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落叶似离愁(愁如江水不尽流)

来源中国军网

这一天是七夕。李煜在京都汴梁的一座府邸中,迎来了自己的四十二岁生日。

抚今追昔,李煜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三年前,金陵被宋军攻破,南唐亡国,君主李煜和爱妃小周后及其臣属作为俘虏被押送到汴梁。当年辞别宗庙的伤心情景,历历如在目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李煜不会忘记,出发那日,朔风凛冽,冷雨凄凄,教坊里的宫娥们奏起哀怨的乐声。李煜五内俱焚,泪水涌流。他想到,从祖父建国,父亲守业到自己失国,三代人惨淡经营将近四十年了,三千里地江山虽然不算大,但是凤阁龙楼,玉树琼枝,国家繁盛,人民富足,何其乐哉!擅长文艺的李煜就爱观歌舞,饮美酒,写诗词,哪里知道还会发生战争呢?自从做了俘虏,他被折磨得腰肢瘦削,鬓发斑白,听着伤心欲绝的别离歌,对着朝夕相伴的宫娥们,李煜热泪垂落。然而,一切都悔之晚矣!

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成为李煜心中挥之不去的悲愁。眼见春花飞落,他感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表面看来,是在慨叹春红凋谢,时光易逝,其实李煜何尝不是感叹他的南唐故国顷刻之间覆灭,自己由一国之君沦落为阶下囚呢?他寂寞难耐,“无言独上西楼”,弯弯明月如钩,勾起李煜心中多少辛酸往事,他想起了昔日做君王时纸醉金迷,歌舞相伴,美酒度日的悠游岁月;想起了他和貌美如花的大周后的缠绵爱情;想起了众星捧月,一呼百诺的帝王威仪。可这一切都在宋军的铁蹄下化为齑粉而不复存在,他只有在梦中,去欣赏“花月正春风”的江南美景,去感受“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于是他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多少次,他心中默默地喊着,我的故国!我的金陵!可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他劝自己别想以往,徒自感伤,可是不思量,自难忘,“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好歹也是过生日,李煜让女英做了几个菜,温了一壶酒。女英是大周后娥皇的妹妹,娥皇死后,嫁与李煜做了皇后,人称小周后。夜幕降临,李煜想起不久前写的一首词,何不拿来吹奏一番,权且苦中作乐,女英强作笑颜地张罗着让几个侍女张弦吹管,歌舞起来,凄婉的乐声穿越夜空,弥散开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春花秋月,良辰美景也。可对于阶下囚李煜,只会惹出他不胜其烦的哀怨,只会勾起他对往事的无尽追思。可往事只堪哀,故国不堪回首,国家破灭,江山易主,金陵的雕栏玉砌,宫殿亭台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的青春容颜已经改变。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这愁就如那一江春水,不止不息地滚滚奔流!词人以江水喻愁,不仅写出了愁的深长悠远,又显示出愁的汹涌翻腾,贴切形象,令人叹服,是词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

李煜入宋后的三年时间里,蒙受家国俱亡,苟且偷生的奇耻大辱,怀念故国,抒写悲痛,宣泄凄楚和无奈成为作品的主调。这些沉痛的词文传到赵光义的龙案上,刺痛了这位皇上的神经,难道李煜还有复国之心?为了消除隐患,赵光义撕去了佯装仁义大度的遮羞布,派侍臣給李煜送来了牵机毒酒,这一天,恰巧是七月七日,是后主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

失去江山,受尽屈辱,李煜以泪洗面,醉酒度日,可仍然得不到大宋皇帝的宽宥。罢罢罢,死无牵挂万事休。永别了,我的南唐!再见了,我的女英!李煜端起那杯毒酒,一饮而尽,偌大的身躯訇然倒地。这位词中之帝带着一江春水的怨愁,驾鹤飞向西天。李煜虽死,却为后人留下了传世词作。人们记不得他做皇帝时吟诵风月的诗词,却感慨他沦为阶下囚时和着血泪的吟唱。他是治国庸才,却是词中之帝。“国家不幸诗家幸”,国难毁灭了君主,囚徒成就了李煜,他的词凄婉,清丽,率真,情深,对后世婉约派的写作,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示范和启发。

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他的出生之年,恰好是他祖父立国之年。人世间的种种巧合都注定了这一天是个极其特殊的日子。

风吹落叶似离愁(愁如江水不尽流)(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