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早说话是否代表聪明(别再相信贵人语迟)
豆豆是个男孩,虽然长得很可爱,但都两岁了,还是不怎么会说话,并且什么事都表达不清楚,比如自己想吃水果的时候,总是说“我……水果……吃吃”等等,而不会说“我要吃水果”;想要出去玩的时候,只会简单地“走走”或“去门门”等什么的,如果着急了就会一只手拉着大人的衣服,一只手指着大门口往外走,而不会说:“我要出去玩。
可想而知,豆豆的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令爸爸妈妈有些不安:这孩子都两岁了,怎么说话还是这样子,难道天生有语言障碍?就想带他去看儿童医生,不过又一想,孩子并非什么都不会说,或许是天生说话晚,再等等看吧。
于是,一晃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一天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刚进家门,豆豆就跑过去说,“妈妈今天打我了,打了两巴掌。”
“妈妈打了你两巴掌?这孩子什么时候会说话了?”爸爸吃惊地说。
“哦,他呀也就是这几天刚会说句完整的话,因为第五个语言敏感期到了,这几天我就趁机会多教他学说话。于是才几天的功夫,这孩子说话在就长本事了。这不,你一来就赶紧跟你告我的状啦。”妈妈的语气带着一半的高兴与一半的责怪。
“哦,我说呢。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他的表达能力了,看来这语言敏感期还真重要哈。”爸爸说。
是的,在语言敏感期教孩子学说话,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家长会相信“贵人语迟”这类的话,事实上这类孩子往往是因为家长错过了最佳敏感期,导致孩子发育滞后,别人能说一整句话的时候,自己孩子只能说一两个词。
所以,家长一定要把握好机会,趁机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说起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似乎有些特别,因为从出生到3岁,有5个明显的阶段,而且每个都有明显的特征与惊喜,如果都能够极时的把握,对孩子进行科学地调教。
那么,想培养出一个聪明乖巧、口齿伶俐的宝宝就不是难事:
2个月——咿咿呀呀初学语
你可能不知道,2个月的宝宝就有语言能力了,并且他们的语言能力,你看他的小嘴里不断地发出一些“咿咿呀呀”或“咕咕”像鸽子叫似的声音,这其实就是在说话呢。2个月的时候,是宝宝出生之后的语言智能最早的“萌动期”。
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了,训练方式应该多让宝宝发音、出声为主:
1、训练发音
开发宝宝的语言能力,就要先促进他的发音能力。在宝宝2个月大时,爸爸妈妈就可以用温柔的声语与宝宝说话,练习时先说些最简单的发音,比如“a、o、 e”等,让宝宝看着你的口型,一个音一个音地发出,如此可以一天练习几次。
2、训练发笑反应
让宝宝多发笑,也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开始。待宝宝注意力集中时,可以跟他逗笑,比如自己先微笑一下,让宝宝也跟着微笑,也可以伸伸舌头、挤挤眼睛等做些鬼脸状来,当他看到高兴时,就会发出笑声的反应。通常,大人满脸笑容地先笑一下,往往宝宝会跟着笑。这样宝宝就会随着情景而应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了。
3、拉长咿呀作语的声音
通常,宝宝2个月的时候就会“咿咿呀呀”的能力了,这时候妈妈可以趁他精神状态良好的时候,与他进行启蒙性的“交谈”,当他嘴里发出“咿、呀”或“o、a”等音节的时候,可以同时跟着他说,并适当地将发音拉长一些,逗引他,使他也跟着将发音拉长,从而打下最初的发音基础。
8个月——会发“ba、ma”音节
宝宝成长的8个月的时候,是语言能力发展的第二个敏感期,这时宝宝“呀呀学语”变得复杂了,不但能模仿大人说话的声音,还能够将不同的音节组合起来发音。但有一个特点,就是发音多重复,于是这也是连续发音的阶段。
这时候宝宝的发音情况虽还没固定的模式,但却可以表达一些意思。比如,当他听到有人说“爸爸、妈妈”等一些简单的话语时,他也会发现“baba、mama”等类似的音节。这说明8个月的宝宝的语言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候,一定要扩大宝宝与周围人的接触和对话,从而及时地训练他的语言能力:
1、练习连接声音
这时候宝宝的语言能力可以明确地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不但可以发出“ba、ba”还可以发出“dada”类似的音,并且连接在一起,可以教宝宝练习一些能连接在一起的而相对简单的词组音,比如“gege”“bobo”等等。
2、练习认物发音
可以将各种物品或玩具放在宝宝面前,然而对他说:“把苹果拿给我”或是“把积木摆好了”等,让他练习说“pingguo”“jimu”等一些具体物品的音节,使他逐渐能将词组和物品的联系起来。
3、扩大发音范围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就可以不断地扩大发音范围。除了与宝宝多说话,多引他发音之外,还要训练他模仿大人的动作声音,比如学大人的“弄舌声”和“咳嗽声”等,还可以教他一些“走、拿 、打、吃、起、睡、来、再见、欢迎”等一些常用的简单动词的音节。
12个月——简单词组语言萌芽
12个月正是宝宝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候宝宝的语言能力往往会有一个突飞猛时的发展,比如,当某天早晨你刚醒来亦或是当某天晚上你刚下班回家,宝宝突然冲你叫了一声“爸爸”或“妈妈”,非常的清楚嘹亮,你会不会有一种惊喜的幸福感呢?
