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柱在实施过程中痛点在哪(关于三支柱模型的思考)
做人力资源的人,对三支柱模型应该都不陌生,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会知道coe、HRBP、ssc等,并且也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大致关系估计都能讲出一些,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用三支柱模型?
如果我们没有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要用三支柱模型,而去推行三支柱模式的话,那么我们推行过程中,有可能会有很多冤枉路要走,因为你的目标不明确。
普遍的观点是,三支柱模型可以提高效率,真的可以提高吗?有没有数据可以做测算,提高了多少效率,对企业的利润有多大的帮助,我们投入了多少?成本降低了多少?这些是否都测算过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
1、三支柱模型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他需要适合的环境。其一小企业不需要,因为本身体量小,你将一个人力资源部门搞成三部分,然后各司其责,人员配备本身就高,会造成工作量不饱和。其二,大企业中应用的话,需要配置相应系统,确保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对人员进行系统的操作培训,确保系统的稳定健康良性运转。
2、三支柱模型的应用,一定不是只从对人力资源从业者有利的角度去做的,而是从对整个公司有利的角度去分析的。
一是有利于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我们先来看看各个模块的特点。
ssc,他的工作较为基础,每个部分都有标准化的操作,对人的要求只是熟悉流程,按照标准操作就好,因此准入门槛低,同时由于经常面对同质化的问题,解决起来效率自然就会高。
HRbp,他们比ssc的技术门槛要高一些,因为不仅要懂基础的专业知识,也要懂业务,最主要是要和业务结合起来,将公司的制度方针落实下去,因此在执行层面,这是一个具备挑战性比较高的岗位。
coe这个岗位既要懂公司的业务,也要看公司的战略,要具备前瞻性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人力资源的战略,还要考虑bp的执行,ssc的操作。
因此,三支柱实际上是将人力资源的专业工作做了分工,让高端人才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让新手有更多时间去成长,人力资源本身的专业梯队也就有了雏形。
二是对业务的支持,原来的人力资源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各类会议,沟通等渠道去了解业务,但让他们深入业务一线还是较为困难的,但BP这个角色的设置,将业务的痛点能及时反馈,coe可以及时调整策略。原来的人力资源对业务痛点的了解,要么是业务部门的反馈,要么是人力资源的调研,但及时性不够,对业务的支持容易滞后。
三是对战略的理解更为透彻,制定的策略能够更贴近实际。coe们盯战略,研究战略并制定匹配战略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能及时了解业务一线的需求,以及ssc的信息反馈,这样就减少了原来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没有将三支柱建立起来之前,提升型业务,事务性业务混合在一起,做的事广,但精度及深度略有欠缺。
四是将长远规划与落地执行进行了分工合作,确保问题能及时反馈而不是被掩盖起来,对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问题点能及时发现,并尽快给与解决。
推行三支柱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说我这个企业想做三支柱就可以做的,比如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我们的信息传递不能保证及时准确,或者我们的人才专业堵不够等,那么三支柱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coe会比较迷茫,bp会很难开展工作,而ssc也容易忙乱。
因此考虑好,我们在哪?我们要去哪?我们怎么去?这个经典的问题,同时将业务的痛点想清楚,也许在推行三支柱的时候,我们会更容易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