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乐现象对社会的危害(年轻人沉迷奶头乐)
文 | 慢纪硬核说
编辑 | 慢纪硬核说
中国有30%的大学生都在求学期间被学校下令清退。
在大学这个家长看不到的“乐园”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贪图享乐四个字所荼毒着。
他们离家远去,开始真正地释放自我:逃课、通宵游戏、混教室后排,这些给予人短暂快乐的生活令他们沉迷其中,最后自毁前程。
到了毕业季,不少人拿着空白简历找不到工作,回家哭诉蒙蔽父母。
然而许多家长不知道的是,这些深陷“奶头乐”的青年,早在大学4年中消磨了斗志。在他们迷失自我的同时,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01 当代年轻人沉迷“奶头乐”对于如今的大学校园,很多时候在不同学校里学生的学习风气就会变一个样。
在一些要求比较高、学术成果比较显著的大学中,可能整个学校学生间的学习风气、学习氛围都会比较好。
然而在一些普通的学校中,这样的景象却会被另一种现象所替代。
有很多学生都出现了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技能提升上,而是专注于各种玩乐。
当然,这样的说法也不是一杆子打死。
即便是更好的高等学府中,也存在有不少学生开始整天混日子。
而普通的大学里,也会有不少学生是积极学习、常年拿奖学金的尖子生。
只是今天我们从比例上讲,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都出现了沉迷“奶头乐”这种现象。
所谓奶头乐,原本指的是小婴儿,他们往往除了哭闹和睡觉,就是想要奶吃,并且往往在尝到甜头后就会立刻满足。
婴儿的生活除了吃喝拉撒睡不会想其他的,这样的说法类比到大学生身上,其实指的是他们呈现出的一种不自律现象。
有很多学生只沉迷于眼前一时的快乐,而不去想更长远的计划和目标。
每日都满足于各种吸引眼光的电子产品、社交娱乐等事物,最后日积月累,让自己的学业一落千丈,最后乃至整个人生都废掉了。
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的许多大学生里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甚至连不少高校老师都见怪不怪。
在很多专业课上,学生们会习惯性地靠教室后排坐,堂堂课都坐前排的寥寥无几,只有几个人。
高校老师每每看到这种景象会象征性地劝导一句,大家都往前坐坐,不要老窝在后排不听讲。
在很多高校里,抢后排座位成了大部分学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如果有人混入大学生中,也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快出门,再不走就抢不到后面的座儿啦!”
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养成了上课玩手机不听课的习惯,哪怕是学校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他们也不怎么重视。
节节课都拿着手机缩在后排角落,上课只为不逃个点名,不被记旷课,但后面真正听不听,那就是老师管不了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教室后排的座位就成了学生的“香饽饽”,争坐的人太多,甚至是要靠抢的。
而有些更“勇敢”的学生,可能连去也不去。
直接让同学帮忙答到,自己在宿舍里睡大觉,或者是玩手机。
更有甚者能直接从早上睡到中午,然后起床再点个外卖,一天不出寝室。
这种情况下,大学中的“代答到”这种金钱交易也应运而生。
等到了考试期间,学生们也只求能“逃”过这些定期测试。
找各种老师划重点,甚至是考试作弊,只要能60分飘过及格线他们就心满意足。
而老师们也无奈地用各种日常分来帮大家“拉过”60关卡。
但是这样的现状对学生的未来却是非常有害的。
曾有大学老师吐槽,自己课上的学生上课不听讲,等到了考研前再花高价找老师辅导。
而到了大学毕业季,也有不少学生面临找工作的难题。
本就是越来越卷的人才市场,那些高学历、有技术的人才都可能找不到好工作,更别说这些大学4年混过去的学生了。
很多人将这些结果归咎于社会各行各业太卷,大环境不好,以此来蒙蔽父母,安心啃老。
虽然说确实有环境的原因,但学生们自身的原因也并不能被忽视。
如今高等学校里的年轻人们不以学习为生活重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等到最后出校园的时候简历上空空如也,无法比得过那些优秀毕业生的也不在少数。
对于这种现象,很多家长都不能看到,不明白为什么辛辛苦苦培育到大学的孩子最后却高不成低不就呢?
