达理,苏东坡很是喜欢她,但不知为何并未赠她墨宝。直到苏东坡要离开黄州了,在饯行宴上,李琪敬酒再拜,取下领巾,请东坡题诗。这时东坡想了良久,才写道:“东坡七岁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写了这两句,东坡便抛下笔,和客人笑谈去了。李琪再次请他把诗写完,他大笑,继续写道:“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于是满座击节称赞。

盛唐的时候思想有多开放 盛唐的最后一丝幽香(3)

东坡墨迹

散发着墨香和诗情的领巾,想必将在李琪此后的岁岁月月里珍藏,与贺怀智的收藏一样,是对那如梦往昔的系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