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买的c级轿车排行榜(7款C级豪华轿车对比)
外观设计:S90、大陆、E级
对于豪华品牌的中大型轿车来说,车辆品控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但对于这些豪华品牌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少,想必不少人都会好奇,那么这次我们接了个大活儿,找来了7辆豪华品牌的中大型车,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测试,接下来就由我对这7款车的品质方面进行测试,看看这些“豪车”之间的差异表现吧。
爱卡汽车7款C级轿车对比测试文章及上线时间 | |
1、车型历史篇 | 点击阅读 |
2、造型设计篇 | 点击阅读 |
3、车辆品质篇 | 正在阅读 |
4、舒适体验篇 | 5.17 |
5、空间对比篇 | 5.18 |
6、科技解析篇 | 5.19 |
7、性能测试篇 | 5.20 |
8、市场行情篇 | 5.21 |
9、视频解说篇 | 5.22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本次测试中我们找来了市场中7款热门的豪华品牌中大型车,它们分别为:沃尔沃亚太S90、林肯大陆、北京奔驰E级、奇瑞·捷豹XFL、一汽-大众奥迪A6L、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6、雷克萨斯GS。
沃尔沃亚太S90
厂商指导价(万元):36.98-55.18
S90沿用了家族外观设计风格,竖条幅进气格栅彰显车辆大气的感觉,“雷神之锤”形状的日间行车灯极具辨识度,车尾也体现出较强的层次感。
S90的雷神之锤头灯拥有极高的辨识度,上部与下部分别负责远光与近光,中间的日间行车灯还可提供转向灯与示宽灯的功能。
林肯大陆
厂商指导价(万元):39.50-61.38
作为美系豪华品牌,大陆在外观方面体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感觉。前进气格栅采用了镀铬装饰,提升了车头的精致感。车身线条平缓,整体较为圆润。
大陆的头灯内部造型独特,由五颗LED灯光组成。靠近中网的两颗灯光为远光灯,其余三颗为近光灯,位于头灯下部的灯带负责转向与示宽作用。
北京奔驰E级
厂商指导价(万元):41.98-62.98
E级的外观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经典的进气格栅造型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其奔驰的身份。车身线条一气呵成,尾部造型干练,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的感觉。
E级的头灯造型十分经典,圆形的灯光采用LED光源,并可进行远/近光的切换。内部灯腔华美精致,日行灯、示宽灯与转向灯集成为一体。
外观设计:XFL、A6L、CT6、GS
奇瑞·捷豹XFL
厂商指导价(万元):38.58-68.80
XFL与生俱来的气质与沉稳大气的造型结合完美,车头大尺寸进气格栅配以造型凶狠的头灯很有辨识度。尾部的造型相对简洁,装饰条的点缀符合该车沉稳的定位。
XFL的头灯内部设计精致,银色的线条将其一分为二,更有层次感。倒“L”形的日行灯囊括了示宽灯与转向灯的功能。
一汽-大众奥迪A6L
厂商指导价(万元):40.28-74.60
A6L棱角分明的倒梯形中网和犀利的LED矩阵式大灯,具备了沉稳和成熟的气质,广受消费者的认可。修长的车身比例协调,尾部的设计饱满且更加时尚、年轻。
A6L的头灯有很强的科技感,内部采用了LED矩阵式大灯,远光与近光分开,点亮时有很高的辨识度,流水式转向灯也出现在实拍车型上。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6
厂商指导价(万元):43.99-81.88
CT6的外观非常抢眼,家族式泪眼设计极富张力,令人过目不忘。颇具雕塑感的线条为它带来了同级别车型中最为犀利的气场,与此同时它也抛弃了美系车惯有的笨重与臃肿。
CT6的头灯造型十分锐利,继承了家族“宝石切割”的感觉。内侧面积较大的位置是近光灯,而垂直与前杠相连的是日行/示宽/转向一体化灯光。
雷克萨斯GS
厂商指导价(万元):45.90-79.90
GS沿袭了最新的家族设计语言,前脸依旧采用纺锤形格栅,前杠两侧的造型更具张力。凶猛的车头造型让这辆GS看上去充满了运动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GS车头采用的分体式大灯十分犀利,内部结构同样充满科技感。LED光源亮度较高,照明效果出众、当开启日行灯或示宽灯时,二者使用了同一组光源。
漆面测试
在对这7款豪华品牌中大型车的外观了解之后,下面就要进入今天主题的第一项--漆面厚度测试。这项测试是对车辆各部位漆面厚度的检测,采集上来的数据越相近,数值越大,越能从侧面反映了该车的喷漆水平的高低。
测试部位:前机盖、前/后翼子板、前/后车门、车尾门、车顶。
沃尔沃亚太S90
厂商指导价(万元):36.98-55.18
S90的漆面厚度为发动机盖175μm、前翼子板163μm、前车门109μm、后车门114μm、后翼子板110μm、车尾门108μm、车顶94μm。
测试部位的漆面厚度区间为94-175μm,整体的平均值为125μm。漆面的厚度表现一般,喷涂的均匀性中规中矩。
林肯大陆
厂商指导价(万元):39.50-61.38
大陆的漆面厚度为发动机盖167μm、前翼子板152μm、前车门118μm、后车门110μm、后翼子板154μm、车尾门104μm、车顶88μm。
测试部位的漆面厚度区间为88-167μm,整体的平均值为128μm。漆面的厚度表现一般,喷涂的均匀性尚可。
北京奔驰E级
厂商指导价(万元):41.98-62.98
E级的漆面厚度为发动机盖113μm、前翼子板94μm、前车门191μm、后车门208μm、后翼子板104μm、车尾门115μm、车顶97μm。
测试部位的漆面厚度区间为94-208μm,整体的平均值为132μm。漆面的厚度表现一般,除前/后门以外,喷涂的均匀性还是不错的。
奇瑞·捷豹XFL
厂商指导价(万元):38.58-68.80
XFL的漆面厚度为发动机盖183μm、前翼子板162μm、前车门160μm、后车门195μm、后翼子板167μm、车尾门121μm、车顶171μm。
测试部位的漆面厚度区间为121-195μm,整体的平均值为166μm。漆面的厚度表现良好,喷涂的均匀性还是不错的。
一汽-大众奥迪A6L
厂商指导价(万元):40.28-74.60
A6L的漆面厚度为发动机盖132μm、前翼子板113μm、前车门152μm、后车门159μm、后翼子板131μm、车尾门118μm、车顶116μm。
测试部位的漆面厚度区间为113-159μm,整体的平均值为132μm。漆面的厚度表现较好,喷涂的均匀性较好。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6
