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归属地(用精品推动蚕翼绣传承)
走进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蚕翼绣展馆,一幅幅精美的蚕翼绣作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高山流水》《花开富贵》《鸿运当头》《吉祥如意》等作品做工精致、装裱典雅,备受观众的喜爱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游客刘女士买了10多幅,准备回去装饰房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归属地?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归属地
走进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蚕翼绣展馆,一幅幅精美的蚕翼绣作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高山流水》《花开富贵》《鸿运当头》《吉祥如意》等作品做工精致、装裱典雅,备受观众的喜爱。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游客刘女士买了10多幅,准备回去装饰房间。
林口蚕翼绣是满族刺绣的一种,起源于13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口蚕翼绣展馆的刺绣指导教师王桂香介绍,林口蚕翼绣融合多种表现手法,主要特点是“融、韵、境”。“融”是以绣、丝、画的有机融合为基础,针法、技法的变换不拘泥于形式;“韵”是指画面的节奏,动静结合、浓淡相宜、气韵流畅;“境”是指画的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此外,林口蚕翼绣还独创了韵针、斜滚针、承转针、五星针等42种针法,作品点、线、面的表达靠丝线的铺陈及设计色彩来完成,韵律及节奏依针法的排列组合而展现,立体效果则由丝光技法来主导,达到了亮部有层次、暗部显肌理,实现了对原画的再创作,呈现出惊人的艺术效果。
走进林口蚕翼绣展馆,几十名绣娘正在穿针引线,进行刺绣创作。绣娘孙丽玲告诉记者,蚕翼绣作品多采用一根丝线刺绣,相当于头发的1/3甚至1/4,最细腻之处将一根丝线劈成8根丝纤维,用一根丝纤维刺绣。她向记者展示了一幅1600平方厘米的蚕翼绣作品《月光》,每平方厘米要绣1000针左右,整幅作品大约要绣160万针才能完成。
为更好推进林口蚕翼绣的传承发展,当地着力培养绣娘,打造精品力作,用精品至上的方式进行非遗传承,取得了明显效果。
绣娘的技艺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省级非遗传承人庞艳芳介绍,林口蚕翼绣在培训绣娘上花了大力气,采用“非遗传承人培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培养精品绣娘、精品绣娘培养普通绣娘”的方式进行传承,并通过以绣代练、精品辅导、专项辅导等方式,使林口蚕翼绣的人才资源不断档。据了解,林口蚕翼绣现有指导教师29人,专业绣娘216人,其中精品绣娘129人。
近年来,为了使这一古老的满族文化技艺得到更好传承,林口蚕翼绣不断加大产、学、研力度,组建了国画系列、摄影系列、油画系列等六大品类的研究小组,使蚕翼绣作品每年都有变化,不断推出新品。同时,当地加大市场运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销售,使得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除了国内销量逐年增长外,林口蚕翼绣已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据悉,近年来,先后有34件林口蚕翼绣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等国家级奖项。
现今,林口蚕翼绣已成为林口县文化惠民的重要项目,致力于林口蚕翼绣传承发展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蚕翼绣有限公司成立11年来,已先后安排600多人就业,很多人不仅通过蚕翼秀脱贫,还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身患残疾的林口县莲花镇莲花村村民李亚杰从事林口蚕翼绣11年,由于技艺精湛,已经由学员成为指导教师。她说:“如果没有蚕翼绣,很难想象现在的幸福生活,我真心喜爱林口蚕翼绣,要绣一辈子。”
为保护传承林口蚕翼绣,林口县政府于2011年投资建设了684平方米的培训中心及蚕翼绣创作展示基地,2017年,又在林口县文博馆内设立了700多平方米的展示厅,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得林口蚕翼绣不断发展壮大。更让庞艳芳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林口蚕翼绣的就业创业队伍。林口县计划通过拓展旅游产品市场、服饰刺绣市场等,全面提升蚕翼绣整体品位和发展水平。(张建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