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耒阳民间故事:耒阳故事耒阳把式

萧希求

探秘耒阳民间故事:耒阳故事耒阳把式(1)

探秘耒阳民间故事:耒阳故事耒阳把式(2)

耒阳俗称习武之人为“把式”。自古以来,耒阳就有尚武之风。耒阳人习武,一是为保家,古代耒阳与蛮夷相邻,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匪患严重,捍卫家族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以武力作保障;二是为卫国。耒阳人的家国情怀自古而然,据清光绪《耒阳县志》记载,耒阳自汉至清,有考取武功实任功名者在册达189名。

并且,耒阳曾出现一批名垂青史的武功世家。如早在汉唐时代,谷氏一门有:谷崇,东汉光武时将突骑,为前锋,拜偏将军;谷永,东汉建宁郁林太守;谷昕,东汉南昌太守;谷朗,三国(吴)九真太守;谷府君(朗仲子,佚名),晋武帝永宁侯;谷衮,南北朝勇冠一时,仕慕容,至广武将军。罗氏一门有:罗彦,东汉临海太守;罗绥(彦子),三国荥阳太守;罗含(绥子),东晋尚书、廷尉、长沙相;罗处端(含长子),晋穆帝时授武功大夫,镇守边海;罗溶,南北朝军马都总节度使:罗知遐,梁武帝时授衡州都知兵马事;唐代武举有罗宗广、罗汝翼、罗汝辅、罗滨、罗宗华、罗添受等。从满门忠勇可以推测到,耒阳尚武精神早已深入人心。

探秘耒阳民间故事:耒阳故事耒阳把式(3)

随着朝代的更替,武学的日益发展,耒阳人的彪悍民风必然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自汉以来,耒阳传统武艺不断精进,融入了南北武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耒阳“把式”传统武艺。四乡的把式如今各有不同、盛传的“南罗北资”在耒阳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南罗"与"北资”

耒阳东南西北四乡皆有出名的把式,但民间相传以南罗北资最负盛名。所谓“南罗”,是指以耒阳盐沙壕塘罗家把式为代表的南乡武术,以家族式习练为主,其独门绝技过去从不外传。据“罗含武术学校”校长罗锡平所述,罗家武术代表功夫是“罩功式”,源出于少林金钟罩、铁布衫一脉。但根据史料记载,南北少林最早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而耒阳罗家的武术早在东汉时期就已有武功实任的记载,其源头应该比少林武术早得多。从开桩打底子来看,罗家功主要练的是上、中、下三盘抗打击的底子功,与少林派的金钟罩、铁布衫非常相似;从徒手攻击力道与技巧上看,罗家功使用的“桥手劈杆”。注重发力的寸劲,与咏春拳神韵相通;从套路招式上看,罗家拳从护身、出手,是以速度一招致敌的实用招式为主,与南拳短手连打相类似;从兵器上看,有罗家独门器械牛角耙、飞镰、钩镰等,具有典型的民间武术特色。罗家把式的独门技击术应该属于本土武术,只不过融入了各家所长,他们以本族的自然村为单位,组织族内男丁自幼开始习练,秘传的本宗独门绝活,不仅为保家护村,也注重建功立业,因此,罗家功自古以来成就了不少扬名立万的朝廷重臣。

所谓“北资”,是指以哲桥火田资家为代表的北乡武术,以把式上门“起钻”传授武艺为主要特色,他们用自身的绝活授徒来养家糊口。据资家把式资云泰所述,哲桥火田资家开基祖资鹏举,出身明代宫廷护卫,曾官至韶关总兵,是袁崇焕手下得力战将。清代时,资启斌为耒阳县署捕头,曾平定耒阳匪患。资云泰介绍说,他与父亲资道容以起钻为生,资家拳源于武当派,主要为佛家拳、洪拳、蒋家拳,并衍生出十八般武艺。传说资家拳的神秘功夫有隐身术、寄身法、硬卵术、驾水火行走术、秘诀接骨术、撒豆成兵术等。据说其断骨接骨术,一口水喷上断骨处三天即可行走,民间盛传的耒阳“贼牯水”与其神似;又说资鹏举与刘冷山拉起“反清复明”大旗时,曾撒豆成兵成功遁身。总之神乎其技,具有典型的江湖相传的神秘技击术特点,这些秘术如今何人得到真传很难说。据北乡把式蒋竟学所述,资启斌只在晚年收过一个徒弟,叫蒋家丰,正是蒋竟学的祖父。

探秘耒阳民间故事:耒阳故事耒阳把式(4)

除了南罗北资,当代著名的还有南乡黄市的严冲把式萧全林、萧全洲、萧全朝,萧全林从师有峨嵋派长眉老祖嫡传弟子柳仙仁的高足袁德厚、南少林派鹤拳传人苒中宁、公平大路下南拳洪拳把式刘德立,所擅长的有“八仙过海”、“小马步”、“大马步”、“螺丝过江”、“五雷破阵”、“猛虎下山”、“三十六扣手”、“四路梅花”、“八段锦”“万法归守”、“三十六手”等套路南乡公平的白鹭村刘显洋、曾家壁曾其正、梧桥村萧朝茂、萧俊梓等著名把式。西乡有耒阳官塘阳家的洪拳。仁义茶丰、邝鄌等村的短拳,东乡大义鱼石村周从生现九十岁还在练武,他的家族以少林南拳为主,十八般武艺样样皆能,四乡把式都各有自身特色,招式多有异同。东南西北四乡各具特色把式的武艺,形成了耒阳武术的传统特色。

“开桩”与“造桶子”

