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雨果感悟(雨果悲惨世界苦难需要悲悯)

悲惨世界雨果感悟(雨果悲惨世界苦难需要悲悯)(1)

《悲惨世界》是雨果历时16年才完成的辉煌巨著,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它足以令每一位读者潸然泪下。它的卷首上印着一句话:“只要这土地上有着无知和悲惨,像这本一样性质的书就不无裨益。”雨果说:"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走进雨果《悲惨世界》就能清晰的感受到雨果为何会发出这般感概。

冉阿让一个诚实的工人,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去偷窃一块面包,最终蹲了19年之久的大牢,从朝气蓬勃的少年成长了经历风霜的中年。假释出狱后,冉·阿让背负着苦役犯的罪名,忍受白眼,歧视,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即使同样是做苦工,得到的报酬也只是别人的一半。

苦难像黑洞,是吞噬命运的泥沼;苦难摧毁了太多人的人生,他们放弃了做人的起码尊严,出卖自己的良知,在挣扎中走向沉沦。面对这样的苦难,我们又怎能大义凌然的要求他保持着高尚良知。冉·阿让走水投无路,灰心气馁之时,被善良的主教米利埃收留,但冉·阿让却偷走他的银器,我们连站在道德的顶端,指责他忘恩负义的资格都没有,却给予他深深的理解,那是为了生存,不得于泯灭良知。

悲惨世界雨果感悟(雨果悲惨世界苦难需要悲悯)(2)

都说十恶不赦是泯灭良知的人,而冉·阿让只是在贫穷、世人的白眼、歧视中将良知掩藏。主教米利埃的善举将冉,阿让的良知换醒,也使那颗沉伦的灵魂得到救赎。冉阿让被警察抓住,善良的主教声称银器是送的,并不是冉·阿让所偷,最后连银烛台也一同赠给了他。

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包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主教的宽厚与爱心,使冉·阿让获得了新生的勇气,决心去恶从善,冉·阿让化名马德兰,埋头工作,最后成了成了大富翁,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院,救助孤寡等等。他的善举让他得到了大家的爱戴,并终于当上了市长。冉阿让可以默默造福众生,犹如虔诚的信徒过完自己充实的一生。但他遇到了"尽忠职守"的警察沙威,两人开启长久地追逐,也间接导致芳汀的悲剧。

芳汀长得很漂亮,美发皓齿长,年轻时幼稚,无知的失身于逢场作戏的大学生,还生下女柯赛特,把寄养在泰纳迪埃家,到冉·阿让工厂里工厂,但芳汀的美貌引起了恶妇的嫉妒,她的行为成为他们议论、猜忌的对象,终于有一天,芳汀的过去经历被揭发了出来。她们以马德兰先生的名义给了芳汀50法郎,将她解雇,也开启她的悲惨经历,为10法郎卖掉了自己的一头秀发,40法郎出售两颗门牙,最后沦为娼妓,变为社会的奴隶,马德兰知道芳悲惨遭遇后,即十分内疚,也深深的感动,于是决定要照顾她们母女俩。

悲惨世界雨果感悟(雨果悲惨世界苦难需要悲悯)(3)

相较于大奸大恶之徒,我更讨厌愚蠢的人,他们固守成规,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而沙威就是这种人,他是腐朽制度的拥护者,世俗的偏执狂,他认为"只要犯了错,就永远是罪人"他看不见由于他的成见而延伸出来的苦难,造成的悲剧,他骄傲的认为他维护的道德,尽忠职守的警察,他们杀人于无形,无须受到良心的谴责,依旧活的心安理得。如文中所说:"永远也不要害怕盗贼和凶手,那是身外的危险。还是害怕我们自身吧,偏见,就是盗贼;恶习,就是凶手。"

恶少把雪团塞进芳汀的衣衫,芳汀反抗,他不问缘由将芳汀监禁;马德兰出面干涉,被沙威认出他是冉·阿让;他看不见冉·阿让一座城市繁荣,乐善好施;他也看不到,是谁让一个活泼的年轻少女变得面容枯槁,病入膏肓,还饱受社会的歧视,他只知道他们是罪人,一个是苦役犯,一个是下贱的娼妓,沙威竭尽所能只为了证明马德兰就是冉·阿让一个苦役犯,导致芳汀受激刺而死,最终连女儿都没见到。

一个叫尚马蒂厄的老头被当成冉·阿让正在接受审判,冉·阿让陷入了矛盾挣扎中:承认身份会被捕,无法照顾芳汀母女;不承认,一个无辜的人就会,被捕入狱。正如黑塞说:"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冉·阿让毅然走上法庭,道出真实身份,冉·阿让再一次被投入狱中。

悲惨世界雨果感悟(雨果悲惨世界苦难需要悲悯)(4)

冉·阿让从监狱中逃出来,几经波折,找到被寄养在泰纳迪埃芳汀的孤女柯赛特。泰纳迪埃是一对极其贪婪、庸俗的夫妻,他们像吸血鬼吸汗芳汀的血汗钱,又对柯赛特侮辱、虐待、殴打,小小年纪就要干杂事,打扫房间、院子、街道,洗杯盘碗盏,甚至搬运重东西,柯赛特过着非人的生活。冉·阿让救出柯赛特,两人逃到巴黎市郊的一个修道院,在那平静的生活。

有美丽珂赛特的陪伴,冉阿让很是满足的。然而,柯赛特偶遇马里尤斯、和沙威的突然出现平静又被打破,在逃亡与追逐中,冉·阿让放走了被俘的警长沙威,还告诉他自己的住址;冉·阿让知道马里尤斯会让柯赛特离开自己,还是舍身相救在在战乱中受伤的马里尤斯,而沙威也放过了过。

悲惨世界雨果感悟(雨果悲惨世界苦难需要悲悯)(5)

雨果说:"拥有成见的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狭隘,总有一刻会看破自己的肤浅。"沙威放过的冉·阿让是他对自己的质疑,是他赖与生存的信仰坍塌。书中写到:"一个行善的恶人,一名苦役犯,却有同情心。既和蔼,又乐于助人,心肠宽厚,以德报怨,以怒道化仇恨,重怜悯轻报复,宁愿断送自己,也不毁掉敌人,救助打击过他的人,跪在美德的高高神坛上,超越凡尘,接近天使。沙威不得不承认,这个怪物确实存在!"沙威无法适应不同的观念,无法调和职责与人性的冲突,最终选择自杀。

冉·阿让在"女儿"柯赛特成婚的第二天,将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马里尤斯对他冷眼相看,多年来相依为命的“女儿”也误解自己,冉·阿让抑郁成疾,终日只有孤寂与他相伴,当两人醒悟之时,冉·阿让性命垂危,最终在柯赛特和马里尤斯怀里与世长辞。

悲惨世界雨果感悟(雨果悲惨世界苦难需要悲悯)(6)

人心的善良,是主教的博爱,宽容;是冉阿让的一直坚守的良知和正道;人心的黑暗,是冉阿让和芳汀一生善良,却落得悲惨的下场。

"悲惨世界"向来不是有钱有势者的悲惨;一庄庄,一幕幕,都是活在底层之人,拼尽全力在生活中挣扎的悲惨;男人因为贫穷而犯罪,女人因为饥饿而堕落,孩子因为苦难而受虐。世界再悲惨,也不要放弃善良,人生再不公,也不要轻易放弃光明。哪怕山高路远,前路荆棘,也要守住善与光,这是人类最为珍贵的品质。雨果曾说过:人生困苦历尽,还未泯灭希望;哪怕长夜漆黑,也将升起太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