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祭祀仪式(满族清明祭祖)

每年的清明节,人人为了让逝去的亲人不孤独,也让他们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纷纷上坟扫墓,借以纪念先灵,证明此地安息者还有后人牵挂,旁人就不敢在坟头动土、影响先灵,如此是为春祭。今天就讲一下有关扫墓祭祖的事情。

满族祭祀仪式(满族清明祭祖)(1)

祖坟上长树好不好,如何化解?

1、坟头长树,代表子孙成材,说明地气旺,儿孙兴旺,是块好穴。坟墓左侧树木代表长子好,前方明堂代表中子,右侧代表小子,从树木的曲直长势可以看到子孙的运势。

2、树木有贵贱好坏之分,松柏杉木桂花树皆吉,竹林最贵气,子孙发贵,最吉。如果长有带刺的树木实为不吉,这些带刺的树木如果再将坟墓罩住的话,乃为大凶之象。有害于坟主后人的眼睛,树木罩坟有眼难明,坟地风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兴衰成败,对堂中后人眼睛伤害最大的是带刺的树木,例如:山枣树、刺槐、荆棘树林等。树木的“刺”即为眼中的“钉”,“钉”则伤害眼睛,所以这种墓地风水坟主的后人会多出害眼病之人。轻则伤眼害病,重则双目失明。坟墓上的树根会年复一年的延伸,而延伸的方向却是偏重于肥沃土松的地方,这就有可能使树根扎进棺墓,如果是这样的话,坟主后人的子孙们不但会有眼疾,还会有大灾祸降临,若有树根穿透骨骸者,其后人灾祸尤烈。

如果坟前长有杂草棘刺,会犯小人,求财障碍重重,运气不顺。如果坟墓上有络石藤,子孙易犯官非牢狱之灾。所以一般清明时,都要清理一下坟面。但是也有例外,如果坟主功德大,树根围绕金坛护佑,亦有子孙大富大贵的。主要还是要看德行,风水有德者而居之,有德者,龙天护佑。自身德行不够,就是找到好的风水师,因周围条件限制,改不了,或者亲人不同意改,或者改风水时自己弄错等等,不一而足。最主要的是修行,多做善事功德。

对于长得不好的树木,需要择吉,提前三天树绑红线,祷请树上阴灵回避,三日后移植别处。佛经上也说,树木三米以上就有树神居住。

有些人问,祖坟找不到,怎么办?

一般祖坟找不到的话,子孙易患重病、不育、惹官非等,可以去寺庙立个往生牌位,招请祖先到寺庙修行,做为补救也可以。

满族祭祀仪式(满族清明祭祖)(2)

按时间来论,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运势、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运势。

每当清明、中元两节的时候,我们就要到祖坟前插佛头,满洲人上坟不烧纸,插佛头是满洲人的习俗,是孝顺子女悼念亲人的方法,以孝举来寄托哀思的同时,自己的运气也会改变!

从萨满教的观点来看,在生命的天道轮转里,我们每个人都是灵魂的寄主。已离世的人,肉体虽已消亡,但灵魂还在,也就萨满文化中讲的命魂不灭。人死后,灵魂会再经轮回。但这个等待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很久,也许是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而在此之前,他们就会一直在鬼魂的状态中苦苦等待。他们有的在生人的家里逗留,能看见自己亲人的一举一动。有的到处游荡,成了孤魂野鬼,过着更为凄惨的日子。这时,如果亲人为他们做超度或者摄召之后听经闻法,他们就能够得到天尊和神仙的慈悲指引下,摆脱鬼魂的状态,走向更光明处。

在等待轮回的日子里,他们和我们活着的人一样,都希望活着的亲人能给他们一些吃的,更盼望着能给他们送来钱财。即使再入轮回,其命魂是依旧不变的,后人的香火及祭祀,先人的命魂依然可以接受到!从而有了最直观的变化,那就是香火得以延续!香火延续的基础就是率先让祭祖者的运数得到增强。

每到清明、鬼节、寒衣节,我们纪念过世的亲人,让他们也有准备过节的钱财和时间,能够过上快乐的节日,我们活着的人运气也自然会好起来,做事也会更顺利。因为过世的亲人也会安息并保佑我们。

满洲族旗人各家,“清明”祭祖上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满洲族的坟墓均在山根或山“窝拉兜”处。在清明这天,每盔坟头中间都插一根或几根柳木“佛头杆子”。满洲族的晚辈们在清明头两天就到柳树趟子里挑选大拇指粗的柳树直溜枝条,大约三尽六寸或四尽六寸长,剥去外皮,竿子尖系上长长的彩纸条子,远看就一棵小花树。

