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黑洞495(数字黑洞)

数字黑洞

一)测试

数字黑洞495(数字黑洞)(1)

如果你看到一则新闻“某国居民储蓄存款再创新高,2022年上半年新增存款达10万亿元”,你的第一反应是:

  1. 经济繁荣,居民收入上升,储蓄存款相应增长;
  2. 经济萧条,居民消费谨慎,缩衣节食不敢花钱。

我猜,选 A的应该不在少数,因为这符合我们一般的理解。

但现实往往就是这么任性,这个图是我们国家近年来新增储蓄存款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有去年以来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经济是下行的,上半年增长仅仅2.5%,二季度则仅有0.4%,大家对经济下行的切身体会可能比数字还糟,会很纳闷钱都是谁存的,居然新增了这么多。

顺便扎下心问一下,这10万亿,按人均算,每个人平均新增了8000块的存款,你被平均了吗?

二)吉芬商品

按照我们朴素的理解,东西越贵,客户的消费量就越少。但生活中却存在一些相反的情况,价格提高,客户购买的数量也跟着提高,二者呈正向关系。

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案例: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发现,在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时,土豆价格急剧上涨,但是它的需求反而增加。背后的原因是:灾荒造成爱尔兰人们实际收入下降,土豆作为一种生活必需的低档食品,灾民除了土豆,没有其他价格合适的替代品了,所以实际收入的下降使得人类不得不增加土豆的购买(买其他的食品更贵)。

数字黑洞495(数字黑洞)(2)

三)数字黑洞

数字黑洞495(数字黑洞)(3)

我们有句古话“眼见为实”,后来各种视觉错觉告诉我们。

数字黑洞495(数字黑洞)(4)

你所见的,并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样的。

数字呈现的经济画卷,同样会让人产生错觉、形成误解。因为类似总数、平均,都只是刻画数字的一种方式方式而已,反应的也只是一个维度的信息,他本身存在统计上的特征(或者说缺陷),如果总数或平均数吸引了你的全部注意力,那你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看待经济总数、平均数背后的真实情况,比如”国内10亿人没坐过飞机”之类的,我称之为数字的“黑洞效应”

不可否认,数字具有直观、高效传递信息的作用,但考虑到媒体,尤其是部分“重磅”“震惊”的自媒体,常常采用有意引导、刻意隐瞒等伎俩,如果你认识到“数字”对注意力的“黑洞效应”,或许就不容易被带到坑里去。

比如,推销理财产品,强调“收益比基准高20%”,可是不说基准是多少,或者基准很低,高20%,也没多几颗枣。很多时候,理财产品之间的差异,在能保本的情况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本就很小的情况下。如果本金很大,本金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收益,否则,一不小心可能落入“你想要他的利息,他图你的本金”。

四)结语

数字时代,我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些看似随机来到我们面前的信息,很多时候是为受众定制的,只是定制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所以面对潮水般的信息,千万别被数字吸走了你全部的注意力,而应该保持敏锐:

  1. 兼听则明,多看看不同的观点;
  2. 学会分辨,多了解数字背后的情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