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

战争新视界,专注近代战争历史,鉴古知今 ,以史明理

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对面的德国人都惊呆了!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1)

1917年的11月20日,这一天在世界战争史上注定是十分重要的一天,就在这一天,在位于法国北部的康布雷爆发了一场战斗,这场战斗中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地投入战场,而这场战斗就是大名鼎鼎的康布雷之战。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聊这场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地投入战场的战斗——康布雷之战。

英国坦克在康布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最初的作战计划,这份计划最早是由一名当时还不怎么出名的参谋人员富勒上校于当年8月提出,内容不再是以往那种要求坦克参与大部队行动的配合方案,而是一份为坦克部队量身打造的以其为主要力量来实施的方案,可以说是完全与这个新独立的兵种的地位相适应的。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2)

  • 英国坦克在康布雷的成功主要还是得益于提出作战计划的富勒上校

按照富勒的构想,坦克将在战役的第一天集中力量做持续一天的突击,通过这般“猛烈的一击”,来提升坦克部队乃至西线英军的整体形象。至于作战目标,富勒把它选定在了已被德军吹嘘为“无法突破”的兴登堡防线位于康布雷附近的那一段。从位置上看,康布雷位于阿腊斯东南面、圣昆廷和索姆东北面,这里虽然在过去两年里一直吸引着交战双方战术家的目光,但却很少发生战斗。即便兴登堡防线穿行于此,康布雷在1917年秋天时依旧是西线相对平静的区域。富勒之所以选择这里为战场,依旧是以坦克的特性为出发点,因为此地没有经过密集炮火的“开垦”,无疑有利于坦克的开进。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3)

  • 一幅艺术作品,描绘了在康布雷以密集队列前进的英军Mark IV坦克

康布雷地区属于朱利安·宾爵士的第3集团军的战区,因此富勒的建议先是提交给自己的顶头上司艾斯勒少将,然后由后者交到了宾的手中。宾爵土是一位坦克的支持者,他表示自己的兵团虽然任务吃紧,但却仍然可以挤出6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和1000门大炮参与行动。随后,他把福勒的方案上呈给了黑格,在考虑到康布雷是德军一处重要的通讯中心所在地之后,远征军司令批准了这次作战。

此次参战的坦克数量,将是前所未见的大规模。总计投入当时可用的全部坦克,即3个坦克旅(9个营)的476辆坦克。其中多达378辆是作战坦克,另外则是一批前所未见的特种坦克,包括若干辆大口径火炮运载车,一批补给型Mark Ⅳ型坦克,3辆无线电通讯坦克以及32辆专门用来对付铁丝网的破障坦克。用来切割铁丝网的坦克都在车体上用白漆标有醒目的“WC”,当然这不是“厕所”的意思,而是“铁丝网切割”这两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4)

  • 康布雷之战动用的坦克数量可谓是史无前例,总共9个营476辆坦克!

其他战备工作也是前所未有的细致。就拿越壕作业来说吧,此时德军已经普遍加宽了自己的战壕,以此来作为坦克突破的屏障。经过侦察,英军判明康布雷的防线乃是双堑壕体系,从东南延伸向西北,穿过哈夫林科特村,这一体系密布火力支撑点,并且由四道纵深达90米的铁丝网系保护着。英军将前一道主壕称作蓝线,后面的辅壕称作棕线。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5)

侦察表明,德军战壕的平均深度是2米,有的地段宽度达到了3.5米,这就超过了Mark IV型坦克的最大设计越壕能力(2.7米)。为了能够在康布雷克服这样的“宽壕”,坦克部队技术人员的应对之道是为第一波冲锋的坦克加装一大捆树枝,由它向战壕内投掷以填出一条通道来。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6)

  • 由于德军加宽了战壕的宽度,不得已,英军也只能想出应对的方法

经过测试,每捆有效的树枝由90-100束较小捆的树枝组成,每根树枝平均长度在3米左右,束紧后的大捆树枝的直径则在1.5米左右,每捆的总重量是4吨。树枝捆由加装在坦克两侧的铁链绑定,铁链则由一具加装在车体前部的释放齿轮控制,当靠近敌壕后,坦克乘员在车内操控齿轮,齿轮便松开链接,将这一大捆树枝投入壕中。数辆坦克将相继对同一地段实施投放,等到填入那里的树枝足以保障坦克通行后,最后一辆坦克的乘员将下车在那个位置插上红黄两色的三角小旗,以指示后续坦克依次通行。英军进行了多场模拟实战条件的测试,表明这一做法是行得通的。保障部门则加班加点,为这场进攻一共准备了400吨木料。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7)

  • 停放在火车上的英军坦克。其上加装的一大捆树枝重量有4吨之多

这一次,英国人以颇具效率的运作完成了以铁路前送坦克的作业,铁路运输从11月11日持续到14日,每天发出9列专列,每列运送12辆坦克。从15日到19日,担负着第一波任务的坦克在集结区内加装柴捆完毕,然后同其他坦克一道开进至战区。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8)

