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刘世锦(刘世锦杀富济贫)

大梁刘世锦(刘世锦杀富济贫)(1)

文/庞无忌 刘亮

在世界经济面临多重下行风险之际,今年中国如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中国要如何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释出不少专家型委员的“经济之声”。

刘世锦:“杀富济贫”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共同贫穷

谈及共同富裕话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强调,杀富不一定就能济贫,最终还只会导致共同贫穷。

刘世锦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时间里,一部分人是先富起来的,但在富起来的过程中,确实也带动了经济增长。尽管在此过程中,群体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但这种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生产力的提升,并“做大蛋糕”。

刘世锦强调,要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有两点关键:一是要重视要素环节的重要性,尤其人力资本;二是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比重,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

怎样实现这一目标?他指出,最重要的就是帮助那些低收入阶层,也即目前还低于中等收入群体标准之下的群体,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提升他们做大蛋糕的能力。同时,还要强调机会均等,为他们做大蛋糕创造条件。

“这部分人能力提升了,就能尽可能地增加他们就业的机会,让他们去做大蛋糕。同时,他们做蛋糕的能力增加了,最后分蛋糕的时候自然也就分得多。”刘世锦说。

他还表示,推动共同富裕,还需要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除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外,还有三次分配,即社会慈善公益力量。

但他强调,三次分配要坚持自愿原则,不能搞“杀富济贫”。一方面,“杀富”会打击一部分通过自己创业致富起来的人群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杀富”,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讲,长期其实也富不起来,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共同贫穷。

林毅夫:中国稳增长的关键在哪?

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带来了一份“稳增长”相关的提案。

林毅夫表示,过去外国机构等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向来是偏低的,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情况是高于其预测的,今年的情形可能也会这样。

“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今年的增速可能降至4.8%,我觉得就低了,今年中国完全有可能实现6%左右甚至6%以上的增长。”林毅夫说。

林毅夫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何而来?

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两大优势——“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优势”。在他看来,不管国际形势如何演变,中国只要保持定力、对未来有信心,利用好这两大优势,经济发展还是可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相对较高的速度上的。

首先,作为一个处于追赶阶段的国家,中国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与世界前沿还有差距,可以继续利用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创新的来源。这是“后来者优势”,是中国发展很重要的空间所在。

另外,在新经济领域,中国还有“换道超车优势”。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性是有很多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很短:只要12个月、18个月,产品就能迭代,它们的研发投入是以人力资本为主的,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人力资本非常丰富,同时国内市场大、产业配套齐全。在这种短研发周期的新经济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不仅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而且,还具有其他发达国家没有的优势。

对于今年的经济形势,林毅夫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增长率降低到2.3%,去年有反弹的部分。只要提振信心,利用好有利的条件,“刨除反弹部分以后,今年的正常(经济)增长,个人认为是完全有可能达到6%左右的”,林毅夫表示。

2022年,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关键在哪?

林毅夫指出,在经济周期下滑时,中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也有发力空间。

从财政政策来看,林毅夫指出,中国储蓄率占到GDP的逾45%,民间的储蓄多。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政府负债相对较低——现在中央和地方的负债加上地方投资平台等占GDP的比重不到60%,而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超过100%。

而且,中国的政府负债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绝大多数是用来做投资的,是有资产的,如果把资产计算入内,中国的净负债比现在的名义负债率还要低,所以仍有相当大的财政的空间。

此外,林毅夫指出,政府投资的领域也十分广阔,比如在新型基础设施、绿色能源、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廉租房、城中村改造等多方面都有投资机会。

从货币政策来看,林毅夫表示,货币政策当然要审慎,但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随着经济周期波动,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有下调的空间,此外,利率也有下调的空间。

总而言之,他认为,中国只要利用好自己的增长空间和有利条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能够克服挑战,实现增长目标。

杨伟民:中国经济有“四大韧性”

“现在大家都在说中国经济韧性强,但是这个经济韧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1%,总量达到了114万亿元人民币。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北京接受采访时强调,中国能取得如此成绩主要源自中国经济的“四大韧性”。

韧性一:制造业体系全。杨伟民指出,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快于8.1%的经济增长,其占GDP的比重也有所提高。在他看来,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在于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门类齐全,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也很强。同时,从全球范围内看,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也显著提升,高于欧美等地区。

韧性二:出口能力强。他指出,去年中国进出口规模连续跨了5万亿美元和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这背后既展现了中国制造业能力的强大,也体现了中国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尤其中国的出口已不再主要依靠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韧性三:民营经济力量大。他表示,民营经济在制造业和出口中的韧性更强。当前,民营经济在外贸出口方面的比重不断提高。“过去,中国出口总额‘半壁江山’要靠外资企业拉动,但现在已经被民营企业所取代。”

韧性四:数字经济增速快。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中国GDP比重已超过30%。据杨伟民介绍,当前,中国两大数字产业正蓬勃发展:一是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其近两年增速已远快于服务业的增速;二是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也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它们都将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