抚顺上夹河乡赵家村赵成玉老人善唱满洲族民歌,也精心保留了祖传赵家宗谱。他满姓“依尔根觉罗”,属赵家祖居第十三代,老坟在聂尔库岭南坡东沟。遵照三世祖遗嘱,赵成玉的祖父又选了一坟地,位置在赵家村南靠东山的赵家坟。赵成玉老人说,祖父在世时,问过祖父,满洲族为什么插“佛头杆子”。祖父说他太父有四个儿子,所以在赵家墓地的坟头上插四根。谁家坟头上“佛头杆子”多,谁家的小日子就兴旺,家业兴旺的主要标志是人口多。本家族有的各支分居,而祖辈墓地都在一起。满洲族老人认为佛头杆子是摇钱树,插佛头杆子就是栽摇钱树。

满族祭祀仪式(满族清明祭祖)(3)

满洲族在清明节,也有些妈妈令。比如说:“清明不吃蛋,穷的乱战战”、“清明不吃豆,穷的乱抖嗖”等等。这天吃鸡蛋、吃豆腐,特别是必须吃春饼。因为手擀的春饼像荷花叶,又名“荷叶饼”。此饼是将两片薄薄的面饼合在一起,擀得很薄,甚至于拿起来对着玻璃一看都透明。此“荷叶饼”必须两叶合在一起擀,才能称为正宗春饼。小康之家将肉丝炒绿豆芽、葱丝蘸面酱卷在饼内,吃起来又香又软乎。一般人家则用肥肉或鸡蛋炒豆芽加粉条,还有的人将刚化冻的地里冒出的小根菜挖出来洗净,加上鸡蛋丝或粉条头子烙煎饼盒子吃。

主要研究明清史、满族发展史的本溪市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德玉,从多年收藏的400多部满族谱书中,揭示了满族清明祭祀的内容:在坟上插“佛托”表示一个决心,让自己的家以及家族继续发达起来。

张德玉说,和其他少数民族过清明节比较热闹相比,满族过清明节就显得简单。满语“佛托”其含义为柳枝,是萨满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汉族一样,满族的这种祭祀是结绳祭祀的一种延伸。子孙绳有一丈多长,是用五色彩线拧成的绳,从第一代祖先开始,男的扎上一个布条,代表一个子孙条,一直往下排,排得满满的。

据资料记载,满族把柳树视为神树,因为柳树春天发育得早,成活率高、生命力强,只要插上柳枝就成活。插上柳枝,预示着这个家族就会兴旺发达。专家认为,现在清明节的植树插柳,骨灰入土植树等,也是延续了这一习俗。

张德玉说,谱书也是满族在清明节活动的重要内容,如果后世子孙中有不孝的行为,或对家族、对社会造成伤害的言行,在清明节这天要对不孝子孙进行杖罚,以教育后世子孙。

清明节,对于女真、契丹和后来的满族人来说十分重要。她是萨满教重要的节日。清明节前一天,叫ibagan (be) wecere (inenggi)[ibaan v wəcr],意思“祭祀鬼”,这里的鬼没有贬义,萨满教中的这个鬼的概念是指所有已故者的灵魂或中阴身。

在ibagan (be) wecere (inenggi)前一天对坟墓培土,ibagan (be) wecere (inenggi)要求当日在下午三点后祭祀。ibagan (be) wecere (inenggi)汉语谐音可以记忆为“仪办斡”。

清明节当天女真族有专有名词叫“hiri I inenggi”,合起来音hiriyenggi,直译是“心冷节” hiri有失意、心寒、熟睡等意思,这里实际是“静思”(静静地思念),汉语谐音可以说:“和忆节”。

清明节蒸做供奉食品,如面粉做的鸟的造型。女真语xe cacu-[[∫ə t∫a t∫u ] (撒酒祭天的风鹰) ;还有鹰的食物——田鼠,女真语称getere jorho guriyen[ɡətər oro gurin] (醒来的田鼠)。

清明节,满语谚语:

Tohorombure boihon nenden

Toktobun hiriyenggi xuwe uncehen

Tob dulimba oci ibagan wecen

翻译汉语:

安慰新土第一天,

规定静思在后边,

真正祭祀在中间。

满族文化网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