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胜于他律(自律与他律)

自律胜于他律(自律与他律)(1)

你认为自己是个自律的人吗?

我先自己回答下:每天按时起床、阅读1个小时以上、写1篇文章,力求将每分每秒花得有价值。

这算自律吗?在我看来,并不尽然。

比如说:

能坚持阅读,是因为我加入了读书打卡团;我能坚持读书1小时,是因为我和别人约好了每天泡图书馆看书,实际我之前并不能做到每天坚持看书1小时以上;

每天按时起床,是因为我得起床烧早饭或送孩子,孩子不上学我也会赖会床;

每天坚持写作,是因为我加入了写作打卡团,不想暴露自己的惰性,所以得坚持写,实际之前我也不是天天写的。

其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行为严格意义上来讲,都不能称为自律,只能算“他律”。

百度上对自律的解释是:由自己的理性所决定,而不受制于外部必然性的行为。很显然,这些事都有了外部制约性和必然性。

所以之前有“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的说法,要看一个道士能否经受得住世间的诱惑,是他下山了,处于市集间才能考验得出的。

《私人订制》中范伟演绎了一个情节,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想体验下做一名廉洁的官员的滋味,结果在经纪公司的重重设计下,即便他怀着坚定的信念,最终也是被攻破了。

有句话叫“不要去考验人性”,在我看来就是“自律”的对立面。那也有人说,“他律”也好,“自律”也罢,好歹是有个“律”啊。

自律胜于他律(自律与他律)(2)

的确,“自律”并不是生来就有的。研究表明,人出生后是自带惰性的,所以有“人之初,性本恶”的说法。但那些真正“自律“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的过程。不仅道德发展如此,人的行为方面也是可以通过“他律”向“自律”转化的。

比如,考试设定纪律,那么时间久了,学生都知道了考试不能作弊;婚姻法中设定过错方在离婚时比对方少享有权益,很多围城中的人就老实挺多,自然培养了爱家顾家的习惯;参加跑团,每天坚持跑步,跑了一年以后即便不参团了,不跑皮就痒痒。

所以,在没有实现“自律”前,先利用“他律”来培养自己,“自律”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