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和拓跋区别(拓跋慕容与蒙古)
在中国历史上,拓跋、慕容与蒙古三支游牧民族都曾有过长距离迁徙,但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本文尝试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原因,以供参考。
一、拓跋与慕容——域内迁徙
- 1、拓跋与慕容简介
公元220年,拓跋部首领拓跋诘汾逝世,次子拓跋力微获拥戴,长子拓跋匹孤率属部迁至河西凉州,“拓跋”姓也被同音异译为“秃发”。
上图_ 南凉(397年—414年),位五胡十六国时期16国之列,为鲜卑政权
公元397年,秃发匹孤八世孙秃发乌孤建立南凉。公元400年,邻国西秦被后秦吞并,南凉的西秦人质、太子乞伏炽磐欲逃往长安投奔其父被抓回,南凉王秃发利鹿孤(秃发乌孤之弟)大怒下令将其斩首,但被其弟秃发傉檀(乞伏炽磐岳父)劝阻:“臣子逃归君父,振古通义,故魏武善关羽之奔,秦昭恕顷襄之逝。炽磐虽逃叛,孝心可嘉,宜垂全宥,以弘海岳之量。”两年后乞伏炽磐成功逃跑。
公元409年西秦复国,公元414年,南凉因连年歉收而国力大减,南凉王秃发傉檀挥师西击乙弗鲜卑以掠夺人口增强国力,都城乐都被西秦王乞伏炽磐乘机率军攻占,南凉亡。
公元384年,原前燕吴王慕容垂建立后燕。公元395年北伐北魏,在参合陂被北魏击败,由盛转衰。公元397年北魏攻下后燕首都中山,将后燕截断为南北两部,南部的南燕于公元410年被东晋消灭,北部的北燕于公元436年被北魏消灭。
上图_ 后燕 西燕 南燕 北燕
- 2、两者对比(拓跋部:南凉与北魏、慕容部:后燕与吐谷浑)
纵观南凉历史,可以发现与北魏有众多相似。
两者自分居两地后都曾经崛起过但被扑灭;
为统治需要西晋、前秦对两者都采取怀柔政策安抚;
两者后来趁战乱再次崛起并陷入了强敌环绕局面(南凉周围有北凉、吐谷浑、后秦、西秦等;北魏周围有后秦、后燕、后凉、大夏等);
都向邻国称过臣(南凉王秃发傉檀向后秦君主姚兴称臣;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向后燕君主慕容垂称臣);
都遇到了一个北方夙敌(公元411年与公元413年,南凉两度被北凉围都被迫交人质以求撤兵;公元402~487年,柔然南侵与北魏北伐均达二十余次);
都因为北方强敌的压力迁都(公元410年,迫于北凉威胁,南凉将都城由姑臧迁往乐都,次年姑臧被北凉攻占;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柔然对北魏旧都平城的威胁);
都因为汉化而使国家走向灭亡(南凉在抓回了乞伏炽磐后效仿汉族惯例并未将其处死,最终被其消灭;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统治阶层汉化后迅速走向衰落,为未来北魏灭亡埋下了伏笔)。
上图_ 拓跋宏(467年-499年),汉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
类似当年拓跋匹孤远徙河西,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去世、次子慕容廆继任后,长子慕容吐谷浑率属部迁往青海一带。其孙慕容叶延用吐谷浑作族名和国名。
与后燕类似,两者都趁战乱崛起并面临强敌林立的境况(后燕周围有前秦、后秦、西燕、翟魏、北魏、东晋、高句丽等;吐谷浑周围有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西秦、后秦等);
都在强盛时称霸一方(后燕强盛时称霸华北平原,与后秦、东晋、北魏相抗衡;吐谷浑强盛时称霸青海一带,先后与北魏、北周、隋朝相抗衡);
都因为与邻国开战走向分裂最终灭亡(后燕与北魏开战被重创,后燕王慕容宝投降,余部分裂为南北两部,南部被东晋消灭,北部被北魏消灭;吐谷浑与唐朝开战被重创,吐谷浑王伏允自缢而亡,余部分为东西两部,西部吐谷浑降服吐蕃。东部吐谷浑被吐蕃所灭,余部附唐)。
上图_ 吐谷浑 与 吐蕃
二、蒙古——区域迁徙
- 1、元朝(大汗汗国)与金帐汗国(术赤兀鲁思)简介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279年消灭南宋统一中国。忽必烈死后元朝政局动荡,先后爆发“南坡之变”和“三帝之乱”,各种矛盾加剧引发农民起义。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北伐攻克大都,元朝灭亡。
公元1243年,长子西征结束后,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公元1260年乘阿里不哥之乱摆脱蒙古中央藩属完全独立。公元1380年脱脱迷失击败马麦成为大汗。公元15世纪,金帐汗国先后分裂出了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独立汗国。公元1502年,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金帐汗国灭亡。
上图_ 元朝版图
三、为什么拓跋、慕容与蒙古的迁徙结果大相径庭?
同为迁徙,为何域内拓跋(南凉与北魏)和慕容(吐谷浑与后燕)远徙与否的结局相似,而跨境的蒙古(元朝与金帐汗国)远徙与否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元朝被内部农民起义推翻,金帐汗国分裂后被外部力量攻灭)?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 1、政治原因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第8章中写道:
“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汉代的中国人,若在公元8世纪初复活······他们将发觉当时的唐朝与过去的汉朝大致相同,他们会注意到两朝······帝国行政管理相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使南凉与北魏以及吐谷浑与后燕能保持相似的结局。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则是古希腊民主的继承与发展,英语“congress”(国会)由前缀“con”(共同)与词根“gress”(行走)组成,字面意思为“走到一起开会”(古希腊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前往参加)。
因此,西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传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帐汗国。
上图_ 汉朝官制
- 2、经济原因
中国古代 “均田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以及推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统治。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后果是加重了农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起义不断。
而西方则更注重私有制,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注重保护私有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英语“proper”(恰当的)由词根“prop”(自己的、拥有)演化而来,意为自己(拥有)的就是恰当的,体现了私有制潜移默化的影响。
私有制促成了一个不一样的金帐汗国。
上图_ 金帐汗国一般指钦察汗国(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国家)
- 3、文化原因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从汉武帝“大一统”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了思想控制。
而西方早在古希腊就有分权的思想萌芽,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行政组织)和民众法庭实行有效的分权,为近代西方政治体制中的三权分立体制的形成提供了蓝本。
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伏尔泰提倡的“天赋人权”、卢梭主张的“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英语“valid”(有效的)由词根“val”(强壮的)演化而来,体现了马克思所言:
“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终于使得封建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了······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
因此,文化差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金帐汗国。
上图_ 伏尔泰(1694年—1778年),法国
四、总结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造就的区域差异使拓跋、慕容的迁徙结局相似而蒙古的迥异。正如熊培云曾在《自由的高处》中所说:“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是那样似曾相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造就了一个不同于元朝的金帐汗国,也通过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间的封闭孤立,将两大文明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世界历史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文:Mengqi Ren
参考文献:参考资料:《后汉书》《晋书》《魏书》《元史》《资治通鉴》《全球通史》《自由在高处》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