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为人处世保持不偏不倚(菜根谭洁身自好)

“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菜根潭》之所以能于当代见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精神启发性和生活指导性历久弥新。

菜根谭为人处世保持不偏不倚(菜根谭洁身自好)(1)

洁身自好 栖守道德

原文: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大概的意思就是,一个能够始终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但一个喜欢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一个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绝不应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

菜根谭为人处世保持不偏不倚(菜根谭洁身自好)(2)

段干木的故事

战国时,段干木学成自孔子的弟子子夏,是当时很有名的学者,非常有才能,但始终不愿做官。魏国国君魏文候曾经登门拜访他,想授给他官爵。段干木却避而不见,越墙逃走。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没有惹怒魏文侯,反而让魏文候更加敬重自己。从此以后,魏文侯每次乘车路过他家门时,就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去,以表示对段干木的尊敬。

菜根谭为人处世保持不偏不倚(菜根谭洁身自好)(3)

魏文侯的车夫对此十分不解,便问: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经过他的草房表示敬意,他却置之不理,这有点太过分了吧。魏文侯答道,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初心,是有君子之道的表现。他虽隐于小巷,但名声却远扬千里之外,我怎能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有仁义,我有财物。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这正是值得我学习、尊敬的人,所以再怎么表达敬意都不为过。后来魏文侯见到了段干木,诚恳地邀请他任国相,段干木谢绝了,但通过一次倾心交谈,二人还成为莫逆之交。

菜根谭为人处世保持不偏不倚(菜根谭洁身自好)(4)

没过多久,秦国想兴兵攻打魏国,司马唐雎局向秦国国君进谏道,段干木是贤人,魏国礼遇他,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像这样的国家,恐怕不是能用军队征服的吧。秦国国君觉得有道理,于是按兵不动,魏国因此逃过一劫。

段干木的人生哲学

上古先秦歌谣曾有“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的传唱。段干木虽然终身不仕,却不是真正与世隔绝的山林隐逸一流,而是隐于市井穷巷、社会底层的平民百性中,不屑与那些趁战乱而俯首奔走于豪门的游士和食客为伍。这样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另外一种忠诚。

菜根谭为人处世保持不偏不倚(菜根谭洁身自好)(5)

菜根箴言

栖守道德是修养的需要,也是一个人把握机遇,追求恬淡美满人生的需要。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郁郁不得志;一个攀附权贵的人,可能得意一时,也可能永远孤独。前者之所以能够耐住寂寞,是因为他们考虑到千古名誉,而后者只想抓到眼前的利益,所以才会失去人生的坚守,落得万事凄凉。

菜根谭为人处世保持不偏不倚(菜根谭洁身自好)(6)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难以抵制物欲的诱惑,从而使自己踏上人生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人的修养是一个漫长的坚持和追求的过程,一桶牛奶倒进一杯脏水,就成了一桶脏水,人一旦放弃了自己操守的坚持,就容易自暴自弃,从而抛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所以,人应该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至少没有为了终究散去的身外之物丢弃自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