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崇拜瘟神:日本送瘟神形式五花八门

许黛如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许黛如】“送瘟神”作为日本重要的习俗和祭祀活动,至今依旧广为传承。其中“祇园祭”就是为驱散疫病、消灾降福而设立的,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成为“京都三大祭”之一。此外,日本不同地区也有各种送瘟神的习俗。

日本崇拜瘟神:日本送瘟神形式五花八门(1)

图①

因疫病而生的“祇园祭”

在古代日本,人们普遍相信神灵的存在,认为其作用于万物。古时因为科技不发达,卫生条件非常有限,人们对瘟疫、流行病等异常恐惧,尤其是疾病蔓延时导致民众死伤无数,日本将带来疾病灾难的恶灵称为“疫病神”。著名的“京都三大祭”之一的“祇园祭”就是为驱散疫病、消灾降福而设立的(另两个分别是葵祭和时代祭)。

相传863年,瘟疫蔓延了京都的大街小巷,无数人被夺去了生命,大家都说是邪灵作祟,人心惶惶。而后又出现了富士山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导致民不聊生。为了抑制疫情,赶走“疫病神”,当时日本的神泉苑、上御灵神社、下御灵神社、八坂神社等举行了镇压疫病的“御灵会”。但最初的“御灵会”只在瘟疫泛滥的年头举办,后来就演变为每年都会举行的重大活动——祇园祭。

夏天是日本最热闹的季节,因为每年七八月都要举行众多祭典,以驱除疫情、消除厄运为主。笔者曾在7月参加过京都的祇园祭,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人们都怀着满满的激动加入这场火热而神圣的祭典。祇园祭的重头戏是“山鉾”(非常豪华的祭祀用彩车)巡行,山鉾是为镇压恶灵和消除疫病而产生的,顶端安着巨大的长刀,象征着驱散疫病、消除邪恶。

夏越大祓也是一种为送瘟神而举行的仪式。公元701年制定的日本古代基本法典《大宝律令》便将其定为每年均要举行的传统活动。在既无洁净的水又无每日洗涤衣物习惯的古代,夏季到来之前,随着气温的升高,极易滋生细菌,为防止瘟疫和疾病,各地规定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大清理。现在的日本各神社举行的夏越大祓则是为了让人们消除自己在1月到6月之间的过错,以祈求未来的半年能够平安度过,在每年6月30日举行。12月31日举行的是年越大祓。

用人偶预防“疫病神”入侵

自古以来,日本人将一些流行病、无法医治的重病都当作是“疫病神”的惩罚。为了防止灾祸,日本各地开始祭祀疫病神,甚至现在日本的一些乡村、城镇也会用茅草制作成巨大的人偶来预防疫病神的入侵。传说,疫病神会化作老人的模样潜入村庄,让瘟疫蔓延,或是结伴出现,在乡村游荡。在秋田县的传说中,疫病神并没有具体的样子,只是每年2月9日都会来到村庄。此外,从日本江户时代传下来一种说法,“每月3号用红豆熬粥,疫病神就不敢进门”。

日本从平安时代开始,各地就组织举行消除瘟疫的祭典和宗教仪式。为了送走疫病神、消除灾祸,还将钟馗、牛头大王等形象制作成木版画,就像护身符一样在家家户户中供放。由此可见日本人对疫病神的重视。

现在的日本依然沿袭了这一传统,只是全国各地呈现的民俗传统更加多样。祇园祭是夏季举行的祭典,端午时则是用菖蒲汤来清除瘟神和疫病。为了驱除疫病神,有些地方还会吃特别的食物,例如冈山县津山市6月15日要吃乌冬面。

在岩手县西和贺町还有着“白木野人形送”的传统习俗,每年1月19日举行。他们用稻草制作成巨大的武士人偶,认为人偶背负着疫病神。然后当地人组成约30人的队伍,踏着厚厚的积雪运送这个巨大人偶。走上一公里,把人偶悬挂在高耸的树上,这样灾祸就无法靠近,寓意着一年内不会有疾病不幸。

2003年非典肆虐时,位于奈良的春日大社举行了特别祈愿,希望早日抑制疫情、重回安稳的生活。如今正值新冠肺炎肆虐之际,该社也举行了“恶疫退散”的祈愿活动。

送御守也是送祝福

日本崇拜瘟神:日本送瘟神形式五花八门(2)

图②

除了京都的祇园祭,东京的大宫八幡宫、龟户天神社等的送瘟神活动也吸引着众多游客。人们排队穿过由茅草扎成的“茅之轮”(巨型圆圈)(如图①),从而达到消除厄运、“送瘟神”之目的。仪式结束后,人们可以购买夏越大祓的限定御守(护身符)——用茅草做成的圆圈,圆圈上悬挂着纸质的人偶,象征洗清自身污秽,庇佑家人平安顺利、身体健康、幸福美满。

日本的神社很多,供奉着的神灵也各不相同,有求姻缘的,有求健康、疾病痊愈的,也有求交好运、送瘟神的……有这样一处神社,里面供奉着主管眼睛的神灵,眼睛有疾的人可以去祭拜。甚至还有保佑多长头发的神社。神社里的御守、绘马等多种多样。御守是起护身符的作用(如图②),绘马则是在上面写上心愿,祈求神灵帮忙实现。

如今在日本,送御守也是一种表达心意的方式,虽然有人认为自己去神社祭拜更灵验,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为送人御守也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若有“走背运”的家人或朋友,去神社为他们祈求一个交好运、“送瘟神”的御守;家有要参加考试的儿女,送个“考试合格”的御守;朋友生病了,送个“疾病治愈”的御守;家有孕妇的,则送上“安产”御守……正成为不少日本人的选择。是否真有作用不敢说,免免“心焦”、让自己或亲友不再“压力山大”倒也不错。

责编:王怡婷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