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春秋公羊传第三十九讲(国学入门春秋三传)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据说为孔子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
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为达到这个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所以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
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后代史家梁启超推崇《左传》的出现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春秋公羊传》乃儒家经典之一,旧题公羊寿撰。重在阐发《春秋》经中之微言大义,而略于叙事,可谓训释之传。汉儒总结其有“三科九旨”之说,谓春秋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天道者,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王法者,一曰讥,二曰贬,三曰绝;人情者,一曰尊,二曰亲,三曰贤。《公羊传》训释《春秋》,颇多牵强附会之处,当代学者杨伯峻甚至称它“不是空话,便是怪话”。不过由于《公羊传》中所表述的“大同一统”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公羊学屡兴不绝。
《春秋穀梁传》也是儒家经典之一,旧题穀梁赤撰,现代学者一般认为《穀梁传》比《公羊传》晚出,属今文经学,其宗旨亦在阐发《春秋》经中之微言大义,只有少量叙事,间或有长篇对话。可能由于师传不同,《穀梁传》所释之大义与《公羊传》略有出入,但在曲解经文为己所用上,二者倒是不谋而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