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会怕人吗(斯皮尔伯格为何独爱飞机场)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有四部出现了飞机场。
分别是[第三类接触],[直到永远],[猫鼠游戏],[幸福终点站]。
飞机场,不是身体的某一部分。
它用来出发,或到达,
是起点,或终点。
今天,它扮演终点。
幸福终点站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汤姆·汉克斯
上映日期 :2004年6月18日
事件:上映14周年
[幸福终点站]讲的是坚持。
斯皮尔伯格之前的片子,机场只是出现短短一阵。
而[幸福终点站]全部拍摄于人造机场,是滞留机场时间最长的一部,足足9个月。
维克多来自东欧,他护照作废,滞留在机场。
东欧政变,在斯皮尔伯格手里,成了滞留的理由。
短暂的来回奔跑,不曾解开的背包,维克多失去身份认证,参与的人生太潦草。
维克多由汤姆·汉克斯饰演,家乡变故,让他留下泪水
快乐常在门外绕,9个月陌生的夜晚让他困扰。
他选择了坚持,用275个日夜叩开了美利坚的大门。
从1900到维克多,从码头到机场,「站点意象」一直承载美国梦的起点。
《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二人都无法踏入美国国土,维克多出于客观,1900则是主观
斯皮尔伯格想告诉人们,坚持下去。
不经意间,梦想的终点,已在眼前。
摄影棚中造机场
摄影棚是个无所不能的地方,你要什么,就造什么。
小到亭台水榭,大到小镇城市。
[纽约提喻法]中,凯顿在摄影棚中制造整个纽约,还原人生。
《纽约提喻法》中,霍夫曼饰演凯顿,他试图在摄影棚中还原整个纽约
[幸福终点站]里,斯皮尔伯格在摄影棚里造大型机场,讲述故事。
这座机场,由200名工匠日夜赶工5个月完成。
里面铺设了60000平方英尺的花岗岩地板,安装4架电动滚梯。
除了没有飞机,这个机场什么都有。
完备的安检设施。
完美的监控系统。
托运传带。
当然,少不了拥挤的人群。
以及...
偷渡客?
面对偷渡客,维克多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
机场里,还是护照最重要。
他自信满满地掏出护照,准备亲吻美利坚的土地。
嗯...安检人员面色凝重。
维克多的护照过期了。
由于国家政变,他成了没有国家的人,进退两难。
既不能回去,也不能踏入美国国土。
面对这种史无前例的情况,国土安全部的小领导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意见:
您就跟机场待着吧,看看政变结束怎么说。
既呆之,则安之,正好继续看机场。
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怕是连真正的肯尼迪机场,都没这么全活。
制片方请了35家公司在机场扎根,足足35家免税店。
极具装置艺术气息的候机处。
甚至还造了地下部分:员工休息处。
最夸张的是。
他们确实弄来了架小型飞机。
这架波音747由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提供,来自蒙特利尔的米拉贝尔机场。
「除了飞机」这句话收回。
也许你会认为,造这么个机场,要花大价钱。
没有,也就2000万人民币,国内大部分商业片的预算都可以做到。
你看,2003年,斯皮尔伯格拿了投资人的钱去造机场,为的是拍出更好的作品。
如今,有些导演拿了投资人的钱去做宣发,为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斯皮尔伯格的站点意象情结
机场是个「站点意象」。
所谓站点意象,是空间意象的一种。
就像引言中说的,有出发或到达的强暗示。
因此,每当站点意象出现,观看者会有开始或结束一段事的心理预期。
站点意象一般有两种用法。
用法1.
出现在电影开头,带入一个情境,展开一段故事。
《本杰明巴顿奇事》伊始,火车进站,指针倒转,预示返老还童
用法2.
出现在闪回、回忆之中,引出一段过往。
《教父2》,同样火车进站,意大利老家,重现老教父发家史
电影从一开始,就离不开「站点意象」。
毕竟影史第一部片子,叫[火车进站]。
1895卢米埃尔《火车进站》
斯皮尔伯格,有严重的站点意象情结。
这源于他12岁的电影处女作。
1958年,斯皮尔伯格用父亲给的第一部8mm摄像机,拍摄了[无处容身]。
这部40分钟的战争电影,全部拍摄于一家旅馆。
而旅馆,也是「站点意象」的一种,用来短暂停留,和机场有着同样的作用。
都说导演的第一部影片,会影响今后的拍摄风格。
果然,斯皮尔伯格也不例外。
后来他对于机场的迷恋,与处女作全部拍摄于旅馆,有着莫大的联系。
1971年,他拍了长片处女作,叫[决斗]。
讲述一个司机同一辆幽灵般的大卡车公路飙车的故事。
影片中除了一望无际的公路,就是加油站。
初出茅庐的斯大叔,自然造不起机场,只能拍一拍加油站这种简单常见的站点意象。
《决斗》中的站点意象——加油站
从处女作就能看出,他特别喜欢用站点意象,来延续情节,强化结构。
加油站自然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决斗]之后,斯大叔名扬好莱坞。
当源源不断的美刀打到他的账户上,他终于可以拍摄自己最喜欢的两个站点意象。
码头和机场。
天知道他有多喜欢这两个意象。
1977年,[第三类接触],外星人降落在空军基地,斯皮尔伯格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机场。
《第三类接触》中的机场
只不过是军用的,此时,距离他建造民用机场,还有27年。
越抽象的事物越好造,空军基地这种玩意儿,长什么样都有可能,比造个民用机场要简单得多。
[第三类接触]之后,站点意象不断。
1987年[太阳帝国],码头。
《太阳帝国》中的码头
1989[直到永远],机场。
《直到永远》中的机场
1991[铁钩船长],码头。
《铁钩船长》中的码头
2003[猫鼠游戏],机场。
《猫鼠游戏》中的机场
拍完[猫鼠游戏],斯大叔从沙查·盖华斯那看到了《幸福终点站》的原著。
他左思右想,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全部在机场拍摄。
于是,斯大叔当机立断买下了故事,并开始造机场。
至此,他对于站点意象的情结,终于得到满足。
当情结得到满足,固结自动消除。
往后的十几年,他的影片中再没出现机场。
[幸福终点站]一共拍了两个月。
机场却造了5个月。
电影中,服化道直接决定影片的代入感。
一砖一瓦砌出的肯尼迪机场,最终让[幸福终点站]饱受好评。
机场中9个月得等待,为维克多换来了父亲的遗愿,也为斯大叔赚足票房和眼泪。
直到今天,它仍旧是斯皮尔博格新世纪以来评价最好的影片之一。
如果说斯皮尔博格只有一点可以比肩他的偶像库布里克。
我想,那一定是他对于服化道的苛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