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知识科普(关于拔牙的那些事儿)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过
光是牙疼就能到要命的程度
那拔牙岂不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所以很多人一听说要拔牙
就已经坐立不安了
要不要拔牙,由不得自己
提起拔牙,有的人会退避三舍,想着能不拔牙就不拔牙;也有的人只要牙疼发作就希望医生可以拔掉这颗牙,“以绝后患”。然而,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对的,拔牙与否应该遵循正确的拔牙指征,由专业医生进行检查评估后决定是去是留。
口腔内正常萌出的牙齿都有其相应的功能,缺失一颗牙就有可能降低咀嚼效率。长时间缺失某颗牙齿时,该牙两侧和对颌的牙齿也会发生倾斜和伸长,从而影响整体的咬合功能。因此,对于有保留价值的牙齿,应该予以治疗,争取保留这颗牙及其功能。但对于缺损严重的残根、残冠或严重松动的牙齿,应尽快拔除。若强行保留,既不能正常行使牙齿的功能,后期还可能带来肿胀、疼痛等不适,长期的炎症更会导致牙齿周围牙槽骨的丧失,给未来镶牙或者种植造成困难。
不是所有松动的牙齿都要被拔掉
牙齿松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儿童乳牙恒牙替换、牙外伤、较严重的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炎、颌骨肿瘤等。一般来说,牙齿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应视情况进行固定,若无保留价值才应该拔除。对于龋坏严重或时间久的牙齿,若发生了慢性根尖周炎,也可能出现牙齿松动。这种情况下,轻度的松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是可以恢复的。颌骨肿瘤导致的牙齿松动往往不能保留,但应先到颌面外科进行治疗,不能贸然拔除。牙周炎是目前导致牙齿松动最常见的疾病。牙周炎会造成不可逆的牙槽骨吸收,牙齿会逐渐出现松动,牙槽骨吸收严重所导致的松动牙齿则无法保留。
由此可见,若出现了牙齿松动,应该先到口腔医院就诊检查,找到松动的原因,做出正确诊断后制定治疗计划。
智齿不一定非要拔掉
智齿是人口腔中的第三颗磨牙。由于牙齿的发育成熟和萌出与整个人体发育密切相关,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决定了智齿的萌出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它的萌出时间在 16-25 岁期间,而此时恰是人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的时候,因此俗称为“智慧齿”。
由于颌骨的空间有限,智齿往往不能正常萌出,临床上称之为阻生齿。智齿由于没有正位萌出,所以没有和对颌牙齿建立咬合关系,不能参与咀嚼功能。由于智齿在牙列最远端,清洁效果差,所以周围牙龈可能反复出现炎症,严重者会影响张口,甚至造成面部肿胀以及全身感染症状。
另外,智齿与邻牙间常存在间隙,容易残留食物。长期残留食物可能会导致智齿及邻牙的龋坏,这样的智齿建议尽早拔除。
然而,少数人的智齿可以正位萌出,能够行使咀嚼功能,并能进行有效的清洁,这样的智齿是可以酌情保留的。也有一些人的智齿埋在下颌骨里,位置较深且不影响邻牙,拔除会有较大损伤下颌神经的风险,这种智齿也可以暂时保留,定时复诊观察。
拔智齿前的注意事项
首先,拔除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及生理准备。其中,心理准备就是自我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现阶段阻生智齿拔除手术多采用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法,时间短,创伤小;知识准备是了解各种拔牙禁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妊娠期和月经期等)及拔牙前后的注意事项;生理准备包括智齿周围炎症的控制和身体处于健康状态等。准备做得越充分,拔智齿过程中的痛苦越少,拔智齿之后的恢复也会更顺利。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拔牙这项治疗技术,对于无法保留的患牙,应尽快拔除;对于专业医生诊断后建议保留的牙齿,我们应该配合治疗,争取保留更多天然牙。
编辑:文茜婷
资料:健康中国 科普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