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与小人之别(论语君子求诸己)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五篇“ 卫灵公篇”,本篇记述的内容比较广泛,且重点论述了君子的人格要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论语君子与小人之别?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论语君子与小人之别(论语君子求诸己)

论语君子与小人之别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五篇“ 卫灵公篇”,本篇记述的内容比较广泛,且重点论述了君子的人格要求。

在上文品读了“《论语》: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文中先是提到孔子描述什么是君子。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的内在要以“义”为根本,行为要以“礼”为根本。

内在有“仁义”,表现有“礼仪”,这是君子该具备的素养和基本。

要成为真正的君子,就需要懂得内外兼修。

后文继续谈到君子的内外修养,作为君子是需要时刻自勉,不断修养自身。

一个具备君子德性的人,是不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只会考虑自己是否真正有才能。

君子该担忧的,就是自身的才能,自身的修养,不必去担心别人知不知道自己的。

继续下章: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注译:

没世:死亡之后。

原文解析:

孔子说:“君子担心的是到离开人世时还不被大家所称颂。”

有感解读:

“疾”是担心、害怕的意思。

“名不称焉”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担忧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声,没有流芳千古,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也没有好的声名被世人称颂。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不像孔子的原意,因为孔子经常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孔子认为,君子并不会担心别人了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自己了不了解别人。

第二种解释认为,“名不称焉”可以解释为名不副实。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名扬四方了,到了晚年,几乎成了国宝级的人物。无论是鲁公还是三家贵族,都经常跑来向孔子请教。

他知道自己名气很大,但他始终担心自己配不配得上这样的名气。

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是担心在盖棺论定之时,自己是否配得上大家给予的荣誉。

所以“名不称焉”理解为不副实的意思,更符合孔子的观念。

继续下章: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注译:

诸:“之于”的合音。

原文解析: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有感解读:

这是人们引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

“求诸己”,“诸”即“之于”。这句话可以译为“君子求之于己,小人求之于人”。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凡事要先从自己这方面来要求,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

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遇到了任何问题,都会“求之于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答案、找解决方法。小人遇到任何问题,总会第一时间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找答案、找解决方法。

“求诸人”太简单了,只需要把责任转嫁出去,然后就能心安理得了,但这根本不会让事情出现好的改变。

“求诸己”很难,但只有“求诸己”才能真正找到事情的解决方法。

想要做到凡事先“求诸己”,就要学会和认知偏差和谐相处,战胜自己心中因为认知偏差而产生的不适,敢于面对自省时的痛苦,这才是生活的高手。

还是要补充一下,小人并不是指不好的人,君子和小人是每个人都会存在的两种状态。人的内心常常存在小人和君子搏斗的状况,我们不断地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多处于君子的状态,少处于小人的状态。

我们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自身无法改变的情况,恐惧时、茫然时、委屈时、愤怒时,多问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足,有什么地方还能做得更好, 坦诚地面对自己。

一个人能坦诚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他就能理解自己并不能够应付世界上所有的事,才会谦逊地提升自己,通过看书和学习来解决问题。

这就是“君子求诸己”。

继续下章: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注译:

矜:庄重的意思。

原文解析: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有感解读:

“矜而不争”:“庄以持己曰矜”,要有一颗不动心,庄重而矜持。所谓矜持,核心是一个人不轻易为外物所动。

如果外在的任何诱惑——好车、大房子、高工资,都能让你大喊大叫,表示羡慕,就不是矜持。

“矜而不争”中,“争”的产生,必定是为外物所惑。如果没有外在的东西诱惑你,心不动,便不会去争。人修炼到极致,就是要修炼一颗不动心。不过,孔子对人倒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他只是提醒我们不要扔掉矜持,不要总是汲汲于富贵。

“群而不党”:“党”是动词。人为什么结党营私?目的也是争。不是为了争,何必要拉帮结派呢?

“群而不党”指的是,一群人可以一起努力地做有意义的事,但彼此之间应该是坦诚的,不需要为了维护相互的利益而结党营私。

所以,真正的君子是庄重自尊的,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却并不骄傲自满,所以也就不会去和他人争强斗胜,结党营私。

只有为人坦坦荡荡有君子之风,我们的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开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