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横折弯的汉字有哪些(由涉开来)

含有横折弯的汉字有哪些(由涉开来)(1)

含有横折弯的汉字有哪些(由涉开来)(2)

含有横折弯的汉字有哪些(由涉开来)(3)

含有横折弯的汉字有哪些(由涉开来)(4)

含有横折弯的汉字有哪些(由涉开来)(5)

含有横折弯的汉字有哪些(由涉开来)(6)

含有横折弯的汉字有哪些(由涉开来)(7)

含有横折弯的汉字有哪些(由涉开来)(8)

含有横折弯的汉字有哪些(由涉开来)(9)

在一些人看来,汉字的结构是一成不变的,实际并非如此。古汉字偏旁部首不仅可在一个汉字的在东南西北中平移,旋转变化,还可以产生结构的增加,结构的立体空间翻转,且此间还伴随着结构本身的形体变化。我们通过“涉”字结构列序的演变、引发开来,看到汉字结构纵横江海,翻动傲空,大开大合的逍遥、洒脱、壮观场景,领略古人建造汉字时的时空观念和认识世界、大道自然的高远情怀!

“涉”是甲骨文时期产生的古汉字,表示步行渡水的会意字。甲骨文以来其写法不下几十种,根据它结构变化不同特点,我们例举四种具有典型意义结构的写法,即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书写左右结构的“涉”;《说文解字》内左中右结构的“涉”;《六体书法大字典》里上下结构的“涉”和“汉简”、“石鼓文”中出现的上中下结构的“涉”。

甲骨文中“涉”“三点水”表示“水”、“川流”,“步”是由两个一正一反上下结构的“止”组成,“止”在甲骨文、金文中像脚趾形状,代表足,脚印,引申为停止、静止。

“涉”中的“水”在结构中,发生了怎样的纵横变化呢?实际可能超出想象。邓石如左右结构的“涉”可以说是较为常见的写法,即“三点水”立于左侧,“步”于右侧。《说文解字》记载左中右结构的“涉”,则是在邓石如左右结构的基础上,在“涉”的右侧又增加了一个“水”,形成了两“水”夹一“步”的左中右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左右对称结构。这让我们看到,“水”字旁不仅可以在左侧也可以出现在右侧,并且为了突出“水”的元素特征和对称之美,还可以增加一个“水”的类化结构!《六体书法大字典》里上下结构的“涉”与众不同的是,“水”下划到“步”的下面,其形状也发生变化,呈现为波动涟漪状的“横水”。更为神奇的是,“汉简”、“石鼓文”里上中下结构的“涉”字,“水”居然以“横水”的姿态像腰间哈达一样,出现在“步”上下正反两“止”之间,略有不同的是前者为涟漪状“横水”、后者为“三点水”之“立水”变为“横水”,“水”在半山腰,上下两“止”如山林,似水中倒影,景美可入画。

上述四个“水”在同一汉字“涉”中,发生明显的空间变化。首先是方位上的明显改变。其“水”游动于左、右、下、中,即东西北中。其次“水”的纵横也发生了变化。由前两者的“纵水”发展到后两者的“横水”。再次“水”部件本身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当然,尽管“水”有很多写法,这只是其中之一罢了,但足以说明“水”在同一个汉字中的多样性,多变性。

在历代“涉”的写法中,曾有过“步”上下两个“止”是同一方向叠加的,但在这四个案例中两个“止”所呈现的均为上正下反的结体。“止”翻转的变化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止”的180度翻转需在一定的空间内完成,翻转后仍是“止”字的意思,是一个平面到三维的过程;二是“止”的翻转实际上实现了正反两“止”的平衡,体现着一种对称美。

又提到刚才“涉”中的“水”。我们看到“水”可以出现在东西北中,唯独没有“南”这个方位,我们设想:如果“水”出现在南,即“步”的上方没有什么不可以,好在还有李白的一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让我们有了底气!不过,现实的古汉字中确有头顶“天水”这么一个“沇”字。沇(yǎn),形声。甲骨文,从水,允声。基本释义:济水的别称,古河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沇”字的篆书有多种写法,左右结构者居多。清代书法家永瑆书写过这个字。“三点水”波动地横于“沇”的上方,酷似戴草帽的人物姿态,结体呈上下叠加的“天覆”之势。“沇”字在甲骨文时代,就出现过上下结构,即在“允”上方增加四个点的形状,以示“水”在人头上的样子。“沇”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天水”可以有,同时也弥补了“涉”字唯独“南无水”的遗憾!

值得说明的是,古人为了突出某个结构重要性或是寻求一种和谐对称美,可以重复、复制、类化、增加一些结构,如前《说文解字》中“两水夹一步”的“涉”便可见一斑。

四种结构不同变化的“涉”字,让我们身临其境地看到小汉字中的大千世界,看到汉字结构大开大合的纵横变化。目睹了“涉”是怎样从左右结构变为左中右结构;又从上下结构变为上中下结构,目睹了天水倾泻,沧海横流,巨石翻动之壮景,体验了波光涟漪,哈达飘动,江岸倒影,春和景明的祥和之气!

