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筷子的来历及文化(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筷子)

全球范围内,人类进食的工具主要分为三种。一种直接用手抓食,一种用叉子、勺子,一种用筷子、勺子。用叉子的就是欧美,用手的是南亚次大陆、非洲,用筷子的就是东亚,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还有越南,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各式各样的筷子的来历及文化(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筷子)(1)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很早就有了勺子和筷子。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

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礼记》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梜,犹箸也”。《史记》谓“纣始为象箸。”这些都说明“箸”的称呼可能最早在商代出现。

各式各样的筷子的来历及文化(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筷子)(2)

现在流行的“筷子”叫法,在明代以后的文献中才较多出现,开始叫“快儿”、“快子”。被引用较多的说法,是陆容《菽园杂记》中有关时俗的记载。那时水上行舟之家讲究避讳,以吴中(今苏州)一带为甚,如忌讳“翻”、“住”等字眼,于是称“幡布”为“抹布”,“箸”为“快儿”。

虽然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清《康熙字典》仅收录“箸”而不收录“筷”。

现在不时能看到的两人用四只筷子同时夹菜,这在古代是不允许的。古人认为这种动作叫“截筷”,与收纳骨灰时的动作相似,不吉利。古人吃饭时还忌让人停下筷子,“停筷”是针对死人的。人死后会在棺前放最后一碗“饭”,并将一双筷子直插饭上叫“供筷”,这样才停下筷子。因为这种忌讳,吃饭时是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的。

各式各样的筷子的来历及文化(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筷子)(3)

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很多用餐的场景,我仔细寻找了有关筷子摆放方向的信息,但很遗憾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筷子刚传到日本时,与中国同样采取了横向摆放的方式。但在后来,西域的饮食文化、用餐习惯、餐具、菜肴传入大陆,筷子的摆放也转变成了与叉子、勺子相同的纵向式。而日本始终坚持着横向摆放的习惯,成为了世界上唯一横着摆筷子的国家。

各式各样的筷子的来历及文化(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筷子)(4)

在中国人的眼中,生活中的物品往往会与人的理想联系起来,一件简单的物件往往都会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作为崇尚礼制的国度,“礼器”是贯穿于生活的点滴之中,尤其在餐饮用具中,有众多的物品都是曾是重要的“礼器”,有的还逐渐演化成纯粹的“礼器”,如著名的“鼎”,就从最初的煮食器演化成为皇权的象征。而筷子因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日常使用中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礼法”,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传递着文化的信息。

各式各样的筷子的来历及文化(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筷子)(5)

筷子在古人的婚姻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北京在内,过去女孩子出嫁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总少不了筷子。这种风俗,一般认为出现于宋代,当时男女双方家长议定孩子的婚事后,女方父母一般都送盛水的坛子一对,内放活金鱼四尾,并附上筷子两双。

其寓意是:金鱼,谐音“金余”,祝愿一对新人钱多多;水的意思是,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筷子则有两种含义,一是祈子,取民间吉利语“筷子快子,快快生子”。

各式各样的筷子的来历及文化(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筷子)(6)

其实,看似简单的筷子,无论是使用形式——夹、拨、挑、扒、撮、撕,还是材料——竹木、金属、象牙、骨头、玉石……这些可都不简单,它散发着历久弥香的生活气息,并慢慢演变成为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存在。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雅士对它津津乐道,例如明代程良规的《诵竹箸》:“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还有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的《咏箸》:“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

各式各样的筷子的来历及文化(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筷子)(7)

一双筷子,一部历史,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