厂商指导价(万元):43.99-81.88
CT6的漆面厚度为发动机盖120μm、前翼子板190μm、前车门163μm、后车门205μm、后翼子板190μm、车尾门170μm、车顶156μm。
测试部位的漆面厚度区间为120-205μm,整体的平均值为171μm。漆面的厚度表现良好,喷涂的均匀性较为一般。
雷克萨斯GS
厂商指导价(万元):45.90-79.90
GS的漆面厚度为发动机盖195μm、前翼子板139μm、前车门130μm、后车门125μm、后翼子板135μm、车尾门144μm、车顶119μm。
测试部位的漆面厚度区间为119-195μm,整体的平均值为141μm。漆面的厚度表现较好,喷涂的均匀性较好。
7款中大型车整体漆面平均厚度值排名 | ||
车型 | 整体漆面厚度平均值(μm) | 排名 |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6 | 171 | 1 |
奇瑞·捷豹XFL | 166 | 2 |
雷克萨斯GS | 141 | 3 |
北京奔驰E级 | 132 | 4 |
一汽-大众奥迪A6L | 132 | 5 |
林肯大陆 | 128 | 6 |
沃尔沃亚太S90 | 125 | 7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漆面测试小结:从上表可以清楚的看到,参与测试的7款豪华品牌中大型车的排名顺序。CT6以171μm的平均漆面厚度位列第一,而XFL与GS分别处在第二、三位。而在漆面喷涂均匀性方面,A6L、GS以及大陆在各部位之间的厚度差还是较小的。
透光率测试
下面是测试的第二环节,我们对这7款车侧窗的透光率进行对比,包括监测紫外线(UV)、可见光(VL)以及红外线(IR)在穿过车窗时的透过率。这7款车的表现如何,我们将一一揭晓。
备注:由于所采用的光学透过率测量仪设计比较独特,造成在测试时我们需要反向手持仪器。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们对以下图片进行了180°旋转。
沃尔沃亚太S90
厂商指导价(万元):36.98-55.18
S90前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0%,可见光透过率77%,红外线透过率为20%。第二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0%,可见光透过率75%,红外线透过率为23%。
林肯大陆
厂商指导价(万元):39.50-61.38
大陆前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0%,可见光透过率77%,红外线透过率为20%。第二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0%,可见光透过率18%,红外线透过率为7.2%。
北京奔驰E级
厂商指导价(万元):41.98-62.98
E级前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0%,可见光透过率72%,红外线透过率为18%。第二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0%,可见光透过率15%,红外线透过率为7.7%。
奇瑞·捷豹XFL
厂商指导价(万元):38.58-68.80
XFL前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37%,可见光透过率86%,红外线透过率为18%。第二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87%,可见光透过率20%,红外线透过率为12%。
一汽-大众奥迪A6L
厂商指导价(万元):40.28-74.60
A6L前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39%,可见光透过率78%,红外线透过率为15%。第二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35%,可见光透过率74%,红外线透过率为14%。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6
厂商指导价(万元):43.99-81.88
CT6前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0%,可见光透过率83%,红外线透过率为15%。第二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0%,可见光透过率82%,红外线透过率为16%。
雷克萨斯GS
厂商指导价(万元):45.90-79.90
GS前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21%,可见光透过率81%,红外线透过率为26%。第二排侧窗测试结果:紫外线透过率19%,可见光透过率55%,红外线透过率为8.4%。
前排侧窗透光率测试 | |||||||
车型名称 | 沃尔沃亚太S90 | 林肯大陆 | 北京奔驰E级 | 奇瑞·捷豹XFL | 一汽-大众奥迪A6L |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6 | 雷克萨斯GS |
紫外线(UV) | 0% | 0% | 0% | 37% | 39% | 0% | 21% |
可见光(VL) | 77% | 77% | 72% | 86% | 78% | 83% | 81% |
红外线(IR) | 20% | 20% | 18% | 18% | 15% | 15% | 26%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第二排侧窗透光率测试 | |||||||
车型名称 | 沃尔沃亚太S90 | 林肯大陆 | 北京奔驰E级 | 奇瑞·捷豹XFL | 一汽-大众奥迪A6L |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6 | 雷克萨斯GS |
紫外线(UV) | 0% | 0% | 0% | 87% | 35% | 0% | 19% |
可见光(VL) | 75% | 18% | 15% | 20% | 74% | 82% | 55% |
红外线(IR) | 23% | 7.2% | 7.7% | 12% | 14% | 16% | 8.4%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透光率测试小结:在这7款车之中,沃尔沃、林肯、奔驰以及凯迪拉克的前排与后排侧窗均全部阻挡了紫外线的照射,透过率为0%。在阻挡红外线方面,奥迪与凯迪拉克表现最佳,透过率都是15%,更好的达到了隔热的目的。与此同时,林肯的第二排玻璃对红外线的透过率保持着最小的数值,值得称赞。
缝隙测试
