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航天员什么时候上天(王亚男梦天)

王亚平航天员什么时候上天(王亚男梦天)(1)

直新闻: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为什么说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收官之战?

《航空知识》主编 王亚男:因为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升空,中国天宫空间站将会从现在的L构型变成一个T字形的构型,这也是当初规划天宫空间站时的最终的理想状态,也就意味着梦天实验舱的对接成功,将标志着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落成。

所以我们把梦天的升空称为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收官之战。如果回溯到1992年,我们制定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计划,到今天为止已经经过了30年。如果从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至今已经有52年。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宫空间站实际上是在2021年才发射第一枚核心舱的。

从这个时间点上看,天宫空间站的建设工程一共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国际社会上认为我们的速度非常之快,但是我们看到的天宫空间站的建造,实际上是几十年的漫长探索积累过程的一个最终的成果。

中国的空间站工程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探索过程。从2011年和2016年分别发射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我们建立了短期的有人驻留的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能力。

在这之前中国完成了载人轨道运行,舱外活动,航天器的空间交会对接等重要的能力建设。随着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国具备了建设更为完备严整的空间站系统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2021年天和核心舱的顺利升空的真正背景。经历了一年多的建设,中国的天宫空间站现在已经面临落成。站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看到了过去的科技人员的艰苦探索的成果,同时我们也期待着随着天宫空间站的投入使用,将在上面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而这些实验所产生的新的理论认识和新的应用技术,将为中国的国民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亚平航天员什么时候上天(王亚男梦天)(2)

直新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您认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航空知识》主编 王亚男:实际上从空间站工程本身来看,这个工程本身就是创新驱动战略的直接体现。中国的空间站既是重大的科技创新行动的成果,同时也是未来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动的通道和大门。

从我个人看来,空间站工程就像是一个引力异常巨大的磁石,它一方面有力的推动了各项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创新步伐,另一方面又以自身作为科研基地的平台优势,有力地反哺了各项基础研究工作。

所以这种能够实现循环推进的重大科技工程,是中国能够获得更多的创新驱动活力的有力的一个抓手。

实施空间站工程就要求中国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要有诸多的突破,比如说新的材料,新的燃料,包括新的电子科技以及系统工程,特别是在自动化系统的能力方面都要有全新的提升。如果不是依托空间站这样一个重大工程,那么这些领域的进步速度和创新实力可能就不会得到这么快的提升。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空间站这样的重大创新工程为抓手,利用它来带动国家各行各业的能力提升,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契机。

编辑丨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苏瑞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