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对应的历史人物(梦华录里的三位)

在热播剧《梦华录》里面,朝堂之上先后出现了三位“相爷”,他们分别是给宋引章琵琶上题字的卸任宰相柯政;剧中男主角顾千帆的父亲“使相”萧钦言;以及想要对宋引章图谋不轨的“计相”林三司。

梦华录对应的历史人物(梦华录里的三位)(1)

有些网友在弹幕里面提出对这三个人的职位有些搞不清楚,其实《梦华录》这部剧虽然看起来应该是以宋朝为时代背景,但实质上还是一部架空剧,剧中的那些官制只是借鉴了宋朝,并不能代表宋代官制的实际情况。

在我国历史上,“宰相”并不是官号,它是封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首长的专称,在各个封建王朝里面,宰相的名目其实都不尽相同。

梦华录对应的历史人物(梦华录里的三位)(2)

“宰”作为官号,最早开始于殷,是奴隶主的家奴首长和家务总管,不过虽然奴隶主对“宰”非常倚重,“宰”对奴隶主也很忠心,但“宰”的实际身份依然是奴隶,只不过是一种高级的家奴。著名的伊尹原本就是汤妻的陪嫁奴隶,后来被提拔成为了“宰”。

在春秋时期,每个诸侯国的行政首长被称为太宰,卿大夫的家臣和采邑的长官称为宰。无论是太宰还是宰,他们的地位和权利都要远高于殷代的“宰”,不过他们的真实身份与殷代的“宰”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梦华录对应的历史人物(梦华录里的三位)(3)

“相”原本有辅佐、辅助的意思,在战国时期“相”成为了官号,吕不韦曾为大秦的相国,苏秦则佩戴过六国相印,当时“相”的权利与春秋时期的太宰差不多。

“宰”与“相”合并为一起使用,成为“宰相”一词是出现在战国末期,《韩非子》中写道:“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起于卒伍。”这也是封建宰相制度正式成立的前奏。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非常正规的封建宰相制度,宰相成为了“百官之长”,在君主专制时代,“国家”的概念可以一分为二来看,臣民眼中的“国”,就是君主眼中的“家”,所以宰相在臣民眼中是国务的总管,在君主眼中是自己“家务”的总管,以此来看,封建社会的宰相,与殷代的宰其实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梦华录对应的历史人物(梦华录里的三位)(4)

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秦汉时期的丞相、三公制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制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明清的内阁制阶段。

由于《梦华录》这部剧是以宋朝为历史背景,下面就主要说一下宋朝的宰相制度,在宋朝宰相是一个大的概念,有很多官职都可以代表宰相,从宋朝成立到元丰五年这一段时间里,宰相的主要官称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有宰相获得过更高级的官称“侍中”。另外宰相除了有官职以外,通常还要有官职,即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

梦华录对应的历史人物(梦华录里的三位)(5)

在元丰五年的时候,宋神宗为了加大对朝政的干预力度,对“宰相”进行了改制,宋代“宰相”的官称变为了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后来宋徽宗时期,又把“宰相”的官称改为了太宰兼门下侍郎、少宰兼中书侍郎。

由于剧中呈现的历史背景是宋真宗时期,所以与后面的这些改制并无关系,在《梦华录》里,男主父亲萧钦言的职位是平江节度使、参知政事、知苏州事。在这三个职位中“参知政事”是宋朝常见的宰相称号,萧钦言就相当于是以节度使而挂宰相衔,所以剧中称他为“使相”。

梦华录对应的历史人物(梦华录里的三位)(6)

另一位被称为“相”的剧中人物是林三司,在宋朝,设立有三司,下辖盐铁、户部、度支三部,主要负责全国的财政管理,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它的最高长官是三司使,被称为“计相”,所以剧中的林三司并不是他的名字叫三司,“三司”指的是他的职位。

因此沈如琢问宋引章是不是害怕见“计相”时,宋引章说真宰相她都见过,难道还怕见他这个假宰相。当然“计相”并不是什么“假宰相”,只不过是在朝中的地位要比“执政”略低一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