  • 运往康布雷地区的Mark IV坦克,每辆坦克都背负着填充战壕的“柴捆”

19日晚上下起了一场大雨,令人不免对明天的前景又产生了担心,所幸这场雨只是夜雨,在天快亮时就完全停止了。20日的6时10分,一派浓雾笼罩着战场,各支坦克部队已经集结停当,准备发起进攻,而伴随作战的步兵们就紧随其后。

10分钟后,1000大炮开火,弹着点由近及远,逐步向德军防线纵深推进。这是康布雷之战的又一特点,开战前英军没有实施任何炮火准备,目的之是避免敌军的炮火反准备,从而为坦克和步兵的集结创造有利条件,目的之二是使战场保持着有利于坦克通行的完整地面。而在这天清晨短暂的炮击之后,便由坦克带领着步兵发起进攻,这确实是一次属于坦克部队的战役。

富勒的战术,是以每个坦克营的2个连攻取蓝线,然后以第3个连进占棕线。具体进攻中,每3辆坦克组成一个战术单位,打头的那辆先是压过铁丝网然后在到达战壕边时向左转,同时以火力压制壕内的德军;这时跟在其后约90米远的2辆坦克并排行进,向战壕内投下柴捆并越过战壕,而其身后的步兵也将陆续跟进。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9)

宾爵士投入了所有坦克,连一辆也不留。这样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的效符合预期,令人兴奋。而且,许多坦克是在没有得到柴捆帮助的情况下就越过了战壕,原因是德军搭在战壕内的射击平台位置很高,可以有效地防止越壕的坦克重心靠后掉进壕里,等于是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至于战壕里的那些德国兵,他们完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10)

  • 康布雷之战中,在被占领的德国战壕里的英国士兵,他们的一辆Mark IV坦克被卡住

在第一道战壕边上,A2号坦克冲在了A营的最前头,它是该坦克所在小队长理查德·韦恩上尉的座车。这辆 Mark IV型坦克在准备投放柴捆时被一发炮弹直接命中,车里的人非死即伤,重伤的韦恩鼓起余勇,拆下1挺机枪冲向就近的一个德军火力点,独自一人攻下了那里。接着,他在那里操起德国人的重机枪朝敌人逃跑的方向射击,直到失血过多而死。

首批坦克突破后,32辆负责切割铁丝网的坦克发挥了装在前部的铁犁的作用,在几小时里清理掉了大部分铁丝网,从中开辟出了3条各宽55米的通道,使得后续的各兵种能够在坦克突破第一线后迅速跟进。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11)

  • 只有当坦克破坏掉铁丝网后,后续的增援步兵才能迅速跟进

此战中,富勒还搞出了一种坦克和步兵间协同的战术。办法是在部分坦克后部装上摇铃,或者挂上用于敲击车身的铁铲或者撬棒,当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发现敌军火力点时,便通过摇铃或者最打车身的方式通知车长注意。除了这种相当原始的“通讯方式”,车长还可以指望着坦克内携带的两只信鸽起到通联作用,当然,前提是这些小鸟没有被舱内令人室息的有毒气体熏倒的话。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12)

  • 步坦协同的战术第一次运用就是在康布雷之战中,其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这一天的突破很成功,甚至出乎战役设计者的意料。当冬日的黄昏早早地时,参战各部已经成功突进平均8千米的纵深,最远处达到了9.6千米。这成绩是在10小时左右里取得的,而在第三次伊普雷斯之战中,英军达成这段突破距离足足耗费了3个月。有人认为,仅仅凭借这组数字,康布雷之战就值得国国内的教堂大钟长鸣来庆祝一番。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13)

  • 在康布雷战役中,英军士兵进入了一条被攻陷的德军战壕

步坦协同的英军突破了两道德军战壕,抓了8000名俘虏,缴获了100门大炮;代价是有48辆坦克被击毁或有待修理,坦克部队有118名军官和530名士官及士兵伤亡或失踪,投入进攻的6个步兵师只有76名军官和2508名士官及士兵伤亡。

不过,虽然英军在刚开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后续的兵力不足,取得进展的英军无法再进一步地取得更大的突破,而德军很快变站稳了脚跟,双方似乎又回到了西线对峙的老路子上了。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14)

现在几代坦克最先进(当坦克被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15)

  • 由于英军后续兵力不足,德军迅速巩固了防线,对英军发起了一系列的反击

康布雷之战作为第一场坦克被大规模投入战场的战斗,虽然并未有太多吸引人眼球的战绩,虽然它被一些人戴上了“虎头蛇尾”的帽子,但正是这次战斗,它永远地改变了之后战争史发展的轨迹——坦克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逐渐登上了战争之王的宝座。当然,它也为距离一战二十年后的德国闪电战埋下了伏笔,让全世界人民见识到了坦克的真正威力……

想了解更多近代战争的相关知识,就快来关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议与疑问,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战争新视界原创作品。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