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 河南(这个林黛玉原来是平顶山郏县人)
王秀玲,河南曲剧名家,1935年生,祖籍郏县薛店镇冢王村。父亲王俊卿(薛店当地称王船),河南曲剧重要开创人物之一。
王秀玲自幼便随父学唱曲剧,7岁已能主演《蓝桥会》、《花庭会》等戏,9岁时以主演《七仙女》一举成名。王秀玲扮相秀丽,音质甜美,她的唱腔清丽柔婉,吐字清晰,声情并茂,表演内蕴饱满,是曲剧闺门旦的优秀代表人物。她从艺60余年来曾主演过100余部传统戏和现代戏,如《风雪配》、《拾玉镯》、《听琴》、《柳毅传书》等,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类型鲜活的少女、少妇形象,真不知有多少观众曾被她的舞台形象所征服。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河南戏粗犷豪放,很少去演绎细腻缠绵的故事。但1955年,一台河南曲剧《红楼梦》却轰动一时,不仅在郑州连演不衰,而且晋京演出也大受好评。有人这样评说:曲剧《红楼梦》在河南曲剧的发展史上画下了举足轻重的一笔,让很多不了解河南曲剧的人认识了河南曲剧的优美,也让更多的人爱上了河南曲剧这一剧种。而当年在《红楼梦》中扮演林黛玉的王秀玲,也因其出色的表演而被誉为“活林黛玉”。
有“活林黛玉”美誉的王秀玲,在人物的塑造及表演和唱腔的把握方面均十分到位:忧伤、哀怜的眼神,细腻、委婉的唱腔,使活脱脱一个林妹妹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一个心地高洁的大家闺秀,却只能寄人篱下;极富反抗精神,但又孤立无援;向往自由的爱情,但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内心善良,但身处压抑的环境,因而异常敏感,只能终日以泪洗面。王秀玲演活了林黛玉,而演林黛玉的同时也让王秀玲对表演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表演不能只求形似,而要让人物活在舞台上。认识的升华使她的表演有了质的飞跃,等到1956年她在文化部戏曲演员讲习班受到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大师的指点后,她的表演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继林黛玉之后,王秀玲没让观众失望,她又拿出了新作《风雪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欢快、喜悦、甜美的高秋芳,完成了自己的又一个代表作。剧中“洞房”的表演和唱段至今仍脍炙人口,广为流传。1981年该剧还被河南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
在2002年的首届黄河戏剧奖评奖活动中,河南省有10名老艺术家获得了“特别贡献奖”。这其中就有著名的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