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就预料到早晚和袁绍要为了争夺北方的统治权而大战一场。本来袁绍也是有机会挟天子的,因为当时袁绍离洛阳最近,但袁绍手下的谋士都卜占成,他们觉得这个天子是个废物啊,我们把他请来,那就什么事都要请示他,万一他不听我们的,我们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陈寿做《三国志》,对袁绍有一个评价,叫做见事迟,就是说这个人反应很慢,都是事后诸葛亮这样的。袁绍一看曹操迎奉天子以后,得到了很多封赏,而且这个天子很好控制,根本没有什么要请示天子的难处,所以曹操在当时是非常遭这些诸侯眼红的。袁绍这下就提出来也要迎奉皇上,他说许县这个地方太潮湿,还是把天子送到甄城,就是袁绍的地盘来。 曹操就用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把袁绍训了一顿,说袁绍你确实兵强马壮,但从来没见过你来勤王,一天到晚不是发展自己的势力,就是攻击别人。这下袁绍没办法,只好写了封检讨上去。

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1)

当然实际上曹操迎奉天下后,一样指挥不动这些军阀,这个汉献帝就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周天子嘛。有势力才是王道。当时曹操被天子封为大将军,曹操这时还没准备好与袁绍开战,于是封袁绍为太尉,也是位居三公了。结果这个袁绍不干,因为上朝的时候太尉是排在大将军之后的,他要争这个面子。袁绍说了这样一句话,曹操想挟天子以令我吗?这是原话。曹操一看,现在这样的乱世哪有上朝的时候,大将军你想要就让给你得了。这个袁绍当了大将军以后他就不闹了,你说这个事情袁绍得到了什么好处?

经过十年的诸侯混战,袁绍灭掉公孙瓒后,得到了北方四州,曹操也灭掉了陶谦,吕布,袁术。这时孙策拒守江东,刘表中立观望,局势就变得很明朗了,那就是袁绍和曹操要在北方一决雌雄。

袁绍先发制人,派大将颜良攻打白马城,同时派大将文丑进攻延津,主战场在白马。守白马的刘延只有三千人,刘延就写信给曹操求援,曹操也知道刘延顶不住的,准备增援白马。但曹操手下的谋士荀攸不同意,他建议曹操去打延津。曹操马上明白过来,是要声东击西。于是曹操率领一支部队大张旗鼓地向延津挺进,走到半路时,就下令原地休息,然后派出一支轻骑抄小路去攻打白马。这支轻骑中为首的将军之一就是关羽。

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2)

本来曹操与袁绍的军队已经开始对峙,而曹操知道袁绍这个人做什么事都会慢半拍,于是大胆地去进攻当时在徐州的刘备。当时有人给刘备报告说曹操军队来了,刘备还不相信,刘备说这不可能啊,现在曹操正在和袁绍作战,哪有空来攻打我,报告的人说,你看,曹操的军旗就在外面。刘备一看,根本不敢抵抗(当然这是撤退是很明智的),只能带领少数兵马投奔袁绍,关羽无力抵抗,投降了曹操。

关羽投降曹操后,曹操对他非常之好,当时关羽就决定,要为曹操立下功劳以后再去找他哥哥刘备。这里多说两句,三国演义里有个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在三国志里是没有的,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赤壁兵败后,三笑诸葛亮这个事是没有的,关羽也没堵在华容道上。

关羽和其他一些将军抄小路扑到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力斩马下,这时袁绍才发现自己中计了,就派文丑和刘备来拦截曹操。这个时候曹操明白,白马这个地方虽然解围了,但这个城不能再守了,袁绍会派大部队过来,而且袁绍一定会拿白马的老百姓出气,会屠城,因此曹操决定带着老百姓一起往延津走。这下曹操就和后来的刘备一样,带了很多老百姓出逃,行军很慢,就撞上了刘备和文丑的队伍。

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3)

这时曹操就把粮草辎重放在路上,用来诱敌。刘备和文丑的骑兵一看,经不住诱惑,就下马去捡这些辎重,结果被曹操一顿胖揍,文丑也被斩于马下。正史没有记载文丑是谁杀的,但推测起来很可能也是关羽杀的,以为就是这次战争后,关羽就挂印封金,离开了曹操,关羽应该是觉得已经立下了足够的功劳了。虽然白马和延津的战争是曹操胜利了,但曹操为了拖长袁绍的补给线,还是决定撤军到官渡。

