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未来式发展规划(浅谈大苏州发展模式)

苏州是一个类似于欧盟的经济体,是苏州市区 吴江区、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6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这种模式相对国内其他市区首位度高的城市,显得格格不入,但实际上苏州提供的城市居住体验就是一个2万亿城市该有的体验,只是比较“散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苏州未来式发展规划?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苏州未来式发展规划(浅谈大苏州发展模式)

苏州未来式发展规划

苏州是一个类似于欧盟的经济体,是苏州市区 吴江区、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6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这种模式相对国内其他市区首位度高的城市,显得格格不入,但实际上苏州提供的城市居住体验就是一个2万亿城市该有的体验,只是比较“散装”。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散的财政收入:

假如你看到某个新城区打出举全市之力打造等概念时,基本不用相信。因为苏州的财政收入是到区的。每个区自己建设自己的区域中心,不存在其他区合力去建设某个区域。

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实际上是4个独立城市,财政不上交苏州市,自己挣钱自己花。

吴中、相城、吴江,是由县级市撤并而来,当初撤并时保留了县级市经济权限,这三区也是财政独立的。

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属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区。这两区基本上也是财政独立的,不过园区这几年有了闲钱会上交一部分财政转移给相城和吴中。

所以苏州市本级财政只有姑苏区 园区上交的一部分,但姑苏区又不承担发展经济的任务,需要古城保护,能自给自足就不错了。

这就是网上段子的来源“在苏州当你发现周围都是高楼大厦的时候,你就来到了郊区”。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散的社保体系:

首先苏州大市分为七个社保统筹区,分别为:

1)苏州市区(三个统筹区):

(姑苏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统筹区1 俗称市区社保

(苏州工业园区)是一个统筹区 统筹区2 俗称园区社保

(苏州吴江区)是一个统筹区 统筹区3 俗称吴江社保

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个统筹区。

换工作如果跨统筹区,社保账户需要重新创建。之前账户中的余额不做迁移是无法使用的。社保缴费年限和记录都需要重新计算。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市一共有7种社保卡。市区存在三种卡,县级市有四种卡。这七种卡互相不通用,或者号称通用实际上覆盖度不全。一般城市最多县级市与市区不通用,苏州市区三种卡也不通用。

2021年5月20日,苏州市民卡举行第三代苏州一卡通发布会,以后苏州大市发布的社保卡都采用统一的标题“江苏(苏州)一卡通”。

2021年6月29日,苏州市医保局举行苏州医保“一卡通”发布会,苏州医保正式进入“一卡通全市”时代。

截至到当前,三代卡的兼容性在苏州大市范围内都没有赶上二代卡。但是新建的社保账户都只能选择三代卡。很多小医院甚至大医院、小药店、自助挂号平台不支持三代卡,APP挂号也不支持苏州市区、园区、吴江区其他的地区。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立独行的园区公积金体系:

公积金体系苏州存在两套,分别是苏州公积金中心与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中心。两套机制带来的麻烦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工业园区换到其他区工作,涉及到的公积金业务需要重新办理。如公积金贷款需要满6个月,如果这6个月内从园区换到其他区,则需要重新计算。以及在园区办理了公积金摊还房贷,换到市区需要重新办理。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域范围内,除了园区公积金,其他区和县的公积金很早就统一了。

园区公积金是否并轨,在寒山闻钟中有一段回复说是需要有10年过渡期,是从2011年开始的。如今10年过渡期已到。不知后续如何。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散的交通体系:

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

由于财政独立的原因,苏州市区内的高架道路都是属地管理原则,高架道路在哪个区内就由哪个区出钱。吴中区因为地理狭长,面积大。加上财政收入与地理面积不匹配。导致了很多高架道路的延期和断头。比较知名的有东环南延、南湖快速路、南湖快速路东延。其中东环南延二期是通往吴江的,由于优先级较低,导致吴江段早于吴中段2年建成,就有了东环难延的称号。南湖快速路4.5公里道路,由于拆迁问题延期了3年多建成,目前南湖快速路东延又因为拆迁问题可能要延期1年。

吴江段也是,江陵快速路因为指标问题延期了2年开工。苏同黎快速路延期了3年开工,苏同黎快速路又叫中环东线南延,这次是吴中段先建好了(吴中出了一口恶气),吴江段延期了,并且开工遥遥无期。

