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台高铁初步验收(区域经济观察员今天刷屏的杭台高铁)

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胡静漪 吉文磊 记者 王世琪 张帆 许峰 郑培庚 吴佳妮

1月8日9时26分,两趟首发复兴号列车同时从台州站、嵊州新昌站开出,分别驶向杭州方向、温岭方向,标志着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开通运营。

这条铁路连接杭州、绍兴、台州三地,线路全长约266.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杭州东、绍兴北、上虞南、嵊州北、嵊州新昌、天台山、临海、台州、温岭9个车站。

杭台高铁是畅通浙江南北的交通要道,“取直线”往返杭州与台州,可以不必再绕行宁波,两地最快运行时间为1小时3分钟,沿线的嵊州、新昌、天台等地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进入浙江省“一小时交通圈”。

但意义不止于此,杭台高铁更是一条经过六年多探索,开我国民营控股铁路之先河的体制机制创新之路;是一条串起各大都市区的省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一条与“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线路高度重合,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探索:一条前所未有的高铁

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了我国首批八个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杭绍台城际铁路”就在其列。

六年来,浙江省政府、国铁集团和民营联合体通力合作、探索,如今,杭台高铁迎来了正式开通的高光时刻,这也成为截至目前,首批示范项目中唯一成功的案例。

据悉,首批示范项目中汉十高铁与济青高铁已经开通,但都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另外5条铁路在建或筹备中。因此,杭台高铁称得上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高铁。

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促成杭台高铁。“铁路的投资数额大、周期长,通过PPP模式引入民间投资,可以拓宽铁路投融资渠道,也能让铁路的组织开发模式更多元高效。”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彼时,我省就决定用好民营大省的优势来做一些市场探索。”

而在2017年1月,国铁集团首次明确提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股权投资多元化的新模式;复星旗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团则以“轨道交通 产业”模式作为核心战略,着眼高铁、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多方不谋而合。

杭台高铁初步验收(区域经济观察员今天刷屏的杭台高铁)(1)

2017年9月,浙江省政府与复星集团牵头组建的民营联合体正式签约。在签约仪式上,复星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复星将通过民营企业规范、高效、灵活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在建设管理、装备制造、运营维修等方面发挥优势。”

同年12月,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成立,在该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民营社会资本占股51%,其余49%由国铁、浙江省政府及沿线市县政府旗下国资共同出资。显然,在民资控股的同时,杭台高铁还在尝试基础设施领域国家、地方、国企、民资的混合所有制。

创新没有参照模板,“PPP模式是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但当时在具体的建设运营上还有不确定性,为此我们做了很多政策研究。”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磨合和协商贯穿高铁建设的全过程,相关各方共同突破了外电源接入、矿山取土、国铁接轨等诸多机制问题。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与11个部委联合发文,将外电源接入方面的“杭台经验”写入《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为民营企业投资铁路建设提供资源要素支持。

杭台高铁开通运营初期,铁路部门安排图定动车组列车线条35对。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客流需求情况,1月10日全国铁路实行新列车运行图后,杭台高铁计划先期开行动车组列车21.5对,后续将动态精准调整列车开行方案。

建成通车后,更值得关注的是,民营联合体的收益如何保证?这是杭台高铁的建设模式能否复制推广的关键。

“铁路同时具有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这就要保证民营资本能得到合理回报、国铁集团能加大运力支持,政府在其中还需多做协调。”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杭台高铁初步验收(区域经济观察员今天刷屏的杭台高铁)(2)

据悉,出于安全考虑,杭台高铁将由上海铁路局集团公司纳入铁路网统一运输管理;民营联合体则通过线路使用费、广告经营收入等方式获得回报,运营前10年政府还将提供可行性缺口补贴。按照合同规定,项目合作期限共34年,其中建设期4年、运营期30年,运营期满后项目公司将全部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方,相信合作、探索与创新仍将继续。

作为投资方,复星集团对于经营风险有所准备,虽然运营前10年会有补贴,但他们瞄准的是用10年时间储备运营能力,谋求后续发展。“杭台高铁作为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看中的并不是它的高收益,但从长期来看,它是一个稳健项目。”复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团CEO、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建宏在采访中表示。

不止杭台高铁,高铁领域PPP模式在浙江还有一个在建的实践样本——杭温高铁,它同样是首批示范项目之一,在去年11月一期工程已进入全线架梁施工阶段。

如今,这一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和浙江的推进方向。在刚刚出台的《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二十条》中,就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资建设铁路模式,探索和支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项目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推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资源”投融资改革经验,让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战略:两个呼之欲出的枢纽

纵览整条线路,两座站点引人注目——新建的台州站以及经过扩建的绍兴北站。两座站点像两枚棋子,为省域一体化战略打开新局面。

以“山海台州,丝路浪涌”为设计理念的台州站格外恢弘,以山海景观为原型,曲面交织的现代化高铁站房,仿佛为台州打造了一扇“时空之门”。

杭台高铁初步验收(区域经济观察员今天刷屏的杭台高铁)(3)

