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亲王胤祥得了什么病 怡亲王允祥的事迹

下面将《清宫皇子》一书中,有关怡亲王的事迹摘录一些:

摘录:孙华天

怡亲王胤祥得了什么病 怡亲王允祥的事迹(1)

——在清朝入关后的历代皇子中,康熙皇帝的十三子胤祥,是第一个获得王爵世袭罔替殊荣之人,也是雍正朝声名卓著的辅政贤王。

——雍正初年,面临康熙后期遗留的国库空虚、钱粮匮乏的财政状况,要想稳定时局,强国富民,扭转财政亏空的局面是当务之急。胤禛把这副重担交给了胤祥。

——雍正元年,胤祥受命总理户部。该部所司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事务繁多,头绪复杂。康熙末年以来积存的许多弊端都亟待解决,胤祥自上任伊始,便勤奋理事,不稍懈怠。首先清理过去遗留旧案,由于数量颇大,胤祥打破以往常规,采取规定期限和奖励勤勉相结合的办法,数十日内即将几千宗旧案都理出头绪。当时中央新设会考府,负责审核财政出纳,由他和隆科多、大学士白潢、户部尚书朱轼会同办理清查亏空,收缴积欠的事务。

——胤禛对此要求的很严格,谕示允祥:“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上谕内阁》)言外之意就是告戒十三弟,此事必须办好,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胤祥深知此事至关重要,遂尽职尽责,认真办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稽核、驳回不符合规定的奏销项目近百起,有效地防止了滥支舞弊的浪费现象。

——同时,又查出户部亏空银二百五十万两,经奏请皇帝,采取令有关官员赔缴和逐年偿补的办法加以解决。对一些与造成财政亏空有直接关系的王公亲贵也毫不容情,连敦郡王胤(示我)、履郡王胤祹等人都被勒令变卖家产清还亏欠。有人因此责怪胤祥过于苛刻无情,然而也正是凭着这种不徇情姑息的认真态度,他才较好地贯彻了雍正帝的旨意,使亏补欠还,整顿财政取得显著成效。

——治河患、兴水利,是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国家大事之一。胤祥青少年时期,就曾多次随父皇巡视河工,对此并不陌生。雍正三年直隶地区发生水灾,损失严重,皇帝决意下力量解决畿辅地区水利问题。是年冬,胤祥受命总理水利营田事务,主管营田水利府和下辖的四个营田局。首要任务便是在直隶地区修治河道,开垦水田,变水害为水利。胤祥领命后“建议兴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画沟塍,躬亲巡视,往返辄经旬月,栉风沐雨,寒暑靡间,务成万世永赖之利。”(《八旗通志》)

——他在实地堪察的基础上,绘制出水域图进呈御览,雍正帝颇感满意,称赞胤祥等人亲至直隶东西南三面方园数千里之广的地区,不畏劳苦,无论大河巨川还是小渠细流,都做出详细调查,细心筹画,以造福于民。(《上谕内阁》)工程实施后,“期年粳稻丰稔,民益趋事,甸服以内数千里之沮洳污涞悉成沃壤。”(《八旗通志》)京畿地区水患减少,粮食增产。

——江南地区是治水的重点,很多河道淤塞不畅,雨季时常泛滥,迫切需要疏浚。胤祥属下官员李淑德曾久任江南,有很丰富的兴修水利的经验,他便向其求教治水方略,并奏请实施。雍正帝本想等畿辅营田水利工程告一段落后,派胤祥亲往南方调查,制定详细方案,然后再正式兴工,但胤祥接受当地官员的建议,向皇帝表示兴修水利之事不容拖延,早一天动手就使当地百姓早一天解除水患的威胁。胤禛采纳他的意见,同意提前兴工,使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

——此外,胤祥在蠲免诸省不合理赋税,整顿两淮盐务等许多方面也都有不凡的建树,成为雍正初年治理经济方针最得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为财政状况的好转和国库日渐充盈做出了重要贡献。胤禛在赐给他的诗中有“经理度支需赞画,畴咨水土奏丰穰”之句,又曾将他管理户部的政绩,列为“公忠体国、涤弊清源、劳绩茂著”的典型事例加以褒扬,说明对十三弟是十分满意的。

——做为胤禛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诸多的恩遇和荣耀,恐怕在清代历朝臣子中,无人可与他相比。但更令人佩服的则是,他在这种境遇中表现的机智和清醒,保证了自己始终深得皇帝信任,荣宠久盛不衰。

——雍正元年,胤禛传旨,鉴于“怡亲王允祥于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朕御极以来一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故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银粮二十三万两。面对这笔理所应得的巨大财富,胤祥既非受宠若惊,也没欣然照纳,而是百般谦退,不骄不矜,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十三万两,其余十万两固辞不受。胤禛又援引玄烨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六年,胤祥仍是辞谢,结果皇帝将此交与诸王大臣商议后,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八旗通志》)

——当时帝后王公们在生前,一般都要选定为自己建坟安葬的“吉地”,胤祥曾奉旨到泰宁为皇室相地,并将结果奏闻,雍正帝欲将其中一块属于“中吉”风水之地赐给十三弟,但胤祥感到自己不应享受供帝后们修墓之地,遂怵切固辞,又到涞水县自选了一块地,请求赐为安葬之所。后来他生病时仍担心皇帝不收成命,再三奏请,胤禛不得已只好依从他。

——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根据皇帝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十七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枪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