这项测试我们将使用游标塞尺对7辆车的车身缝隙进行测量,包括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两侧)、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两侧)、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两侧)、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两侧)共计八个测试位置。
备注:由于测试位置较多,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们将仅展示发动机舱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左侧)的测试照片,但测试结果会列出表格进行展示。
沃尔沃亚太S90
厂商指导价(万元):36.98-55.18
S90缝隙测试最大的差值数据,来自于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的左右两侧,为0.4mm。
车身缝隙测试数据 | |
测试位置 | 缝隙宽度(单位:mm)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左侧) | 2.8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右侧) | 2.6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左侧) | 3.6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右侧) | 3.8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4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3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2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3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林肯大陆
厂商指导价(万元):39.50-61.38
大陆缝隙测试最大的差值数据,来自于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的左右两侧,为0.8mm。
车身缝隙测试数据 | |
测试位置 | 缝隙宽度(单位:mm)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左侧) | 2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右侧) | 2.2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左侧) | 3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右侧) | 2.6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2.8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3.2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4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2.6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北京奔驰E级
厂商指导价(万元):41.98-62.98
E级缝隙测试最大的差值数据,来自于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的左右两侧,为0.4mm。
车身缝隙测试数据 | |
测试位置 | 缝隙宽度(单位:mm)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左侧) | 3.2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右侧) | 3.6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左侧) | -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右侧) | -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4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3.4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3.2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奇瑞·捷豹XFL
厂商指导价(万元):38.58-68.80
XFL缝隙测试最大的差值数据,来自于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的左右两侧,为0.6mm。
车身缝隙测试数据 | |
测试位置 | 缝隙宽度(单位:mm)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左侧) | 3.2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右侧) | 3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左侧) | -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右侧) | -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2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3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4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2.8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一汽-大众奥迪A6L
厂商指导价(万元):40.28-74.60
A6L缝隙测试最大的差值数据,来自于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的左右两侧,为0.6mm。
车身缝隙测试数据 | |