作为全线上的新建站点之一,其规模仅次于杭州东站。尽管这座车站应杭台高铁而生,但4台10线的设计和8.5万平方米的站房建设面积,远远超过杭台高铁需求。

“我们要打造一个集杭台高铁、规划沿海高铁、市域铁路S1线、规划市域铁路S2线、公交等多重交通方式换乘功能为一体,内外通达的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台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高规格的台州站折射出杭台高铁通车为这座浙南城市带来的底气。它不仅打通了杭州至温台城市群、台州都市圈的对角线,实现台州至杭州实现1小时交通圈,还联通起沪昆、商合杭、宁杭等多条高铁,接入长三角地区高铁网,形成一条长三角核心区辐射浙西南地区、浙江省内沟通杭州都市区与温台沿海城市群的快捷通道。

绍兴也是赢家。杭台高铁建成,并与杭甬高铁在绍兴北站交汇,该站也正式升格为交通枢纽,这一改变将直接影响到杭甬双城经济圈的打造。

去年,浙江提出到2025年基本打造形成杭甬双城经济圈,这也被外界看做浙江推进省域一体化以来的最大手笔。

杭台高铁初步验收(区域经济观察员今天刷屏的杭台高铁)(4)

杭甬双城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囊括了“四大都市区”,影响着整个浙江。“其中,杭绍甬一体化就像挑起两个‘金箩筐’的一根扁担,而绍兴正是这根扁担的支撑点。”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刘亭表示,打造杭甬双城经济圈,实现更高水平的省域一体化,绕不开绍兴,但身处杭甬之间,受到虹吸效应,近年来绍兴的发展并不如意,甚至有些“尴尬”。

“破题关键是绍兴通过发展数智经济,发挥其对杭甬两城的纽带、聚合作用,共建浙江最大、长三角重要的科创大走廊、都市连绵带,这一过程需要大量高端资源要素,此时一条铁路贯通正合时宜。”刘亭说。

“绍兴融杭联甬,关键要提升自身发展能级,2020年绍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35万人,居全省第5,在资本要素方面,近年来绍兴加快拓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杭甬上市企业在绍兴设立的一级子公司数量2015年的28家提升至2020年的50家,形成了高新项目集群落户态势,杭台高铁的通车势必加快高端要素流动速率。”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持相同观点。

带动台州融杭、助力绍兴崛起,贯通南北的杭台高铁正是一条串起浙江省域一体化战略的大动脉。

共富:三个梦想成真的县城

杭台高铁通车,嵊州、新昌、天台三地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圆了高铁梦。未来,车轮滚滚之下,将开辟出一条共同富裕示范大通道。

从萧山到嵊州再到天台,杭台高铁与“浙东唐诗之路”高度契合。一千多年前,451位唐朝诗人跨山过河,在这条路上留下了1505首唐诗。一路而来,杭台高铁让这条黄金旅游线路更加畅通,激活了沿线城市特别是山区的旅游业发展活力。

依山傍水的石梁景区、遗世独立的古刹国清、峰峦叠嶂的华顶山……李白可能没想到,当初留在山区县天台的一句“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如今因一条铁路有了新的意义。

“杭台高铁让‘神山秀水’变得触手可及,‘诗和远方’近在咫尺,人流物流竞相涌入,为我们天台打造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标杆县点燃了‘新引擎’。”在杭台高铁试运行的列车上,天台县委书记杨玲玲曾喊话全国游客“飞腾直欲天台去,只需一张高铁票”。

杭台高铁初步验收(区域经济观察员今天刷屏的杭台高铁)(5)

根据预测,杭台高铁通车后,天台旅游市场的辐射半径将从传统500公里范围扩大到1000公里范围,苏北、皖南、闽北都将成为天台旅游的重点客源地。

此外,杭台高铁将带动带动沿线各类产业发展、优化城市规划布局,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在天台,永贵电器、祥和实业、天铁股份等多家本土上市公司一直深耕轨道交通产业、这意味着,杭台高铁通车本身就将为这些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共同做大当地经济发展的“蛋糕”;从事电商行业的嵊州人张国栋前往杭州无需再为动辄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苦恼;位于绍兴新昌的浙江康立自控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梁少英也不会再因交通不便招不到研发人员而发愁。

杭台高铁初步验收(区域经济观察员今天刷屏的杭台高铁)(6)

去年,嵊州市政府顺势出台了《嵊州市高铁新城战略策划研究、统筹规划及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以杭台高铁为基础,布局约28.8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打造“四港联运枢纽”“双城创新中心”“浙东康旅门户”以及“现代服务高地”,这让嵊州距离“融杭联甬接沪”的目标更进一步。

“高铁时代正赋予浙江追求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遇,尤其是推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表示,缩小区域差距的内涵之一,便是实现交通引领下的时空跨越,以及加快形成、放大由此带来的同城化效应,为这些区域带去更多发展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