——雍正三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一万两,以为奖励。就连死去二十余年的胤祥生母章佳氏也沾了儿子的光。雍正六年六月,皇帝命将其原有“敏妃”封号提高两级,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同年九月,又奉旨附葬景陵。

——胤祥也不负皇兄信赖。他向皇帝推荐的一些人才,都不是从自己的私人交往出发,而是从为国举贤的大局着眼。如后来官至直隶总督的李卫,原只是户部的一个郎中,皇帝对他并不十分了解,胤祥觉得此人“才品俱优,可当大任”,极力保举才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最受胤禛器重的股肱重臣。

——再如康熙帝第十七子胤礼,原曾被胤禛视为胤禩同党,命他去看守陵寝,不予重用。而胤祥觉得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奏请起用。雍正帝接受了他的意见,晋封胤礼为果郡王,命其掌管理藩院事务,其后再晋为亲王,并先后派其管理工部、户部、宗人府事务和办理苗疆军务,使之成为雍正朝权势显赫,政绩突出的一位皇弟。这与怡亲王公正无私,荐贤举能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胤祥自四兄继位以后,协助皇帝处理了大量纷杂的事务,继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后,又受命管理户部、养心殿造办处、胤禛藩邸、陵寝事务、圆明园八旗禁军。并担任议政大臣、军机大臣。还要承担皇帝临时交办的审断案件,代行祭祀等诸多事务,可谓职任繁多,综理万机。

——《八旗通志·胤祥传》说:“自议政及户部三库而外,特命王察核议覆之事不可胜计。王事事总协情理,允惬圣心,余若内殿营造,旧邸诸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一以咨王。王综理细密,事必亲躬,竭力输诚,精详周协。”他既是佐君理政的左膀右臂,又是皇帝的大管家和侍卫长。雍正帝曾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八旗通志》)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不多见的。

——雍正四年七月,皇帝亲笔书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匾额赐给怡亲王,并谕示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诸官员,表彰他对君上克殚忠诚、至纯至恪,事事实心办理。然后列举胤祥任职以来所办理的各项重要事务,对自己所提的八个字一一解释------

——由于机务繁多,终年辛劳,雍正八年四十五岁的胤祥积劳成疾,而且日渐沉重。初病之时,胤禛除派御医前往治疗,还拨内帑为他斋醮祈祷,并几次欲亲过府看望,但胤祥仍像以往一样谦恭,再三恳辞,每隔十天半月就抱病入宫晋见,后来病势日重,为不使皇帝为他担忧,又搬过京郊西山养病。是年四月回至城内府邸,仍未见好转,五月病情急剧恶化,胤禛得知后急忙从圆明园起驾前往探视,但未及赶到怡亲王府,胤祥便已停止了呼吸。这对感情至深的兄弟,最终竟未得再见一面。

——怡亲王去世的第二天,皇帝亲至府中祭奠,想起十三弟八年来的丰功伟绩,他感慨万分地说:“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史稿》)决定自己素服一月,为这位最亲密的手足致哀。次日又传谕,怡亲王名字可不避圣讳,即按康熙时原名写作“胤祥”。(胤禛称帝后其兄弟名字首字均改为“允”)加谥“贤”,并破例将御赐的八个字加于王号谥号之上,这样胤祥死后的全称就是“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这在清代历朝王公中是独一无二的。

——此外,在为胤祥治丧和修造园寝等方面,也都相应提高礼仪规格,安葬之日皇帝亲往奠送,亲手为十三弟撰写墓碑,洋洋千余言,对其为人称赞备至,又从京西白家疃、天津、扬州、杭州等各处之请,分别在该地建怡贤亲王寺,供人们祭祀。胤祥死后,其怡亲王爵位由第五(七)子弘晓承袭。原来赐而未受的另一郡王爵位,赐给其第三(四)子弘晈。他的其他眷属也都得到格外优待。乾隆年间,皇帝又命胤祥的怡亲王爵位子子孙孙世袭罔替,以表彰这位贤王的功勋。

议论:(可以这样说,没有怡亲王允祥的巨大贡献,就没有雍正朝由弱变强复兴局面。怡亲王允祥不但帮雍正皇帝夺得帝位,更使其保住了帝位。可以说,雍正王朝复兴的丰功伟绩,雍正皇帝与怡亲王允祥的功劳各占一半。

当时世人皆称怡亲王允祥是站着的雍正。由此,令人不难看到,作者开卷描述的女娲炼石补天神话的深刻寓意。就是用女娲炼石补天,来象征怡亲王允祥力挽狂澜的功绩。作者用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作为引领全书的开头,意义非凡,值得玩味。对此深刻寓意性的索隐解读,只有我们渐渐还原出作者的亲历亲闻后,才能领会到女娲炼石补天神话的寓意性。否则,人们将永远悟不出其中味而乱解释。

当时“地陷东南”,隐指的就是康熙皇帝临终之际,留给胤禛的那个千疮百孔,走向衰败的王朝。面对这个局面,怡亲王允祥帮雍正皇帝撑起了这片天。所以说作者用女娲炼石补天,来象征怡亲王允祥的功绩,是非常贴切恰当的,更是非常准确的。

怡亲王允祥也因操劳过度,于雍正八年五月离开了人世。

而弃之一块不用,则寓意着怡亲王允祥,在临终之际,用自己伴君如伴虎的经验,告诫儿子们,要给自己留余地、留后路。不存在其他人的补天梦之说。)

2008-3-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