所谓“开桩”,又称“吊桩”。耒阳把式是从幼年开始练起的,六七岁就得起步习练开桩。南乡的罗家拳注重练习“矮桩”,即贯丹(吞津,贯入丹田),脚尖向内,身子下沉,坐桩一柱香以上,称为“内八字”,然后练“站桩”,其心法是“久练功夫无巧手,常习稳步细操心”;北乡的资家拳注重的是练“中桩”,即马步、弓步,又称“玄武桩”、“丁字桩”,早上空腹习练的主要功目有:眼功(泼水不眨)、嘴功(收气吞津,相当于气功),站功(马步、马步变弓步、弓步变玄武玄武变丁字、丁字转身飞步),中午练套路。桩功与套路按早中晚不同课业天天习练。

所谓“造桶子”是过外身上下练成铁桶一般的抗击打功力。人体血肉之躯的抗打击有其极限。为了一步步提升身体的抗击力,需要饮用一种药物、俗称“钻药”、又叫“打药”、“造药”。此药饮后可以消除痛感并能活血化淤、筋强骨造体能,四乡之中各家钻药配方不甚相同。

比如说罗氏钻药,其配方主要有九龙错(又名穿心菊)、南蛇滕(可通脊椎)、狗骨(俗称洋骨力蔸,可通下筋)、夜关门(又名倒钩拽。可安神)、青阳散和破阳散(可通气止血)等,一付药多达一百多味。南资氏钻药的配方则主要有松树根、皮子树根、樟树根、枣树根、再加上牛筒子骨一根、接骨术和草药方若干,加起来也有一百多味资家祖传秘方“洗手丹”,传为内外兼治的创伤神药。

探秘耒阳民间故事:耒阳故事耒阳把式(5)

罗家功非常注重造桶子,其方法是饮药后运气挂丹,进行硬气排打,分别从上身、正身、侧身,按三、六、九次的进度,先挑肘,再补肘,先左后右,先正后侧在周身击打。击打上身周围的器械为铁尺、秤砣、药煮铁砂,击打强度为鲤鱼弹水、虎爪、亏心震、铁剪刀、双铜锤、铁扁担。击打过程要时时运功,分别为错马开弓、泼水猫狸洗脸、舞擂锤、双手托天、捧月、犀牛往下、龙归。要害部位如头部五官、后脑、咽喉、档部等要从弱到强进行击打训练,为避免伤及档部器官、还得习练“缩阳术”将阳器缩藏于体内、造出的“桶子”要达到软如棉、硬如铁的程度。这种造桶子的方法在东、南乡被普遍运用。西、北乡造桶子的办法、除吃打药、练习站桩、用铁尺打身、练“硬卵术”等耐打外、更侧重力道与轻功的训练。

“起钻”和“扯钻”

所谓“起钻”,即是上门“告(教)打”。在耒阳,把式有大把式小把式之分,自古以来各村落都会邀请强门师傅大把式进村传授武艺、师傅进村是不收学费的,每天由村民轮流供饭,每到春节期间,师傅会带徒弟串村交流表演武艺,各村都会准备红包,这些红包就是给师傅的佣金。

如果师傅武艺平平,就会有人出来挑战,叫“扯钻”。扯钻时先“文斗”,举重物比死力,飞桌子比轻功;再“武斗”,用铁尺互打。如果扯钻的人胜了,就可以拿走红包,取代师傅位子。

据资云泰师傅介绍,上门起钻的师傅,第一天要组织全村男女到齐,首先举办收徒仪式,在神台设“达摩祖师”祖师位,贴红纸对联,上书“练到高深凭艺术,学武强身卫国家。”仪式并不复杂、学徒手捧香案,三作揖、上香、向师傅行点头礼,然后分立两排、集体接受训话学规矩,是为武德教育,师傅会强调学武之人必须学会“忍、礼、忠学、练”的要义,并宣布学习内容,即根据高矮胖瘦进行学打内容分类。胖的以练气功和练拳术为主;瘦高的则以练棍、流星锤、双节棍为主;手脚灵活的则以练刀铲、长兵器、短兵器为主。无论侧重于哪类技击术,都得从统一参加基本功训练起步,即每天一大早起来站桩、练套路。

探秘耒阳民间故事:耒阳故事耒阳把式(6)

按资云泰师傅所授的套路,有拳、棍、刀、长短兵器。

拳术的套路有:吸气贯丹田,眼发亮,手心一体,平手、开弓、套扎赶马、捞月、黑虎掏心、左抽风、右抽凤、派西、箭东风、古树翻根、雪花盖顶、龙五爪、单棒双棒,阴炮、一隔肘,大马步108式,小马步40式螺丝过江40式,剑手30式,大开门30式,插步子40式;棍术套路有:子午条子、七三条子、牯牛翻栏、太公钓鱼、一字棍、花草棍、灿子棍、招式有左劈、右劈、上挡、下挡、一大箭、一把子、铁拐洗脸海底捞丝、十侠拦路、绞棉纱等共108式;兵器套路:短兵器有双节棍扭拐子、杆、鞭、钥斧、圆锥、双刀、单刀、铁尺,长兵器有花枪、大刀、山叉、牛角耙、笑耙、招式有、左砍右砍刀、尺挡、横挡、上挡、下挡、小挖、大挖、小剪、大剪、观音坐莲、飞刀、泰山压顶、绝命锁喉刀、砍马脚、一劈刀、横扫千军共72穴打、108招式。

起钻的师傅除了教打术,还得教耍狮子。西乡、北乡的武艺除了实用,更重视表演,因而其招式套路更好看。耒阳的把式不仅仅有“南罗北资”,还有很多高手是深藏不露的,因此很难对耒阳把式作一个全面的表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