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维亚智利领土争端(智利领土成因探析)

智利,一个濒临大洋的南美国家,最显著特征就是其南北狭长的版图。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禁要问如此修长的身姿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智利在1818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时候,其南北长度只有现今的1/3。而且由于智利西临大洋,东面又被巍峨的安第斯山脉所阻,所以在东进西出均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相对平坦的北部和南部就为新生的智利指明了扩展生存空间的方向。

玻利维亚智利领土争端(智利领土成因探析)(1)

智利北向拓展源自南美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南美太平洋战争又称鸟粪战争或硝石战争,因为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鸟粪和硝石资源极其丰富的阿塔卡玛沙漠地区。鸟粪即磷酸盐矿,是海鸟鸟粪经过岁月的堆积后形成的优质肥料;而硝石则是制作火药的珍贵原材料。

阿塔卡玛沙漠区以气候极度干燥,与火星的自然环境极其相似而著称。南美各国独立后,秘鲁占据了沙漠的北部,玻利维亚则据有中部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区,而智利仅仅掌握着南纬24度以南的一小部分。在发现鸟粪和硝石资源后,这种极度的分配不均引起了智利的不满,其在英国的支持下意欲打破现状。而秘鲁和玻利维亚则在共同威胁下结成了秘密军事同盟。这样,一场影响南美格局的武装碰撞在1879年爆发了。结果智利依托其实力强劲的海军在这场一打二的战争中获得了最终胜利。玻利维亚在三国中实力最弱,海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秘鲁虽然有两艘铁甲舰,但随着1879年5月“独立”号在伊基克海战中倾覆和“胡阿斯卡”号在同年八月重伤被俘,秘鲁已经失去了阻止智利获取制海权的资本。

玻利维亚智利领土争端(智利领土成因探析)(2)

战后,智利获取了全部鸟粪硝石产区。其中玻利维亚割让了仅有的出海口安托法加斯塔,秘鲁除割让塔拉帕卡地区外,还交出了塔克纳和阿里卡两地的十年管辖权(期满后,智利并未归还。后经美国总统胡佛调解,秘鲁收回塔克纳,智利则在交付六百万美元后领有阿里卡)。智利可谓一战定乾坤 ,将疆界向北推进七百多公里的同时,亦获得了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智利的南向拓展主要是通过移民、渗透和武装强占等方式实现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征服马普切人。马普切人曾让嗜血的殖民者低下过高傲的头颅,他们迫使西班牙人在比奥比奥河停下了征服的步伐。智利独立后,为打通南下大规模移民的通道和获取更多矿产资源,再次将暴力和屠刀伸向了马普切人。智利当局不断向比奥比奥河以南的马普切人聚居区进行军事和文化渗透,包括建立堡垒式定居点、铁路桥梁及各型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和医院等。这种蚕食性政策不断挤压着马普切人的生存空间,在一系列的武装反抗均遭到血腥镇压后,昔日的马普切人聚居区被智利拓荒者占据,成为了智利的比奥比奥大区和阿劳卡尼亚大区。

玻利维亚智利领土争端(智利领土成因探析)(3)

而智利向马普切人聚居区以南地区的扩张主要依托的是移民。智利独立初期,大批国民受困于人口激增和耕地面积不足的双重压力而加入了拓荒者大军。到了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们的定居点甚至出现在遥远的麦哲伦海峡。那么智利的扩张为何没有越过安第斯山脉呢?这与阿根廷的第二次沙漠征服行动有关。第二次沙漠征服行动发生在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是阿根廷为取得对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支配权而发动的一场军事行动。巴塔哥尼亚位居南美南部,西抵安第斯山脉,东临大西洋,素来是印第安部落世代生息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根廷的沙漠征服行动是对智利南向扩张的回应,彻底终结了智利人扩张到巴塔哥尼亚的可能。此后,智利和阿根廷大体以安第斯山脉划分了界线,智利的南北狭长型版图已基本成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