测试位置 | 缝隙宽度(单位:mm)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左侧) | 3.2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右侧) | 3.8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左侧) | 3.6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右侧) | 3.8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4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3.4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8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4.2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6
厂商指导价(万元):43.99-81.88
CT6缝隙测试最大的差值数据,来自于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的左右两侧,为1mm。
车身缝隙测试数据 | |
测试位置 | 缝隙宽度(单位:mm)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左侧) | 3.6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右侧) | 3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左侧) | 3.8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右侧) | 4.8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2.8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3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2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1.8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雷克萨斯GS
厂商指导价(万元):45.90-79.90
GS缝隙测试最大的差值数据,来自于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的左右两侧,为0.4mm。
车身缝隙测试数据 | |
测试位置 | 缝隙宽度(单位:mm)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左侧) | 3.5 |
前机盖与前翼子板之间(右侧) | 3.4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左侧) | 3.4 |
前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右侧) | 3.6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2 |
后车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3.6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左侧) | 3.3 |
车尾门与后翼子板之间(右侧) | 3.2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缝隙测试小结:车身上各部位之间的缝隙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该车的装配工艺,而同一部位间,左右两侧之间的差值则更能反映出车辆的装配工艺。通过上面各款车缝隙数据表格不难看出,沃尔沃、奔驰和雷克萨斯在这一环节表现优异,两侧最大差值均为0.4mm,小于其它测试车型。
振动测试
作为测试环节中的最后一项,振动测试需要手持测振仪,对这7款车的发动机在怠速运转状况下的振动情况,以及发动机在怠速运转状况下振动传递到车内的情况进行测试。在测试发动机怠速运转状况下的振动情况时,我们将在发动机装饰罩上选择5个采样点进行测量,计算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结果。而测试的项目为振动速度,单位以“mm/s”计算。
发动机怠速振动
7款中大型车发动机怠速振动速度平均值排名 | ||
车型 | 发动机怠速振动速度平均值(mm/s) | 排名 |
沃尔沃亚太S90 | 2.78 | 1 |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6 | 3.48 | 2 |
一汽-大众奥迪A6L | 3.58 | 3 |
林肯大陆 | 6.32 | 4 |
奇瑞·捷豹XFL | 7.08 | 5 |
雷克萨斯GS | 7.22 | 6 |
北京奔驰E级 | 7.26 | 7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车内振动
7款中大型车内振动速度值排名 | ||
车型 | 车内振动速度值(mm/s) | 排名 |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6 | 0 | 1 |
奇瑞·捷豹XFL | 0.1 | 2 |
一汽-大众奥迪A6L | 0.1 | 3 |
沃尔沃亚太S90 | 0.2 | 4 |
林肯大陆 | 0.3 | 5 |
北京奔驰E级 | 0.3 | 6 |
雷克萨斯GS | 0.4 | 7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振动测试小结: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沃尔沃有着最低的发动机怠速振动平均值,为2.78mm/s。而车内的振动方面,凯迪拉克表现优异,车内振动速度值为0mm/s,基本感觉不出任何振动。
各测试项目第一名车型
编辑点评:在测试结果出炉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这7款豪华品牌的中大型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品质测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区分车与车之间的高低,而是对于车辆的装配工艺、喷漆水平以及所用材料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不同的品牌有各自的制造标准,所生产出来的车辆自然各有千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