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原则(掌健识新手爸妈必备)

Q:我家宝宝5天,皮肤黄疸17.8mg/dl,请问这是黄疸过高吗?

A:这个黄疸值过高了,需要排除引起黄疸是病理因素,比如新生儿溶血病、感染疾病、多血症、出血性疾病等,如果有这些危险因素的可能需要接受蓝光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原则(掌健识新手爸妈必备)(1)

01、黄疸是怎么回事儿?

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亚裔人群约60%会有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3天左右出现,5天日龄时达高峰,2-3周消退。除了时间概念,还有黄疸最高值问题,以往认为胎龄37周以后出生的足月儿最高不超过12.9mg/dl,不足37周的早产宝宝不超过15mg/dl。但近年的观点是,35周以后出生的宝宝建议按照bhutani曲线(即“小时-胆红素”,见下图,红点即为上文里这位小宝宝的小时-胆红素值)来划分低危、中低、中高和高风险区域。如果符合以上一般规律,而且动态观察始终处于低危区域就属于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原则(掌健识新手爸妈必备)(2)

02、宝宝为啥会有“生理性”黄疸呢?

出生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会有升高,皮肤呈“橙黄色”,原因有四:

1. 胆红素生成过多:

出生后宝宝开始呼吸空气,原先的胎儿红细胞开始破坏,需要逐渐升级为成人红细胞。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胆红素是其主要来源。

2. 胆红素运输量少:

血里产生的胆红素要跟白蛋白联结才能运输到肝脏,但早产儿、血清白蛋白低等情况下胆红素运输量就会不足。

3. 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

肝脏是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等一系列减毒、排泌的主要场所,其中需要消耗能量、葡萄糖和一些特殊蛋白质、酶的共同作用。

4. 新生儿肠肝循环:

由于宝宝胎粪排出延迟、肠道菌群少等原因,造成胆红素经肠道排泄减少,反而经肠壁血管-肝循环被重吸收入血。

以上特点导致新生儿期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加,而早产儿、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03、哪些属于病理性黄疸?

1. 母子血型不合:

ABO溶血(一般是母亲O型,发生率约20%)或Rh溶血病(常见于母亲Rh阴性者,发生率约5%),重症者黄疸发展迅速、肝脾肿大,伴有贫血。

2. 某些先天性疾病:

G6PD缺乏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21三体等染色体病。

3. 围生期感染:

比较严重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发生红细胞溶解、肝细胞损伤、酸中毒等引起胆红素升高;同时,胆红素又有杀毒作用,对机体又有一定保护作用。

4. 新生儿肝炎:

包括TORCH感染、胆道闭锁、代谢缺陷等引起结合胆红素升高,这类黄疸宝宝肤色呈“青黄色”(参考怪物史莱克),可出现大便颜色转淡,如白陶土样大便,同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肝脏肿大等表现。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原则(掌健识新手爸妈必备)(3)

04、为什么要重视新生儿黄疸?

除了原发病因对宝宝的不良影响外,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橙黄”)超过20mg/dl就可能会对小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表现为嗜睡、纳差、手足徐动、抽搐、角弓反张等,称为胆红素脑病,可留下听力、视力障碍或动作发育异常等后遗症。如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或病理检查证实,有基底节神经元损伤的也称为核黄疸。 但是,胆红素脑损伤很少见,而且是可以预防、可以避免的

05、黄疸的治疗方法:

1. “有进有出”好健康:

多吃多拉最重要,不要轻易停母乳。

2. 光疗:

特殊波长(425-475nm)蓝光效果最好,可退“橙黄”,但对“青黄色”是禁忌。满3天日龄者胆红素在15-17mg/dl以上需要光疗,须戴眼罩、保护会阴,在心电监护下进行蓝光治疗,并且注意副作用,包括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所有“橙黄”宝宝都可以在家中照阳光,晴天时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暴露后背、隔窗晒。

3. 换血治疗:

目的是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胆红素,一般针对新生儿溶血病、有胆红素脑病高风险者,涉及血制品使用要参照专业治疗标准。

4. 对症用药:

静脉丙种球蛋白封闭血型抗体,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防治核黄疸;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等;苯巴比妥诱导肝酶,促进胆红素的肝脏代谢。

5. 益生菌制剂:

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也可帮助宝宝将体内胆红素排出。

06、结束语:

黄疸是一种表象,跟发热、呕吐等一样,多数新生儿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或是自我保护方式,但仍有一小部分可能有病理因素,甚至造成不可能的脑损伤。所以,定期监测其变化趋势很重要,尤其宝宝出生一周内。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项:超过限值(bhutani曲线低危区域以上)、提前出现、到时不退、退而复现等等都要考虑有病理因素,就需要找新生儿科医生检查确认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或者用药。

就诊前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1. 宝宝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
  2. 妈妈和爸爸的血型?
  3. 母孕期做过B组链球菌(GBS)、宫内感染病毒系列(TORCH)等筛查项目吗?是否有甲减和肝炎?
  4. 宝宝生产过程是否顺利?没有抢救吸氧吧?头皮血肿等产伤呢?
  5. 目前是什么喂养方式?母乳还是奶粉,或者是混合喂养?喂养量多少?
  6. 出生后胎粪拉得怎么样?每天大便、小便各几次,什么颜色?
  7. 肚脐周围是否红肿发炎,皮肤发疹有吗?
  8. 出生体重多少,近期是否秤过体重?
  9. 直系和近亲属里有没有黄疸、血尿等家族性疾病史?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原则(掌健识新手爸妈必备)(4)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科分会

作者:李菁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副主任

审核:古航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2018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