苏州中环快速路在2015年7月通车,实际上苏州的中环快速路并未形成了一个闭环。苏州中环快速路是没有南线的,目前吴中区、工业园区在建的南湖快速路东延就是中环南线的一期工程。目前苏州的中环南线是靠绕城高速代替的。等到2023年中环南线通车,苏州的中环就能彻底闭合了不用借道高速了,但是仍然有10公里是借用的目前的吴中大道(有红绿灯的地面道路)。

苏州江河湖泊众多,各区分界线一般也都是以河道作为分界。跨区道路修建基本都涉及到造桥。因此周期十分漫长。

连接苏州太湖新城两岸(吴中和吴江)的苏州湾1号隧道、2号隧道,在2016年就公示了规划。目前列入了2022-2025年开工的计划中了。就算2022年开工,3年工期要到2025年才通车,人生能有几个9年。

地铁也是市统一规划,各区各自掏钱建的。这里又有一个由于财政独立造成的问题,地铁清树湾站在吴江境内,但是地铁站隔壁是吴中区。中间隔了一条河,就这几百米的路和桥闹了非常久,最终闹到省里才解决。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修地铁时由于财政独立,该站未能整体规划。导致建成之后出现了两区扯皮事件。

由于县级市没有地铁修建的资格,所以昆山到苏州的地铁只能叫市域线S1线。而常熟、张家港、太仓都规划了自己的轨道交通体系,但是想要落地都十分困难。

因为有钱,常熟、昆山修建了自己的县级市高架内环,张家港也规划了内环。

城市公共交通

苏州市区到昆山、常熟以及昆山到太仓、常熟到张家港都有公交。市区到县级市,以及县级市之间,没有那么密切的跨区需求。

但是苏州市区内部跨区的公交就显得有些单薄了,苏州市区内部跨区优先还是选择地铁。在没有地铁的区域,就比较麻烦。因为苏州地铁是整体运营的,但是苏州公交,是每区都有各自的公交公司。跨区之间的公交线路开通需要市交通局统一牵头。开通和调整周期都十分漫长。一直以园区南作为噱头宣传的吴江运东,呼唤吴江到园区的公交很多年了,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目前苏州市公交公司或参股或控股了其他各区的公交公司,吴江区由县级市撤并而来,苏州公交公司与吴江公交公司无任何联系。完全是两家不相干的公司。吴江区开市区的公交线路只有4条,但是吴江开上海和浙江的跨省线路有11条。

由于市民卡维度的分裂,导致长时间内,县级市与市区的公交不能互刷,昆山公交卡无法在苏州地铁上使用。这个问题在2021年5月20日之后解决了,第三代市民卡加载了国家推行的公交联合功能,不仅能够在苏州大市内通刷,还能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通刷。

目前苏州市区(广义苏州市区),只有吴江区有无桩共享单车。其他区只有有桩的永安行单车。貌似最近其他区也要引入共享单车了。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均衡的教育体系:

苏州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三区初中升高中统一招生,满足分数线可在三区范围内任选高中上学。

苏州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三区独立招生,满足分数线可在区内上学。吴中、相城、吴江、和苏州市区(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各自不互通。

不过,部分区域顶尖的高中,会跨区招生。其中最有名 苏州中学匡亚民班是面向苏州大市(含县级市)招生的。

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苏州姑新园三区城市化水平较高,乡镇学校生源较少,吴中、相城、吴江至今还有大量乡镇学校。如果统一招生,唯一的结果就是姑新园的学生占用大量的吴中相城吴江的高中学位。

可以说统一招生,近10年内还是没可能。

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散的土拍体系:

土拍体系:

苏州市区(姑苏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土拍。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土拍。

苏州吴江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土拍。

这三区的土拍在2021年之前都是各自独立进行的。土地编号也不同。

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核四城:

最早苏州市是一体两翼,市区为核心,西边高新区狮山,东边园区湖西。2012年吴江并区之后,苏州开始一核四城的整体城市规划,这个规划基本定格了苏州未来30年的城市框架。把苏州城市框架拉伸到以姑苏区为圆点,半径20公里大圈内。从此时开始,苏州开始了特大城市的扩张进程。