汉字结构的动态可变性,空间性源于古人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古人之初最为淳朴的世界观。他们把天上的“雨”与地上的“林”结合起来就成了“霖”;把“汤”与“火”表示两种不同物质符号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烫”;再看将“刀”加一点就成为“刃”,表示刀最锋利的那部分;“上”、“下”二字中的两个点在示意着一种空间、方位。诸如此类,汉字的构建无论在具象还是在抽象的思维空间领域里都是动态的,可变的广袤空间体系。除了刚才说的“涉”字外,我们再列举其它几个案例。如秦代石鼓文的“流”字和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清代书法家吴大澄、吴让之、杨沂孙、吴昌硕等书写的“流”字,即三点水分别在“㐬”字左右的写法,平衡对称,十分俊美;清代出版的《百体千字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宝鼎篆)”中的“致”就写成了上下结构,变为对称态势。战国时期楚简文字“泊”的“三点水”划到下面去,除字形对称外,还酷似一叶扁舟。这再次说明“三点水”等系列偏旁可以用在下面,像魔方一样错位组合,成为诗画一样的艺术。

通过这些跨越千年的汉字结构位置序列变化的碎片、案例,组合、归类、缀联形成一幅完整的高清画面、链条环环相扣的汉字结构纵横变化的线路图,可看到千年沧桑古道先哲们前行的足迹和汉字结构变化的印痕。汉字结构的可变性,重置性是基于宇宙观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为我们探索汉字结构的艺术再塑,创建汉字结构排列艺术体系,促进汉字结构向齐一化演变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余年来,我们在对甲骨文、金文、篆书、汉印、汉隶等字体结构变化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汉字横向结构的左右对称性,纵向汉字结构的上下叠加性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在“推理有依据,实际有案例,源头有出处”原则下,对数以万计的汉字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归纳,总结出一系列中庸,兼容汉字其他结构的“对称体汉字结构法”和“宝塔体(叠加结构)汉字结构法”,形成了汉字两大纵横结构体系。如,对称体汉字的同元素结构复制法;增加结构法;减少结构法;中庸结构法;借代结构法;变换方向(方位)法。再如,宝塔体汉字的覆盖法;包容法;叠加法;平衡法。

汉字结构两大纵横体系的创建,形成了阵容整齐,场面恢宏,风貌迥异,繁华多姿的两支异军,从汉字的六种结构中脱颖而出,成为既有前辈的影子又有崭新面孔的新一族汉字集群!它们以自己不同的结构特色展露着庄美、静雅、灵动、舒展的身姿。

比如,对称体结构汉字之美。它在吸收、融合、中庸了原有六大汉字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以横向左右对称的方式,重新锻造汉字的黄金架构的举措,塑造了汉字端正、恢宏、庄美、和谐的强大阵容和汉字的人文之美、哲理之美、辩证之美和静态之美。汉字对称结构形成后,会产生海量俊美、以万计算的神奇对称汉字图案, 几乎每个字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中有很大的联想和创作空间。如《象》、《法》、《艺》、《虎》、《寿》《雅》等,与本字的概念形象十分接近,令人惊叹。我们仿佛看到憨态可掬的大象向我们走来,代表正义化身的独角兽那威严的眼神。对称体汉字的结体特点是重心垂直居中,汉字左右两侧翻转180度完全重合,笔画左右对称分展,静中取动。它是中国汉字的再艺术化和升级版,是中国汉字从原始的模样脱颖而出的更为隽美的文字。它融汇、传承了甲骨文的图画美、对称美,金文的严谨端正美,秦篆的纯净简约美,汉简的质朴自由美,隶书的抽象顿挫美,汉印的匀称装饰美,行书的收放张弛美,集多美于一身的汉字。增强了汉字结构特点的辨识性、观赏性和感染力。

比如,宝塔体汉字之美。与对称体汉字所不同的是,宝塔体彰显的是一种空灵、流动、疏朗、禅意之美,自由浪漫之美。其原因在于汉字结构纵向排列后,左右两侧没有自身结构的相互束缚,制约,结构笔画的避让变为左右自由伸展,释放了结构笔画的活力,动能。另外,结构上下排列也减少了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汉字的厚度,使汉字结构的立面变为通透、清爽。笔画的无拘、灵动、舒展和张力,没有给人以单薄柔弱之感。如“江”的“三点水”呈纵水状在上,“工”在下后,形成了明显的上动下静对比的辩证关系。“三点水”源出高天,向右蜿蜒而下,远远望去,山泉飘渺,如诗如画,又若山涧云烟袅袅升起。再如“流”字。“水”成横向置顶,下静上动,形成上下结构,如临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大势,又似巨人头顶流云含雨欲滴,一派风动云水看欲流的气象,蔚为壮观!

从“涉”字引发开来,我们看到汉字结构的游动,旋转,纵横交错,翻动的万千气象和多姿多彩的画面!感悟古人建造汉字,运用汉字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襟,并以能够领悟先哲们认识宇宙自然的神韵而感到自豪,欣慰。2019年末,我们潜心20余年研究,编著,书写的集文献性、工具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首部大型汉字结构艺术学术专著《汉字对称艺典》,在古汉字学术界,书法界殷切希望中,在文化部有关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下,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典纳入常用汉字6000余个,通过与古原字对比的方式,演绎汉字对称平衡变化的思路和过程,揭示了汉字结构的空间关系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对称美的外在规律,营造了一个庞大的、前所未有的汉字结构艺术“魔方世界”。大容量的对称汉字图案使人们仿佛进入了汉字结构艺术的“万花筒”和“百花园”!实现了古汉字走出现代的步伐、“活”起来,“美”起来的梦想和古人渴望汉字对称衡美的千年夙愿!毋庸置疑,汉字纵横体系的确立发展,对古文字学术研究、探索古文字当代实际运用与相关文化产业的融合开发,满足人们对汉字书法艺术等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传承中华文脉基因,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著名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李范文教授在《汉字对称艺典》序言中说:“这是一部既有学术研究价值又有普及意义的好书。”

纵横古今,沧海桑田,回首千年古道,依稀蜿蜒,昂首跋涉向前,远古智慧之光依然照进,我们头顶是一片蓝天,风光无限!(李京)

参考资料、书目:《说文解字》、《百体千字文》、《六体书法大字典》、《中国篆刻大字典》、《汉字对称艺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