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的真实体现(没有观众就没有演员)
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冯远征说,德艺双馨其实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他希望每一位年轻的文艺工作者都成为德艺双馨的好演员、好工作者。
冯远征委员的话无疑对年轻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天,#冯远征解释什么是德艺双馨#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
2021年,一次综合治理行动对文娱领域生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同年举行的“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针对“饭圈”文化、“唯流量论”等不良现象和文艺界及娱乐行业接连出现的一些违法失德现象进行座谈,表达了对坚决处置违法失德问题、治理不良粉丝文化乱象等涉及行风建设、行业引领等方面工作的共识和态度。
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认识到,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那么,究竟何为德艺双馨?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好演员?
在“小鲜肉”霸屏成为常态的今天,与之对应的“老戏骨”在网络助推下逐渐成为热词。某种程度上,“老戏骨”一词在广大网友心中俨然已经成了演技派、德艺双馨艺术家的代名词。那么,在各部门联合整治文娱乱象、引导文娱行业健康发展的当下,我们能从老戏骨身上学些什么呢?
这部电影,或许能解答大家的疑惑。
电影《演员》海报
电影《演员》去年10月在国内上映,作为国内首部探讨演员德艺的纪录电影,上映后引发了强烈反响。
这是一部以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为切入点来回望历史的影片,更是一部对当下有着珍贵启示价值的影像志。导演潘奕霖与主创团队用五年时间,以纪实结合影像资料的方式将于蓝、秦怡、田华、于洋、金迪、谢芳、王晓棠、祝希娟等德艺双馨艺术家对演艺生涯的感悟与思考,展现在大银幕上。今天的人们得以看见,以“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是如何用他们一生的艺术实践诠释“演员”的真谛。
电影《演员》剧照
“以德为先”是他们入行的第一堂课。《演员》中祝希娟再忆当年,自己表演路上所学第一课就是“道德”,“当年,我们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前,第一课是留给‘道德’的”。她记得,老师们总说,“德为先。演员不要爱心中的自己,而要爱表演艺术本身”。
把道德摆在从艺的首要位置,这是老一辈艺术家们从师长身上得到的言传身教,也是从无数原型人物的事迹中汲取的精神养分。
电影《演员》剧照
“江姐牺牲了,荣誉我们得了。”镜头前,时年97岁高龄的于蓝说到此连连摆手,“请忘了我这个演员,而永远记住江姐。”老艺术家回忆,出演江姐前,她把小说《红岩》读了又读,将革命者在狱中的不屈与反抗、他们与敌人斗争的细节内化于心。“就是要表现革命烈士的崇高理想与信仰。”当演员抱定如是信念,“不要用眼泪告别,同志们,让我们用欢笑来迎接胜利!”《烈火中永生》里这句台词,回响了半个多世纪的时空。
电影《演员》剧照
牛犇演了一辈子的“小角色”。但他信奉,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再不起眼的角色,也要高标准、严要求。因为在那个胶片价高的年代,珍惜每一寸胶片,全身心为角色付出,是他恪守的演员的基本法。在他看来,演员该考虑的,是“我能给予角色什么”,而不是演完这部戏,自己能得到什么。
“人间总是有一种东西比金钱更可贵。”——王晓棠
“没有观众,就没有演员。” ——谢芳
“演员不管演什么戏,一定要真正投入,真悲无声而哀,真严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是所以,贵真也。”——田华
荧幕上,他们这样真挚地说道。这番真切感悟是老一辈艺术家们对他们演艺生涯的凝练,千言万语其实都能汇成一句话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
《演员》总片长93分钟,潘奕霖说,其中浓缩了“演员”二字的应有之义,是“二十二大电影明星”、老一辈德艺双馨艺术家们涵育德与艺的一生,更是为今天年轻一代演员树起的精神标杆。
电影《演员》豆瓣部分短评截图
“他们是真正的德艺双馨”
“他们永远在我们心中担得起‘艺术家’这三个字”
“适合现在的文艺工作者观看作为榜样和勉励”
“老艺术家们对工作不计得失、甘心奉献的精神,就是对青年从业者最好的鞭策”
被影片所触动,观众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老艺术家的尊敬,以及对现在文艺工作者的期待。
作品为老艺术家们赢得了立身之本。
《演员》里,于蓝、秦怡、田华、于洋、金迪、谢芳、王晓棠、祝希娟等出镜的老一辈艺术家早已青春不再,但人们从没忘记他们风华正茂时的模样。在几代中国观众心里,他们就是《烈火中永生》的江姐与许云峰,是《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林红,是《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也是《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与金环、银环……他们用自己的一部部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影像记忆。
“二十二大电影明星”的演艺生涯,便是用作品诠释“演员”真谛的长久实践。
《演员》的上映对于文娱圈来说无疑是一股春风,老一代文艺工作者用自己的坚持与坚守为现在的文艺工作者们照亮了方向,希望老戏骨、老艺术家的精神春风化雨般滋润年青一代,引导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同时,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也在持续开展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工作,以强化示范引领、标杆带动作用,营造文艺界追求德艺双馨的浓厚氛围,树立文艺界良好口碑和文艺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
始于2004年的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旨在弘扬德艺双馨精神,培育造就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对来自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等门类的文艺工作者授予“德艺双馨”称号。
评选出的他们是中国当代文艺创作的中坚力量,秉承立业先立德,为文先为人的理念,紧紧依靠以人民为中心、以普通大众为对象的创作导向,以一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潜心创作,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期待,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奉献了一大批站得稳、立得住、叫得响的文艺精品。
作者:张钰童
来源: 中国文艺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