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扣长城最危险的一段全貌(箭扣长城二期修缮首次引入考古环节)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箭扣修缮二期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考古清理发现百余枚石雷石弹
今年6月,箭扣长城二期修缮工程启动,记者曾赴现场进行了探访。如今,三个月过去了,修缮工程进展如何?昨天(25日)记者再次登上箭扣长城,发现覆盖在长城上的厚土和杂草树木已经基本清理完毕,恢复“一身轻松”的长城已经进入全面修缮施工阶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启动的箭扣长城二期修缮工程首次引入了考古环节,记者了解到,此次考古清理收获很大,仅发掘出的石雷、石弹就有上百枚,这对于研究当年长城的军事战争历史有重要意义。据介绍,目前二期修缮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将于明年6月完工。
为节水工人午餐不吃菜
箭扣长城二期修缮的施工段从“鹰飞倒仰”到“北京结”,长744米,包括三座敌楼、一座敌台。这段距离看似并不长,但亲身走一趟就会发现并非易事。首先爬上长城就是一大考验,穿梭于密林的小路是工人和驮料的骡子一步步踩出来的,陡峭不说,还处处有破碎的石块,一不留神就会滑倒摔跤。就这样攀爬一个多小时,人已经气喘吁吁,才刚到长城的墙根下。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不少驮料的骡队,从山下驮砖到城墙下,每头骡子都喘着粗气,“下山就给它们喂料,让它们歇会儿。”赶骡的师傅介绍,每头骡子上一次山要驮240斤城砖,到城墙下再用人力将城砖背到各城墙工地,“工人们很辛苦,我们也建设了架子、爬坡机、绞磨等工具,尽可能减少一些人力。”修缮工程技术总监程永茂告诉记者。
时至中午,工人们开始吃中饭。记者发现,他们每个人手里不是馒头就是白水面条,没有菜。记者询问之后才知道,长城上严重缺水,施工用水也是借用山下村里的300米深井提水,铺了3500米水管,用柴油高山水泵经三级扬水站抽上来的;为了节约用水,大家在工地一般不吃需要用水烹饪的菜,“喝的水我们也是自己从山下带上来。”
一处此前坍塌的城墙边坡已经修缮完毕
精细修缮力求保留原貌
152号敌楼下,来自河北承德的乔彦存师傅正在耐心地把一块块城砖砌到城墙下,每铺上一块转,他都要抹上白灰,用刮刀细细地刮平,再勾出一道缝,“这是细致活儿,很多时候几分钟都铺不了一块砖。”他说。
作为技术总监,程永茂告诉记者,他们有一套基础原则:最小干预,排除隐患,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此次二期修缮工程包括垛口墙坍塌归砌、条石坍塌归砌、毛石坍塌归砌,此外要对坍塌敌楼进行加固,铺墁敌楼地面。
修缮中要注重精益求精。以墙体组砌为例,有三顺一丁和十字缝两种做法,施工中严格控制暗丁及拉结,条石砌筑控制拉丁石,坍塌部位地基凿成倒马蹄状,保证基础稳定。城砖的灰缝有荞麦棱、泥鳅背及平缝3种形式,力求与城墙的原始样貌一致,“包括原来的城砖断茬,我们都保留下来了。”程永茂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截至目前,从151号敌楼到154号敌台,沿线两处大的城墙坍塌都已经归砌到位。工人师傅在归砌条石处搬运石料,身后就是百米深谷,十分惊险,“我们都习惯了,这不算啥。”一位师傅笑道。
考古发现的石雷
考古发现的石弹
考古清理出土百枚石雷石弹
此次箭扣长城二期修缮工程加入了考古清理程序,其目的是勘察边墙和敌楼敌台墙体、文化层的实际现状,为设计部门完善细化隐蔽部位的修缮方案。从151号敌楼至154号敌台,工人们对长城坍塌堆积物的清理非常细致,每一处都需要绘制平面图。
程永茂告诉记者,截至9月15日,在151敌楼、152敌楼、153敌楼和154敌台均清理出了文物,包括石雷45枚、石弹76枚,还有大量的残存筒瓦、铁质墙钉等。这些对于研究这段明长城当年的军事战争历史有重要意义。程永茂说,所有出土文物均进行了登记、照相,经请示怀柔文物管理所批准,由工程项目部集中保存、分批移交怀柔区博物馆收存、鉴定文物价值,决定处理方式,“我们已经在8月27日、9月11日、9月18日分别移交了三批。”他说,光收集整理的各类文物照片就有469张。
记者了解到,目前边墙重点段以及敌楼、敌台原位文化层平面图已经绘制完成,正在进行考古资料、图片、表格收集汇总,为考古清理报告提供基础数据。(记者 张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