在官渡的时候,袁绍在高丘上建造台子,然后用弓箭手居高临下的放箭,曹操的军队损失很重。曹操这边就造了投石机,来打这些台子,这下对曹操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曹操的军力和粮草都远不如袁绍。有一天曹操去犒劳自己的军队,发现这些人非常辛苦,面黄肌瘦,有些人甚至没有鞋穿,满脚都是老茧。曹操对这些人说,请大家再给我15天时间,15天以后绝对不会再让各位这么辛苦了。其实,曹操并不是认为他能15天后赢得战争,而是准备15天后撤军了。这实在太累了。曹操这个人的韧性并不是特别强,还好他手下人才济济。以前在攻打吕布的时候,眼看就要拿下下邳了,但曹操的精神已经到了极限了,他想撤军,郭嘉赶紧拦着他,逼着他继续作战,最后把吕布灭掉了。这一下劝他的是荀彧,荀彧说,袁绍这次是倾巢而出,你退了他还要进的,你根本没有退路,只能顶住。曹操又去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说,主公你的智慧超过袁绍,勇敢超过袁绍,用人超过袁绍,决断超过袁绍,为什么打了半年还没有胜利,根本原因就是你顾虑太多,总想万无一失,主公你需要做的就是下定决心,集中兵力,等待机会。

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4)

这个时候,袁绍不稳定的内部开始绽放恶果。先是刘备开溜了,刘备觉得袁绍成不了气候,提出要去联合刘表,实际上就是不想跟着袁绍混了。然后是许攸叛逃,因为许攸在袁绍那里不受重用,而且许攸的家人在邺城为非作歹,留守邺城的审配准备整他。这个许攸很早就跟随袁绍,掌握了袁绍大量的军事机密。大家都知道,许攸就建议曹操火烧乌巢,许攸不说的话,曹操是不知道袁绍的粮草都在乌巢的。

火烧乌巢这个事情做的惊现无比,本来袁绍的大将张郃准备来驰援乌巢的,但袁绍手下有个叫郭图的人认为应该去攻袭曹操的大本营,张郃说曹操的大本营哪有这么好打,这么好打的话早就打下来了,结果袁绍听了郭图的,派大部队去攻打曹操的官渡大营。结果乌巢失守,粮食全烧光了,这下就证明郭图的意见是错的对吧,郭图就很紧张,他赶紧跑到袁绍那里打小报告,说张郃知道乌巢失守后幸灾乐祸。张郃一看,我靠,前线失利,后院失火,走投无路了,于是就和高览一起投降了曹操。

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5)

这时曹操还在乌巢,守官渡的是曹操的军事荀攸和大将曹洪,曹洪就问荀攸,张郃这个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啊,荀攸说不要犹豫了肯定是真投降,后来曹操回来后听说张郃投降了,拉住张郃的手说,你这是韩信降了刘邦啊。曹操在乌巢焚毁粮草时,战争非常的焦灼,不停的有人来向曹操报告,袁绍的援军据此多少多少里了,曹操烦了,对这些士兵说,等到袁绍的军队站在我身后了你们再来报告。曹操明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袁绍失去粮草后,军心尽失,袁绍本人带着长子袁谭上马掉头就跑,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了。第二年,袁绍发病吐血而死,3年后,袁谭被曹操所杀,2年后,辽东太守公孙康谋杀了袁尚和袁熙。曹操打赢官渡之战花了接近2年,那下北方四州花了差不多10年,北部中国基本上是姓曹了。

本来在两军开战前,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袁绍,分兵去骚扰曹操的军队,因为曹操有两个大本营,一个是洛阳,这是曹操真正的军队所在,另一个就是天子所在的许昌,田丰就建议袁绍把部队分成两股,曹操救洛阳我们就打许昌,曹操救许昌我们就打洛阳,总之让他疲于奔命,这样来消耗他。这样用不了3年,这个事一定就成了。如果袁绍真的采用这个方略,那曹操真是没办法应对,你的军队没别人多嘛。总之田丰反对袁绍倾巢而出,毕其功于一役。结果袁绍的谋士郭图就说,我们军队这么多,哪里需要磨磨蹭蹭搞个3年,袁绍也觉得自己很牛逼,根本不觉得自己有战败的可能。这个田丰就像荀彧说的那样,刚而犯上。田丰仗着自己是老资格了,拼命的组织袁绍倾巢而出,袁绍的心胸从来没宽广过,一怒之下就把田丰投进了大狱。一年后,官渡之战失利的消息传回邺城,田丰就知道自己死定了,袁绍是个死不认错的人,肯定要杀他泄愤的。

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再来看看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始末)(6)

除了田丰以外,沮授也反对袁绍倾巢而出,沮授说,平定动乱,诛灭残暴这个叫做义兵,穷兵黩武,仗势欺人,这个叫做骄兵。现在天子在许,我们出师无名,政治上就先输了一招,我们恃强凌弱,在道义上又输了一招,现在我们又不讲究策略,那我们又在策略上输了一招,这个战争肯定是打不赢的。结果主张战争的人就到袁绍那里打小报告,说沮授这个人权力太大,袁绍也觉得这个人是三军监军,意见又老是和自己不一样,于是削去了沮授的军权。沮授说,我辞职行不行,袁绍表示不准辞职,跟着我上前线。沮授在过黄河的时候说,涛涛黄河,我恐怕是再也回不来了。官渡之战失利后,沮授被曹操俘虏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