所以,一岁的宝宝往往能流利地说出一些简单的词组来,这时候如果培养得当,宝宝就可以一步步地把语言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了,从而很快就能说出一些简单的短语来。比如,想让抱的时候,会说“奶奶抱抱我”,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会说“抱抱”。这个时候可以多训练宝宝学习一些短语连接:
1、学习实物与动作结合起来
当宝宝已经懂:“上来”“坐下”“杯子”,“牙刷”“拿来” “帽子”,“衣服”“给我”,“放下”等单词的含义的时候,就要教他将“实物”、“动作”和语言结合而说出来,比如:“这个牙刷是宝宝的”“这个杯子是妈妈的”“这件衣服是红色的”“我要先坐下”等等,让他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言,他能理解的更好。
2、开发宝宝的语言兴趣
只要感觉兴趣,就会学得快。培养语言能力也一样,在教宝宝看物说话的时候,要先用一些他喜欢的事物,去调动起他的积极性,比如他非常一个玩具,就可以让他把玩具抱在怀里,就可以教他说“这个玩具真好玩”或是“这个小兔子好可爱”等。
我家宝宝这个年龄阶段时,我给她买了一套《语言激发翻翻书》,我觉得这套书特别好,这是一套专门为牙牙学语的宝宝设计的语言引导激发书,书里为孩子设置了不同的场景,每个场景都非常具备想象力,还设计了各种有趣的翻翻,父母在陪孩子阅读的时候,可以多让孩子翻一翻,跟孩子讲一讲里面场景呈现出的意思,引导孩子按照书上的内容跟着妈妈说一说、读一读。
里面设计得翻翻也很有意思,有很多遮挡,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发现,让孩子自己去翻翻、对比,增强了宝宝的动手能力,也对培养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起到很大作用。
我家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就会跟我说咿咿呀呀地学话,这时候家长可以放慢速度,按照书里的内容,一点点激发宝宝的语言能力,让宝宝对语言更感兴趣。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给宝宝备一套。
18个月——分水岭到了
如果宝宝到了16个月的时候,还说话不清楚,甚至不会讲话,着急的时候总会“叽哩咕噜”地说了一串语言,但具体是什么洋文,谁也不知道。这时候,爸爸与妈妈难免会很着急。
其实,这个时候宝宝不会清楚地讲话,也并非不正常,因为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都是不一样的,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比如,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晚。
不过,18个月的时候,正是宝宝口语发展的敏感期,这时的语言发展能力是非常神速的,比如宝宝昨天还不能好好地表达自己要喝水,今天突然就会说了“妈妈,我要喝娃哈哈”。奇怪吗?
其实,这就是这个时期的语言特点,说话“分水岭”到了。这是由于在之前的积累之下,孩子似乎一下了就会说话了。这个时期,要根据宝宝语言发育的特点,并结合具体事物、情景与动作等,反复地对他进行语言训练:
1、短句训练
这时可以给宝宝进行一些常用的短句训练,比如,指着一些物品说“这个东西是谁什么?”“这盆花叫什么名字”然后,让宝宝用短句说出来,比如,“那是个大皮球”、“这盆花叫吊兰”等等。
2、训练说出完整的话
可以有意用一些情景,引导宝宝将意思说出来,比如,洗菜的时候,可以说宝宝“妈妈在做什么?”让宝宝说出“妈妈在洗菜”;再说,在拖地的时候,问宝宝“爸爸在干什么?”这时宝宝往往能自己说出来“爸爸在拖地板”等等。
如此训练一段时间,宝宝看到什么往往自己就能流利地表达出来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