一核四城是贴合苏州实际情况的发展路线,也是苏州能落地的方式之一。苏州古城区雷打不动不能发展,把资源集中在任何一个区域,都会引来其他区域的不满导致经济发展落后。苏州每个区县都有媲美中西部地级市的财政能力,各自独立发展是存在可能性的。截止到2021年,一核四城被验证了是一条可以长期发展的适合苏州的正确路线。

苏州古城区是核,东边商务新城(工业园区)、西边科技城(高新区)、北边高铁新城(相城)、南边太湖新城(吴中、吴江)。

新城与老区域中心之间,通过快速路和地铁联系起来。

东部商务新城就是园区,94年开始建设,已经从水田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新城区。

科技城2006年提出概念,这十多年的建设,引入了不少产业。并在2020年提出了太湖科学城概念,作为科技城的扩容。

高铁新城、吴中太新、吴江太新均是2012年提出的概念并开始建设,目前吴江太湖新城的建设进度稍快,新城已经成型。高铁新城其次,吴中太湖新城进度略微滞后。

可见到2035年,苏州未来最现代化的新城区就在这四座新城中。并且也是高端产业聚集地。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其他城市是金字塔结构,比如北京上海以环线来区分房价。苏州是扁平结构,中环以外的郊区的新城和中环以内的老城房价一样都是有可能的。并且目前几大新城的产业导入也远远不够。像我每天就必须要通勤40公里来往于科技城和吴江太湖新城。因为吴江太湖新城没有产业。

还有一个问题,四个新城之间其实也是各种明争暗斗,各种内卷。导致重大基建设置分散的很严重。

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曾经各自为政的户籍政策:

在2020年以前,苏州市区(姑苏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落户政策一致,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张家港市1区3市有自己独立的落户政策。

这就导致了,2020年以前在苏州市区工作是无法通过人才引进落户到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张家港市的,反过来也是同样的。这就导致了买房时,苏州大市的社保可以在苏州大市范围内买房,落户时又只认当地社保。曾经在昆山和园区交界处有一个小区叫印象欧洲。买这个小区的有很多在园区上班,但是无法落户昆山导致小孩无法上学。

好在这个问题在2020年以后解决了。目前苏州大市人才引进落户政策是统一的,吴江区、昆山市、张家港市、太仓市还存在房产落户政策,过渡3年。3年后苏州大市只支持积分落户和人才引进落户。

9)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苏州各个能打的县级市们:

很多人对县城的概念还比较刻板,县城就是比不过地级市。但是这个刻板映像在苏州乃至江苏,是需要调整的。苏州的县级市文明全国,下辖县级市全都是TOP10,其中昆山1、张家港3、常熟5、太仓10,吴江区按照县级市排名可以排到第6。

我们用国内前三的省份地级市的经济规模来对比一下,当这个对比是很粗暴的。县级市毕竟行政权限在那里。

昆山市=江苏镇江市

张家港市=山东泰安市

常熟=山东聊城市

太仓=广东昭关市

吴江区=广东揭阳市

在这样经济规模下的县级市,才能自己搞高架内环,自己规划轨道交通,自己引进985大学。市区建设与地级市无异。这就是扁平化带来的好处。当然坏处也有,县级市房价赶上市区,这种情况也只会在苏州出现。

总结:

最后来拔高一下高度,苏州的分散其实是散装江苏的缩影。经济发展越均衡的地区,散装都是必然的。总而言之,均衡发展带来的好处要远比散装带来的不方便好的多。并且解决散装带来的问题,要比实现均衡发展难度要小的多。当苏州彻底实现了一体化,不再有地域隔阂,各种制度都统一时,届时的苏州将无比强大。

可以期待的有生之年系列:

苏州18条地铁建设完毕,市区地铁遍地开花。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吴江南部都有市域线通往苏州市区。

苏州大市社保一体化,县级市与市区跳槽不需要再担心社保账户问题。

苏州园区畸形的公积金体系与市区公积金最终合并。

苏州城际铁路建成,城市内通勤时间大大缩短。

苏州完成了市域一体化后,最终完成了沪苏一体化。两边落户社保互认,公积金互相摊还。

苏州上述的区域割裂问题不断的解决,从此苏州成为联盟的核心品牌。

淀山湖国际机场在各种阻力下,最终落地。同步开通的还有通往机场的城际铁路、轨道交通。从此长三角地区又新增了一座大型机场。上海都市圈,从此拥有4座国际机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