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广东普通院校第一次组档(旧忆当年广东学子)

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来凑点热闹,说说我那个年代的旧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近三年广东普通院校第一次组档?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近三年广东普通院校第一次组档(旧忆当年广东学子)

近三年广东普通院校第一次组档

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来凑点热闹,说说我那个年代的旧事。

我这里说的当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了。当时,是高考前先填报志愿,然后再考试。出了分数,无论好坏,都不是自己能掌握了,除非是考得非常好,就会有录用你的学校的招生老师联系你,看是否变更之前填报的志愿;又或者是刚好在分数线附近,招生老师降分调档,可能也会电话联系,是否有兴趣读某某学校某某专业等等,尤以师范类为多。

当年Top2的T大和P大,在广东也算很有吸引力,但也未必所有人都愿意去。比如我中学有位高我一届的师姐,标准分大概750多,是够不着T大的调档分数线的,T大愿意录取她但专业要服从分配,她就拒绝了。她后来应该是去了读当时热门的金融或者外贸之类,还去什么T大的和尚班读工科专业呢。

所以有些人能“捡漏”去很不错的大学,比如我有同班同学的标准分,刚好是当年理科第一批的分数线,就被录取去了哈工大,可见哈工大在广东多么的不受待见了,虽然敢报这个学校也说明自己不算差。但他其实是个高考移民,来自中原大地,考前三个月才过来的,所以填志愿时敢报去那种广东人望而生畏的苦寒之地读大学。当然,我之前的文章《6.被送去东北的人们》也说过,我家邻居还在黑龙江呆了二十多年回来的,只是情况比较特殊。

以我自己的经历,说一下当年为什么很多人不敢报考北方的高校。其实我主动跑去北京读大学,在不少人看来也是有点惊讶的。

第一是洗澡的问题。

可能听起来有点无厘头,但是当年的条件确实“艰苦”。很多人都知道两广或海南一带的人们,每天都会洗澡(冲凉),即使冬天也一样。所以某年春天实习期间,我去华南理工找高中同学,他们宿舍楼的冲凉房里鬼哭狼嚎,我很诧异,但是同学说习以为常,冬季寒潮来临的时候更夸张,各种歌喉的展示。而所谓“纯正的”广东人,又特别在意自己每天都洗澡,并且坚决说不能像女同学那样打开水回去洗。

到了北方则不一样了,想想即使宿舍楼有暖气,大家也不可能用自来水洗澡(夏天北京的自来水特别凉,也不太好冲澡)。所以大家都买澡票,去学校的公共大澡堂洗热水澡。对于习惯了一个人冲凉的广东人来说,最难受的就是四五个人光着身子围在一个水龙头下轮流淋热水!我是个男孩子也受不了,更不用说部分的女同学了。当然大家的素质还是很高的,比如用打湿了头发,就自动走开,自己在旁边,用洗发水洗出一头的泡泡,然后别人也会让你过去冲洗干净头发,而自己洗了头发,再自动走到一旁搓身子去。

我第一次去大澡堂的时候,内心的确挣扎了很久,但是没有别的办法,当时军训,一身臭汗,也不能不洗,就硬着头皮。补充一个细节,我在文章《31.记忆中的雪》里也说了一下,洗澡后从公共澡堂回到宿舍,我的头发就结成冰了,手指敲硬邦邦的,最开始的时候觉得惊讶和有趣,以后就无感了。

学校洗澡环境的真正改善,都是我毕业后的事情了。新建的四人宿舍有热水可以洗澡,可怜我之前七年都是去澡堂。

第二是语言问题。

现在大部分人听、说普通话都不会有什么障碍吧,不过广东省在中小学大规模推广普通话,应该是1993年之后。很多老师,特别是本地老师,非语文类的老师,说普通话还是有点结结巴巴的,偶尔发音念错会让全班哄堂大笑。但是我的老师们毕竟是广东省一级中学的老师,即使说得不好,也有勇气坚持说,上课时大家才开始习惯用普通话。当年也有很多两湖和江西的老师到广东的中小学来工作,提高大家的普通话水平。而我自己,则是连续看了两年多的新闻联播,才算是听的方面没什么问题。大学读到第三年,别人才跟我说,你的普通话没有什么口音了。

如果大家问:在同一个国度里,语言关有这么难过吗?我给大家举一个本系教授的例子。他上学比我早多了,来自广东某著名的侨乡。他说刚上大学的时候,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比较一般,多门主要功课成绩参差。辅导员就过来宿舍专门找他谈话,说你进学校高考分数非常高啊,特别是英语几乎满分的,平常看你也很用功,怎么现在成绩不算好,而英语也只能得个“良”?

于是教授就和辅导员说,因为上大学之前在中学就没有人讲普通话的,他上课时完全听不懂老师说的话,即使标准普通话都跟不上,更不用说那些带口音的了,所以他全靠看书自学,成绩各科就有好有坏。而生活方面,则在慢慢学和别人交流。大家或许能猜到,上面的“大一新生”和他的辅导员的谈话,基本上全程用的是英语。

第三是饮食方面。

以前我有种误解,以为北方人都是吃馒头的,但其实大部分的北方同学,说他们吃米饭为主,因为家里做面食包括馒头太费时间了。我也曾经连续吃过两三周的馒头,当时有点窘迫,收到父亲汇款之前,就每顿饭在食堂花5毛钱打2个馒头,再打一份6毛钱的有点肉沫的菜,慢慢撕下馒头片,卷起来送入口吃。这馒头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对苦碱味有点敏感,也一直没太喜欢。学校食堂不是每天,但时不时也有金黄的玉米饼卖,第一次看到时我就迫不及待地买了一份,大概三四厘米后蒸熟但有点干硬的玉米饼,吃起来怎么那么粗和难以下咽啊!我对玉米饼的不好看法,直到去了一个同学家里吃了做出来的玉米饼和熬的玉米粥(大碴粥),才有了改观,赞不绝口。

不习惯的,主要是那时吃不到新鲜的绿叶菜。食堂里有菜叶的可能是大白菜了,我就在食堂外面看到师傅在剁菜,和我小时候在家里剁猪菜的姿势、手法和动作完全一样,更增恶感。

到大三时,突然发现食堂新增了麻辣烫这个窗口,可以让师傅选几种菜,比如油麦菜、平菇、豆芽、小白菜、豆腐等,还有一些肉片、火腿肠等烫熟送饭,高兴坏了。于是就有了我在食堂里一面流泪一面笑着吃菜的滑稽样子,同学说第一次远远看到了,都不敢走过来。不过强化“锻炼”后,吃辣再也不犯愁了,直到回了广东工作,才又退化。

但要肯定的是,食堂里的小锅大白菜羊肉片,以及大块肥牛饭都非常好吃,尽管有些同学说膻味太大了,而我则无感。

上面三点,现在的人们包括高中生,应该完全不会觉得是问题吧?加上交通方便不用火车硬座哐当二三十个小时,以及通讯手段发达随时联系别人,我真羡慕他们有那么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只是,他们考Top2的难度,也不知道增大多少倍了,比如听说最近几年,通过高考分数去T大和P大的,都要全广东省前100名,对应了超过70万的高考学子。即使实际招生的数量不止于此,但其他的名额都被各种自主招生方案用去了。在这一点上,我不羡慕他们,还是当年的我们幸福 ^_^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