02 大学生颓废的关键其实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我国大部分学生所经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历程有关系。
最经常被学生说道的,其实就是中学时代压得太紧了。
因为高考前都是天天埋头苦读,只为在高考中冲刺一个好大学。
学习虽说是为自己学的,但其实学生自己却并不能特别具体地体会到。
想一想很多父母都是双职工的普通家庭,甚至有的父母还是农村种地的农民,每日上钟上班累苦累活,但学生却并没有感受过这些。
他们坐在教室里唯一被教导的道理就是:考个好大学,将来好找工作。
甚至有不少高中老师也会对学生们督促道:现在多累一些,到了大学就好了。
这样的话很容易让学生以为,中学努力学习6年的结果,就是为了等到大学可以轻松地玩耍。
同时到了大学以后没人管,这样的现象就能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许多学生在高中被压得太紧,最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等上了大学,就会开始报复性地玩耍。
就像教育界常说的,人们小时候没有得到的东西,长大后会更容易报复性地去追求。
大学生所暴露出的普遍不自律、玩手机的现象也是这个道理。
父母看不到,老师也不管,唯一需要担忧的考试成绩也可以混一混就过去,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不是非常自律的人开始钻空子,沉迷玩乐。
除去成长经历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
其实现在很多人的大学生活都非常丰富多彩,各种社团、活动等都是百花齐放,不过这些娱乐却仍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手机短视频、游戏等这些只会让人追求短期刺激的东西越来越多。
而学生们刚刚从中学里脱离出来,还未进入社会,没有很大的自制力。
他们往往会比成年人更容易被这些东西吸引。
不能静下心来的灵魂很难沉浸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在他们眼里,那些课本上的内容不再有趣,而是变得晦涩难懂。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虽然现在有考研热、考公热,但其实很多大学生都没有一个清晰且自己足够喜欢的人生规划。
不少大学老师都会在开学时对学生讲,大家要对自己的大学四年有个清醒的认知和更高的追求。
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如果要问他们到底喜欢做什么,连他们自己也答不上来。
兴趣是一切的老师。
而无知与碎片化的“精神毒品”却让人找不到兴趣,也看不到更广阔的天空。
中医讲对症下药,如果要解决当代年轻人的“病痛”,就不得不从这些原因入手。
03 我们该如何解决大学生的“痛点”之一就是太沉迷短期内的满足了。
那些短视频、游戏、恋爱等,都是做一点就有一点正向反馈,就能得到一次快乐,长此以往,人就会对这些东西产生精神依赖。
而学习却是一个延期反馈的东西,可能一个学生要辛苦努力一个学期,最后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一些好成绩。
在这样的选项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
不过这也不能轻易责怪学生们。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些人会用酒精、烟瘾麻痹自我,有些人会选择暴饮暴食,或者是各种玩乐项目,以此来缓解工作生活中的精神压力。
许多进入社会的大人们都难以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刚从中学里放出来的学生们就更难了。
但是面对这些诱惑也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年轻人们还是应该建立积极的正向反馈,养成“延迟满足”的好习惯。
同时多运动,保持一个乐观积极、努力向上拼搏的人生态度。
人们常说,一个月就能养成一个习惯。
如果一天去图书馆比较容易,但是两天、三天、一周都坚持去图书馆可能就会比较困难。
但只要能坚持下去,维持这个行为,就有很多人可以从困难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最后让自己的心沉静下去,能接受更枯燥但也更深奥的东西,远离一时之乐。
此外最重要的是,年轻人还是应该多尝试一下。
如果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就去体验。
当体验得足够多了,了解得也足够多了,人的知识面就会上升到更广的层级,精神世界也会达到一个更开阔的境界。
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找到想做的事情,如果四年大学后脑袋里装得还是一片空白,那兴趣是不会凭空生长出来的。
毕竟这东西就像种子,没有土壤、没有养分,要如何在空空如也的世界中生根发芽呢?
04 小结
大学校园里学生沉迷“奶头乐”的现象日益严重,这其实是培养模式、个人的自我督促以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促进的结果。
不过即便是当下的各行各业都在比“卷”,这种事情令人唾弃,我们也依然不建议年轻人就此选择原地“躺平”。
毕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